佛說菩薩本業經
(與華嚴經淨行品同)
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
聞如是:
一時,佛遊於摩竭道場,初始得佛,光影甚明,自然蓮華寳師子座,古昔諸佛所坐皆爾,道德威儀相好如一,身意清淨,福行普具,明所徹照人刹法處,去來現在無復罣礙,誠興於世,一切悉等。
時㑹菩薩,盡一生補處,神通妙逹,周徧十方導利衆生,開佛法藏,示泥洹要,覩入人根宿命智德,善權方便,訓化以漸,解内外法,終始不揺,等諸佛土無所分别,讃揚佛名不可稱極,三塗之事靡不貫逹,至皆歎曰:「佛念吾等,建立大志,乃悉現我諸佛世界所有好惡,殊勝之國,佛所遊居,興隆道化,光明神足,教誨天人,啓示法意,佛之本業,十地,十智,十行,十投,十藏,十願,十明,十定,十現,十印,斷我瑕疵及諸疑網,悉爲我現佛行佛智,佛神佛力佛定,無量變化隨時,四事不護,四無所畏,十八不絶,一切敏慧,無上道德,衆事敷露。」
東去無極,有香林刹,
佛名入精進,菩薩字敬首;
南去無極,有樂林刹,
佛名不捨樂精進,菩薩字覺首;
西去無極,有華林刹,
佛名習精進,菩薩字寳首;
北去無極,有道林刹,
佛名行精進,菩薩字慧首;
東北去無極,有青蓮刹,
佛名悲精進,菩薩字德首;
東南無極,有金林刹,
佛名盡精進,菩薩字目首;
西南無極,有寳林刹,
佛名上精進,菩薩字明首;
西北無極,有金剛刹,
佛名一乗度,菩薩字法首;
下方無極,有水精刹,
佛名梵精進,菩薩字智首;
上方無極,有欲林刹,
佛名至精進,菩薩字賢首。
是賢首等皆彼第一,各與無數上人俱來,稽首佛足,坐一面蓮華上。彼時,敬首菩薩承佛聖㫖,歎曰:「快哉!今上人㑹,爲未曽有!觀其所止佛國清淨,至於被服如來徳式,修行微妙成覺根力,演說經法得佛威神,隨刹清濁度人無極,分布道化靡不周帀。於此佛土,國殊别者億百千姟,賢愚好醜、長短壽夭、種種言異,皆聞佛德,各自名之,或有名佛爲大聖人,或有名佛爲大沙門,或號衆祐,或號神人,或稱勇智,或稱世尊,或謂能儒,或謂昇仙,或呼天師,或呼最勝;如是十方諸天神人民,所稱名佛億萬無數,此皆佛本發意已來,頒宣道化,所誨之徒也。」
本業願行品
是時,佛放足下相輪光明,悉照佛界諸小國土。一國土者,一須彌山日月圍遶照四天下,東弗于逮,南閻浮提,西拘耶尼,北鬱單越,廻周大海,鐵牆圍表,上有二十八天;如此者爲一小國土,周帀十方合有百億。
是時,悉現百億須彌山、百億日月,及四天王、忉利天、鹽天、兠術天、不憍樂天、化應聲天、梵天、梵衆天、梵輔天、大梵天、清明天、水行天、水微天、水無量天、水音天、約淨天、徧淨天、淨明天、守妙天、微妙天、廣妙天、極妙天、福愛天、愛勝天、近際天、善觀天、快見天、無結愛天、識慧天、無所念慧天,至二十八天無色天,各有百億;是爲一佛刹,名曰忍世界,釋迦文佛分身百億悉徧其中。於時天人覩衆小國諸佛菩薩,若近相見。
智首菩薩問敬首曰:「本何修行,成佛聖道?身口意淨,不念人惡,亦使天下不得其短;仁至慈大,内性明了,殊過弟子、别覺之上,一切衆邪莫能廻動;出生端正,色相無比,族姓尊貴;知重佛法,自守志强,常行四等,髙才敏逹;精進勇健,習衆德本,諸度無極,所爲無量,恒生福地,言見信用;降心正意,攝念入禪,曉空、無相、無願之法;出入四大、五隂、六入、十二縁起,七覺不礙,通十力智;博入諸道,濟危解厄,爲釋梵所敬;除闇昧如燭火,明天下如日月,度衆人如船師,賢過三界而爲上導。欲成斯道,始當何行?」
敬首答曰:「善哉,佛子!志仰髙逺,極大慈哀,愍傷十方。若族姓子、族姓女欲成佛道,當先正身,言念相應,口習經典,心思可行,改徃修來,不釋道意,積德累善,施恩不勌,然則所問悉可得也。爲菩薩者,必諦受學,如佛法教無得増減,以誓自誓念安世間,奉戒行願以立德本。
「居家奉誡,當願衆生,貪欲意解,入空法中。
孝事父母,當願衆生,一切護視,使得佛道。
順教妻子,當願衆生,令出愛獄,無戀慕心。
若得五欲,當願衆生,皆入清淨,心無所著。
如在妓樂,當願衆生,悉得法樂,歡喜之忍。
著寳瓔珞,當願衆生,解去重擔,無绮可意。
見諸婇女,當願衆生,棄捐色愛,無婬泆態。
若上樓閣,當願衆生,皆昇法堂,受佛諸經。
身在房室,當願衆生,覺知汙露,無有更樂。
布施所有,當願衆生,興福救乏,莫墮慳貪。
若患猒家,當願衆生,疾得解脫,無所拘綴。
欲棄家出,當願衆生,離諸惱罪,從正得安。
入佛宗廟,當願衆生,近佛行法,無復罣礙。
詣師友所,當願衆生,開逹入正,悉得如願。
請求捨罪,當願衆生,得成就志,學不中悔。
脫去白衣,當願衆生,解道修德,無有懈怠。
受著袈裟,當願衆生,被服法行,心無沾汙。
除剃鬚髪,當願衆生,除捐飾好,無有衆勞。
已作沙門,當願衆生,受行佛意,開導天下。
受成就戒,當願衆生,得道方便,慧度無極。
守護道禁,當願衆生,皆奉法律,不犯法教。
始受和尚,當願衆生,令如禪意,思惟解脱。
受大小師,當願衆生,承佛聖教,所受不忘。
自歸於佛,當願衆生,體解大道,發無上意。
自歸於法,當願衆生,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。
自歸於僧,當願衆生,依附聖衆,從正得度。
凡開門戸,當願衆生,開視道法,至於泥洹。
關閉門戸,當願衆生,閉塞惡道,罪得除盡。
入室當願,一切衆生,安隱靜漠,得止觀意。
敷牀當願,一切衆生,入大乗道,濟安天下。
宴坐當願,一切衆生,坐佛道樹,心無所猗。
入衆當願,一切衆生,成戒定慧,解度知見。
數息當願,一切衆生,得捨家中,無世間念。
守意當願,一切衆生,心不放逸,無有雜意。
早起當願,一切衆生,覺識非常,興精進意。
下牀當願,一切衆生,履踐佛迹,心不動揺。
著裳當願,一切衆生,常知慙愧,攝意守道。
結帶當願,一切衆生,束帶修善,志無懈怠。
次著中衣,當願衆生,恭敬畏愼,無有慢惰。
披上法衣,當願衆生,服聖表識,敏於道行。
左右便利,當願衆生,蠲除汙穢,無婬怒癡。
已而就水,當願衆生,輭和輭弱,清淨謹勑。
用水漑淨,當願衆生,以法自洒,無復惡態。
手執楊枝,當願衆生,學以法句,摘去諸垢。
澡漱口齒,當願衆生,盪滌情性,如清淨住。
盥手當願,一切衆生,得輭淨掌,執受經道。
澡面當願,一切衆生,當向清淨,心無瑕疵。
出門當願,一切衆生,如佛所欲,出度三界。
向道當願,一切衆生,向無上道,志不退轉。
行道當願,一切衆生,遊於無際,不中休息。
上坂當願,一切衆生,樂昇上道,無所疑難。
下坂當願,一切衆生,深入廣博,微妙法中。
行於曲路,當願衆生,棄邪曲意,行不忮忮。
行於直路,當願衆生,得中正意,言無諂䛕。
見風揚塵,當願衆生,經明行修,心無紛亂。
見雨掩塵,當願衆生,大慈伏意,不起諸想。
涼息樹下,當願衆生,伏心在道,經意不疲。
入樹澤中,當願衆生,學爲儒林,養徒以德。
行見髙山,當願衆生,志仰髙大,積德無猒。
行見剌棘,當願衆生,三毒消滅,無賊害心。
得好樹葉,當願衆生,以道自䕃,入禪三昧。
樹華繁熾,當願衆生,三十二相,諸好满具。
果蓏盛好,當願衆生,起道樹行,成無上果。
覩諸流水,當願衆生,得正溝流,入佛海智。
覩諸陂池,當願衆生,一切功德,慧行充满。
若得泉水,當願衆生,入佛淵智,所問無窮。
逺望江海,當願衆生,深入佛藏,無盡之法。
見人汲井,當願衆生,開心受法,得一味道。
過度橋梁,當願衆生,興造法橋,度人不休。
見修園圃,當願衆生,芸除穢惡,不生欲根。
見田稻榖,當願衆生,廣植福德,不爲灾患。
見好園圃,當願衆生,得周满持,道法備具。
見丘聚舍,當願衆生,常處仁智,行無危殆。
見精學堂,當願衆生,講誦經道,日進不衰。
見人衆聚,當願衆生,功德得佛,成弟子衆。
見人閑居,當願衆生,恬惔無爲,遊至典籍。
得見沙門,當願衆生,多聞戒具,誨人不勌。
見異道人,當願衆生,逺去邪見,入八正道。
行見仙人,當願衆生,意行具足,所欲者成。
行到城郭,當願衆生,持戒完具,心無毀缺。
望見宫闕,當願衆生,聦明逺照,諸善普立。
若見帝王,當願衆生,得奉聖化,如正道教。
見帝王子,當願衆生,履佛子行,化生法中。
若見公卿,當願衆生,明於道理,助利天下。
若見臣吏,當願衆生,中正修善,無固賊心。
見被鎧甲,當願衆生,誓被法鎧,不違本願。
見魯鈍人,當願衆生,勇於道義,成四無畏。
見愁憂人,當願衆生,離諸恐怖,無有憂慼。
見喜笑人,當願衆生,捨非常樂,五欲自娱。
見勤苦人,當願衆生,得泥洹道,免度諸厄。
見安樂人,當願衆生,安快如佛,惔怕無患。
見疾病人,當願衆生,知空非身,無苦痛意。
見强健人,當願衆生,得金剛形,無有衰耗。
見醜陋人,當願衆生,去醜惡行,以善自嚴。
見端正人,當願衆生,意行質直,愛好道法。
見報恩人,當願衆生,念佛恩德,行菩薩行。
見背恩人,當願衆生,降心伏意,棄捐諸惡。
見貪欲人,當願衆生,法施天下,無慳貪意。
行持錫杖,當願衆生,依仗於法,分流德化。
執持應器,當願衆生,受而知施,修六重法。
入里分衛,當願衆生,如戒求法,無有癡妄。
到人門户,當願衆生,入總持門,悉見諸法。
入人堂室,當願衆生,昇佛聖堂,深行微妙。
人不與食,當願衆生,得般若意,無忘無錯。
主人来辦,當願衆生,離三惡道,無飢渴想。
授空應器,當願衆生,皆得至空,無欲之性。
受满應器,當願衆生,一切成满,道品之法。
擎持鉢飯,當願衆生,爲法供養,志在大道。
與廉人坐,當願衆生,廉潔知耻,所作不妄。
坐有貪人,當願衆生,無有强顔,貪鄙之心。
得香美食,當願衆生,知節少欲,情無所著。
得不美食,當願衆生,知身幻法,好惡無異。
舉飯向口,當願衆生,悉得諸經,諸佛法味。
所噉雜味,當願衆生,味味如佛,化成甘露。
飯食已訖,當願衆生,德行充盈,成十種力。
講經說法,當願衆生,志道開逹,聞法即悟。
呪願逹嚫,當願衆生,悉令通佛,十二部經。
罷坐退去,當願衆生,一切究竟,得三甘露。
如欲入水,當願衆生,身口意淨,等於三塗。
澡浴身體,當願衆生,盪除心垢,見生死際。
盛暑熱極,當願衆生,得清涼定,滅一切苦。
冰凍寒甚,當願衆生,心冷愛除,無復情欲。
誦讀經偈,當願衆生,博解諸法,無得漏忘。
若得見佛,當願衆生,常與佛㑹,行七覺意。
見佛圖像,當願衆生,悉覩十方,眼無障蔽。
拜謁佛時,當願衆生,得道如佛,莫能見頂。
稽首而起,當願衆生,皆如佛意,尊貴無上。
始欲旋塔,當願衆生,施行福祐,究暢道意。
遶塔三帀,當願衆生,得一向意,不絶四喜。
行詠歌經,當願衆生,念佛恩德,行法供養。
畢住讃佛,當願衆生,光明神力,如佛法身。
暮將洗足,當願衆生,得四神足,周遍十方。
昏夜寢息,當願衆生,去離隂冥,無復五蓋。
卧覺當願,都使衆生,得佛十八,不絶之法。
是爲菩薩,戒願俱行,兼愛博施,不捨十方。」
於是,忍世界百億天帝釋,皆於忉利紫紺殿上,化作七寳師子之座,施交露蓋,席以綵㲲已,各稽首請佛。佛意悉知,即爲分身,徧諸釋殿;一一佛者,從衆菩薩,一切天帝莫不恱豫;其下百億小國,續自見佛,如故不減。時十方刹,復來雲集,法意菩薩、首意菩薩、賢意菩薩,勤意、思意、知意、審意、專意、重意、盡意菩薩等,各從一方,與無數上人俱來,稽首佛足,各坐一面蓮華上。
法意菩薩即如其像,正坐定意,入於無量㑹見三昧,悉見十方無數諸佛,各伸右手摩其頭,俱言:「善哉!法意明健,乃得是定!十方如來及釋迦文,以皆拜汝成佛功德,修微妙辯,知空無著行,究竟暢法要,通諸佛語,知衆生意。汝行以備,得佛不久;今使汝說菩薩十住,令諸學者普知所行。」
於是,法意菩薩得佛辯辭,明哲至眞,不忘不難,從定意覺而言曰:「諸族姓子!欲求佛者,有十地住,徃古來今,皆由此成,衆祐所歎,是舍無量,請具陳說,如佛所言。何等爲十?第一發意,第二治地,第三應行,第四生貴,第五修成,第六行登,第七不退,第八童眞,第九了生,第十補處。
「何謂發意?菩薩法住,有十事,謂初見佛十功德起:一、見佛端正,二、身色相具,三、神足現化,四、道德深奥,五、儀法無比,六、謂知人意,七、出經教明,八、所言諦解,九、見生死苦,十、體樂佛法。稍稍開解,便發道意,欲悉曉了佛十力之智,其學有十:當知禮事諸佛,當曉說菩薩德,當諦了生死本,當願修貴治福,當行令勝三界,當學佛功德業,當求更見諸佛,當習諸深三昧,當悲念罪苦人,當從生死輪還。是爲上頭初發意地。
「何謂治地?菩薩法住,有十事以次學:一、念人善,二、潔淨心,三、柔輭意,四、安靜志,五、常布施,六、行慈愛,七、利天下,八、助平均,九、視彼如己,十、敬人如師。復有十學:當多諷經,當逺郷土,當近明師,當學善言,當知時,當精進,當入要,當曉行,當不忘,當安止。是爲次第治地之行。
「何謂應行?菩薩法住,有十事入如經:一、見無常,二、見生苦,三、見行空,四、見非身,五、見無主,六、無所貪,七、無所著,八、無爲,九、無欲,十、無求。復有十學:當念人,當念刹,當念法,念地種,念水種,念火種,念風種,念欲界,念色界,念無色界,心無所慕。是爲分别應行之地。
「何謂生貴?菩薩法住,有十事隨佛行:一、不還邪道,二、專心向佛,三、思惟法意,四、觀功德行,五、見人如化,六、見刹如夢,七、見殃福空,八、見諸法如幻,九、苦樂無異,十、解泥洹情。復有十學:當知思念去佛意空、來佛意空、今佛意空,去佛法淨、來佛法淨、今佛法淨,去佛自然、來佛自然、今佛自然,諸佛興等皆無有異。是爲平正生貴之地。
「何謂修成?菩薩法住,有十事行濟人:一、爲人方便,二、令人安隱,三、振救天下人,四、慈念一切,五、悲傷衆生,六、令人歡喜,七、護視人物,八、勸人修道,九、爲現清淨,十、令得泥洹。復有十學:當知衆生無有要,無有種,無有數,無有造,無有正,不可思,不可稱,不可度,不可具說,爲一切空。是爲聖行修成之地。
「何謂行登?菩薩法住,有十事受輙成:一、聞稱佛譏佛,心無異;二、聞譽法毀法,心無異;三、聞菩薩善、菩薩惡,心無異;四、聞人相平諄,心無異;五、聞人衆人寡,心無異;六、聞經多經少,心無異;七、聞生苦生樂,心無異;八、聞人難度、人易度,心無異;九、聞法興法衰,心無異;十、遭有道、遭無道,心無異。復有十學:心無想,不受想,不計身,無我所,無有見,無有主,無有受,爲如化,爲不誠,無所有。是爲盡信行登之地。
「何謂不退轉?菩薩法住,有十事志牢强:一、言有佛無佛,不退轉;二、言有法無法,不退轉;三、有菩薩、無菩薩,不退轉;四、有求佛、無求佛,不退轉;五、有得佛、無得佛,不退轉;六、古有聖道、無聖道,不退轉;七、今有聖道、無聖道,不退轉;八、後有聖道、無聖道,不退轉;九、言三塗同、三塗異,不退轉;十、言佛智有盡、無盡,不退轉。復有十事:開微慧入大智,開大智入微慧,現一法入衆經,現衆經入一法,解衆生入空要,解空要入衆生,釋有想入寂定,釋寂定入有想,說少淨入多想,說多想入少淨。是爲轉進不退之地。
「何謂童眞?菩薩法住,有十事隨所入:一、身、口、意不犯,二、一切無瑕疵,三、志在一所生,四、見人知内慈,五、知人心所信,六、知人意所解,七、不受彼雜想,八、知諸刹成敗,九、神足疾徧到十方,十、周满持諸法。復有十事:學知佛世界,學如佛智能,學現佛神足行,學莊嚴諸佛刹,學徧遊諸佛國土,學法答衆問,學變化無不現,學佛聲出諸法,學轉帀十方,學作一念見無數佛。是爲清淨童眞之地。
「何謂了生?菩薩法住,有十事受慧見:一、知一切生何道,二、知衆生所習縛,三、知人本所更來,四、知所行殃福之報,五、知人受行何法,六、知人心念好惡,七、知人意念若干變,八、知十方國清濁,九、知三塗無量慧,十、知諦要說如應。復有十事:學法王政行,學法王禮儀,學法王興立,學法王出入,學法王周遊,學法王威儀,學法王坐起,學法王教令,學法王拜人,學法王廵行刹土。是爲受決了生之地。
「何謂補處?菩薩法住,有十事智難及:一、當念感動無數國,二、當爲無數國現明,三、當爲無數國立法,四、當開度無數國,五、當利安無數國,六、當聲曉無數人,七、當觀察知衆生意,八、當知衆生無極念,九、令無數人入法,十、以次第現人慧。了生所不及補處者十:不能知其身事志行、神足定念、逹古知今、見後明處,及修刹法、聖意之事。補處所欲又有十事:學佛三塗無際之慧,學具足諸佛法,學法法無所著,學諸佛無底藏,學神智成其刹,學光明照十方,學佛定感諸國,學權道隨意化,學徧教令成就,學合㑹轉法輪。所以學者,欲一切知,已一切敏,無所復學,是名補處。從十十法知,現世得紹代無上正眞之道,爲最正覺,度脫天下。」
佛言:「善哉!法意菩薩,可謂佛子。一切十方去來現在佛,皆由此興,是法無際,所照無量,度人無極,智心無盡。」
佛說經已,皆大歡喜。
佛說菩薩本業經
龍藏音釋(註:現代音中,已無古音「入聲」;故凡遇「入聲」字,皆取現代義同之音代之。)
1、頒:布還切(ban1),布也。
2、勌:逵眷切(juan4),與倦同。
3、綴:株衞切(zhui4),聮也。
4、澡漱:澡,子皓切(zao3),洗也。漱,先奏切(sou4),盪口也。
5、盪滌:盪,待朗切(dang4),浣濯也。滌,停歷切(di2),洗也。
6、盥:古玩切(guan4),澡手也。
7、忮:支義切(zhi4),很也。
8、蓏:魯果切(luo3),草實也。
9、達嚫:梵語也,此云財施。嚫,初覲切(chen4)。
10、諄:朱倫切(zhun1),告曉也。
西安聖愛會龍藏法音定捐群供養此經一卷
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