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
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等譯
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六
爾時,善財童子,敬遶彌勒菩薩,合掌白言:「唯願大聖開樓觀門,令我得入。」
爾時,彌勒菩薩即彈右指,門自然開,善財即入;入已,還閉。
爾時,善財觀察樓觀,廣大無量,猶如虚空,衆寳爲地。有阿僧祇䆫牖(chuang1you3),却敵欄楯,七寳合成,阿僧祇旛幢蓋莊嚴,阿僧祇寳瓔珞垂帶,阿僧祇大師子幢半月寳像,諸寳繒綵。又阿僧祇天冠寳衣而以莊嚴,阿僧祇寳網羅覆其上,阿僧祇金鈴,自然演出微妙音聲。又雨無量寳華鬘雲,諸妙香雲,雨阿僧祇細末金屑,放阿僧祇勝妙光明,普照一切。有阿僧祇異纇衆鳥,出和雅音。雨阿僧祇優鉢羅鉢曇摩分陀利華,出阿僧祇摩尼寳光,普照一切。於樓觀内,具有百千諸妙樓觀,不相障礙,莊校嚴飾,亦如上說。
爾時,善財覩見樓觀不可思議衆妙莊嚴,心大歡喜,踊躍無量;其心柔輭,離諸妄想,除滅一切愚癡闇障,正念思惟,專求妙趣,以無礙身恭敬作禮。禮已,彌勒菩薩威神力故,諸樓觀中,自見其身,又見無量自在神力,不思議事。或見彌勒,隨本種姓,壽命知識,長養善根,諸劫世界,一切佛所,及諸眷屬,因諸大願,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;或見初得慈心三昧,因以爲名。
或見彌勒行菩薩行,满足一切諸波羅蜜,諸忍、諸地,淨佛世界,見諸如來,聞法受持,守護正法,爲大法師,得無生忍,知某方處,某如來所,劫數多少,而得受記。
或見彌勒爲轉輪王,十善化世;或爲四天王,饒益一切衆生;或爲帝釋,呵責五欲;或爲夜摩天王,讃不放逸;或爲兠率天王,讃歎一生菩薩功德;或爲化樂天王,讃自在法;或爲魔王,說無常法;或爲他化自在天王,讃歎菩薩莊嚴化身;或爲梵王,讃歎四無量心;或爲阿脩羅王,調伏眷屬,入大智海,了達諸法悉如幻化;或爲閻羅王,放大光明,普照地獄,滅一切苦。
或以餚饍飲食,施與諸餓鬼;或爲畜生受種種身,而爲說法,除其癡闇;或爲四天王眷屬說法,乃至爲諸梵天王眷屬說法;或爲諸龍眷屬說法,乃至爲人、非人等眷屬說法;或爲聲聞、縁覺,及諸菩薩大衆說法;或爲發心菩薩,乃至十地菩薩說法。
或見讃歎初發心菩薩,乃至十地菩薩功德;或見满足一切波羅蜜,入於平等諸法忍門、廣三昧門、樂深法門,修禪三昧,出生通明,充满一切,行菩薩行,隨順世間,成就大願;或見與同行菩薩俱,饒益衆生;或見與一生菩薩,諸佛現前,受記者俱。
或見彌勒於百千劫,經行誦念,書冩經卷,無有懈息;或觀法門,思惟實義;或入諸禪,四無量心,解脫三昧,一切入等;或見出生菩薩通明;或見正受變化三昧,一一毛孔出化身雲,所謂:天身雲,諸龍、夜叉,乃至摩睺羅伽身雲,四天王身雲,乃至梵王身雲,轉輪聖王、王子、大臣、長者、居士、聲聞、縁覺、如來身雲,復見一一毛孔中,出一切衆生等化身雲。
或出菩薩法門,所謂:讃歎菩提心功德門,檀波羅蜜門,乃至願波羅蜜門;四攝諸禪、無量三昧、通明緫持、諸諦諸辯、止觀解脫、縁起念處、正勤神足、根力覺道、聲聞、縁覺二乗所行、菩薩大乗、諸地諸忍、菩薩願行,現如是等一切法門。
或於樓觀,見諸如來,大衆圍遶、又知諸佛家族不同,種姓不同,其身壽量劫刹,教授無量法門,正法住世,分别了知,皆悉不同。
爾時,善財諸樓觀中,見一樓觀,髙廣嚴飾,勝妙於前,包容三千大千世界、百億閻浮提、百億兠率天。菩薩命終降神,受胎出生,遊行七歩,觀察十方,大師子吼,帝釋、梵王恭敬奉侍,現童子身,處宫殿中,出遊園觀,以薩婆若心,出家苦行,現受乳糜,往詣道場,降伏衆魔,觀菩提樹,轉正法輪,昇天宫殿,方土劫數,眷屬壽量,行菩薩行,满足大願,演說正法,教化衆生,現分舍利,皆悉不同。
爾時,善財自見己身在諸佛所,見如是等諸竒特事。又聞樓觀諸金鈴中,出不思議微妙音聲,所謂:初發菩提心聲;菩薩所行諸度願聲;恭敬供養,不可思議諸佛音聲;淨佛刹聲;佛法雲聲。諸莊嚴具,亦出如是微妙音聲。又聞某菩薩,在某世界,於某劫中,某知識化,迴向善根,出生大願;於某佛所,大衆之中,發菩提心聲。又聞菩薩修習諸行劫數多少,於某刹中,成正覺聲;如是名號,壽量長短,满足大願,化衆生聲;於諸菩薩、聲聞、縁覺、大衆之中,現般涅槃法住世聲。又聞菩薩於某世界,悉能廣行檀波羅蜜,淨持禁戒,修習忍辱,發行精進,入諸禪定,習應智慧;爲求法故,捨諸珍寳、國城、妻子、頭目、手足。守護正法,爲大法師,施清淨法,設大法㑹,建大法幢,擊法鼓,吹法螺,雨法雨,興立塔廟;種種莊嚴,安樂衆生,護佛法藏。又聞某佛,在某世界,於某劫中,成等正覺,眷屬多少,壽命長短,满足大願,教化衆生。聞如是等不可思議微妙音聲,身心柔輭,歡喜無量;即得無量陀羅尼門、辯才門、忍門、精進門、大願門、通明門、智慧門、解脫門、波羅蜜門、三昧門。
爾時,善財於寳鏡中,見諸如來及其眷屬;諸大菩薩、聲聞、縁覺;淨世界、不淨世界、雜世界;或世界有佛、或世界無佛、或上、中、下世界;或有世界如因陀羅網;或有飜覆仰伏世界。又復覩見平正世界,悉分别知五道别異。又見無量阿僧祇諸大菩薩,經行禪定,觀察諸法,發大悲心,普覆衆生,造種種論,辯衆義趣、或書經卷;或問、或答,或見出生三種迴向,及諸大願,悉皆覩見如是等事。又見諸寳柱中,普放無量青黃赤白淨玻瓈色,因尼羅寳閻浮檀金諸光明網;又見諸瓔珞中,出八功德香水;瑠璃寳中,出無量光明。又見優鉢羅鉢曇摩分陀利中,生諸妙華,大如車輪;華中悉見男女、大小、釋梵四王、諸龍、夜叉,乃至人、非人等,及諸象馬、聲聞菩薩、一切衆生,種種形纇,皆悉恭敬,合掌禮佛。又寳樹中,悉見種種妙色之身,所謂:如來身、菩薩身、天龍八部等身、釋梵天身、轉輪王身、四部衆身;各各執持衆供養具,尊重讃歎,恭敬禮拜。又見半月像中,放阿僧祇日月光明。又見彌勒於過去世修菩薩行,布施頭目、髓腦、手足、肢節,一切身分、國城、妻子,種種諸物,隨其所須,盡給施之。又見彌勒讃歎諸佛,恭敬供養;或爲醫王,療治衆病;失正路者,示以正道;或爲大船師,導至寳洲;或爲馬王,荷負衆生,令離鬼難;或爲論師,造諸經論;或爲轉輪王,十善化世;或見孝順父毋,近善知識,不違其教;或現聲聞、縁覺、菩薩、如來形色,教化衆生;或爲法師,讃歎佛法,禪思誦念,興諸福業,造立塔廟諸妙形像,以香華鬘恭敬供養;或教衆生三歸、五戒、八齋、十善,出家學道,聞法受持,正念思惟,住菩提心。又見彌勒於無量劫,行六波羅蜜,化衆生事;又見彌勒無量劫中諸善知識。
爾時,彌勒菩薩告善財言:「善來童子!汝見樓觀諸大菩薩不可思議自在力不?」「唯然,已見。」譬如有人,夢中覩見山林、河池、大海、須彌諸天宫殿,四天下中一切像纇,見如是已,歡喜無量。爾時,善財亦復如是,以大菩薩威神力故,遠離虚妄,見三界法皆悉如夢;菩薩智慧無礙法門,入諸菩薩莊嚴法門,究竟菩薩不可思議諸妙方便,顯現菩薩神力自在。譬如有人當命終時,見中隂相;所謂:行惡業者,見於地獄、畜生、餓鬼,受諸楚毒;或見閻羅王持諸兵仗,囚執將去;或見刀山;或見劔樹;或見利葉割截衆生;或見鑊湯煑治衆生;或聞種種悲苦音聲。若修善者,當命終時,悉見一切諸天宫殿;或見天女,種種莊嚴,遊戲快樂。見如是等諸妙勝事,而不自覺,死此生彼;但見不可思議行業境界。善財童子亦復如是,於樓觀内,見諸菩薩不可思議勝業境界。譬如有人,爲非人所持,見種種形纇,若有問難,悉能應答;善財童子亦復如是,以大菩薩威神力故,悉能分别,正念思惟一切諸法。譬如有人入於龍宫,七日半月,一歳百歳,謂爲須㬰;善財童子亦復如是,入彌勒菩薩神力宫殿,於百千劫,謂如須㬰。譬如梵宫,名莊嚴藏,於中悉見三千世界異纇形像;善財童子亦復如是,於樓觀中,悉見一切未曽有事。譬如比丘得一切入定,行、立、坐、卧,隨彼境界,悉現在前;善財童子亦復如是,於樓觀中,隨彼境界,悉分别知。譬如人見乾闥婆城,無所障礙;善財童子亦復如是,於樓觀中,見一切法,無所障礙。譬如有人昇天宫殿,見人住處,無所障礙;譬如大海,於中悉見三千世界,一切品纇;譬如幻師,悉能顯現一切形色;善財童子亦復如是;於樓觀中,彌勒菩薩威神力故,悉見一切未曽有事,無所障礙。爾時,彌勒菩薩攝威神力,即時彈指告善財言:「善男子!汝從定起。」從定起已,而告之言:「汝覩見此菩薩神力自在,大願功德,依果菩薩莊嚴,修習竒特諸深妙行;出生死道一切法門,無量莊嚴,諸佛大願,不可思議菩薩三昧;如是等事,汝悉見不?」
善財答言:「唯然,已見。䝉善知識威神力故。」
爾時,善財白言:「大聖!此何法門?」
答言:「入三世智正念思惟莊嚴藏法門。善男子!一生菩薩得如是等不可說不可說法門。」
「大聖!此諸竒特妙莊嚴法,從何所來?」
答言:「菩薩神力之所出生,而亦不在神力之中;不來、不去、無積聚處。譬如龍雨,不從身心,但以發意,欲雨則雨;然彼境界,不可思議。善男子!此諸竒特妙莊嚴法,亦復如是;無所從來,但以菩薩神力出生。善男子!譬如幻師,現種種事,無來去處;但以幻力,現種種事。此諸竒特妙莊嚴法,亦復如是;無來、無去,無住、無著,不生、不滅,但學菩薩智願力故,現如是事。」
爾時,善財白言:「大聖!從何所來?」
答言:「佛子!菩薩無來趣、無行住趣、無所著趣、不生不死趣、不住不至趣、不離不起趣、不捨不著趣、無業無報趣、無起無依趣、不常不斷趣。善男子!菩薩但爲教化救護衆生,從大慈悲來,滅衆生苦故;從菩薩淨戒道來,隨其所樂,自在生故;從菩薩大願道衆,本發意故;從菩薩神通道來,滅衆生苦,住佛所故;從菩薩無増損趣來,不失身心諸善業故;從菩薩慧方便來,隨順一切衆生纇故;從菩薩化身趣來,如電鏡像故。善男子!汝所問我何所來者,我從生處摩離國來;彼有聚落,名曰樓觀;有長者子,名瞿波羅,我爲說法,令立菩提;我本生處諸群生等,隨所應化而爲說法;亦爲父毋及諸親屬,隨應說法,安立大乗,而來至此。」
善財白言:「大聖!何等爲菩薩生處?」
答言:「善男子!菩薩有十種生處,何等爲十?所謂:菩提心,是菩薩生處,生菩薩家故;正直心,是菩薩生處,生善知識家故;安住諸地,是菩薩生處,生諸波羅蜜家故;出生大願,是菩薩生處,生菩薩行家故;大悲,是菩薩生處,生四攝家故;眞實觀法,是菩薩生處,生般若波羅蜜家故;摩訶衍,是菩薩生處,生方便波羅蜜家故;教化衆生,是菩薩生處,生菩提家故;智慧方便,是菩薩生處,生無生法忍家故;隨順諸法,是菩薩生處,生三世諸佛家故。
「善男子!菩薩摩訶薩以般若波羅蜜爲毋;大方便爲父;檀波羅蜜爲乳;尸波羅蜜爲乳毋;羼提波羅蜜爲莊嚴具;毗梨耶波羅蜜爲養育者;禪波羅蜜爲潔淨;善知識爲師;菩提分爲朋友;一切善根爲親族;一切菩薩爲兄弟;菩提心爲家;如說修行爲家地;菩薩所住爲家處;菩薩忍法爲豪尊;出生大願爲巨富;具菩薩行爲順家法;讃摩訶衍爲紹家法;甘露灌頂一生菩薩爲王太子,能淨修治三世佛家。
「佛子!如是菩薩,超凡夫地,證離生法;生如來家,住佛種姓,不斷三寳;守護一切菩薩種姓,淨所生處,離諸惡道,悉爲一切天人、釋梵、沙門、婆羅門恭敬供養;以生佛家,满足一切大願藏故。佛子!菩薩摩訶薩生如是家,知一切法悉如電光,一切趣中,受生無猒;了趣知化,雖現處中而無所著,達一切法悉無有我,心無憂悔,以大慈悲教化衆生而不疲倦;了達生死皆悉如夢,於一切劫行菩薩行而不疲懈;了知五隂皆悉如幻,不畏生死,知諸法界,心無所著;了一切法如熱時燄,於一切行不生倒惑,遊戲幻法,超魔境界;得淨法身,離煩惱業,於諸趣中而得自在,無顚倒惑。善男子!我淨法身,充满一切法界,現一切衆生等色;一切衆生等音聲;一切衆生等名號;一切衆生等威儀;現一切衆生等隨順世間;現一切衆生等受生;現一切衆生等童子身;一切衆生等想;出生一切菩薩大願,爲變化身,與衆生等充满法界。若諸同行,失道心者,還令發起菩提心故;我於此閻浮提南界,摩離國内,拘提聚落,婆羅門家種族中生,爲欲滅彼髙慢心故,化度父毋及親族故,於中受生。善男子!我於南方,隨諸衆生所應示現而化度之;於此命終,生兠率天。爲欲化度彼諸天故,顯現勝妙智慧功德,消欲渴愛,令知諸行皆悉無常,天趣壽命,盛必有衰,入摩訶衍一生菩薩,皆悉雲集;爲欲教化諸同行故,欲開釋迦牟尼世尊所化蓮華,現彼受生。善男子!我於彼中,壽終下生,成正覺時,汝及文殊師利俱得見我。善男子!汝今往詣文殊師利,問云何菩薩學菩薩行、修菩薩道,具足成就普賢所行?彼當爲汝分别演說。何以故?文殊師利满足無量億那由他菩薩願行,常爲無量億那由他諸佛之毋。又爲無量億那由他諸菩薩師,勇猛精進,教化衆生,名稱普聞十方世界;常於一切諸佛衆中,爲大法師,悉爲諸佛之所讃歎,安住甚深智慧法門,分别了知一切法界;於無量劫,修諸法門,究竟普賢菩薩所行。善男子!文殊師利是汝善知識,能令汝得生如來家,長養善根,積功德聚;能示語汝諸善知識,满足大願,顯現一切菩薩不可思議功德。是故,善男子!汝應一心尊重,恭敬往詣其所。何以故?汝先所見諸善知識,修菩薩行,满足大願,得諸法門,皆由文殊師利威神力故。」
時,善財童子頭面敬禮彌勒菩薩,遶無數帀,辤退而行。
爾時,善財童子如是經遊百一十城,到普門城邊,思惟而住,觀察十方,一心專求文殊師利:何當㑹遇,面奉慈顔?」作是念時,文殊師利遥伸右手,過百一十由旬,至普門城,摩善財頂而作是言:「善哉!善哉!善男子!若離信根,憂悔心没,功行不具,退失精勤;於少功德,便以爲足;於一切善,心生住著;不發起菩薩行,不爲善知識之所攝護,不爲如來之所憶念。是等皆悉不能了知如是法性、如是理趣、如是所行、如是所住;若周遍知、若種種知、若盡源底、若漸趣入、若解說、若分别、若證知、若獲得;皆悉不能。」是時,文殊師利爲善財童子示教誨已,慰喻令其歡喜踊躍,令得成就阿僧祇法門,得無量大智光明、無量菩薩陀羅尼、無量大願、無量三昧、無量神通、無量智慧,皆悉成就;復令得入普賢所行道場之内。既置善財自所住已,文殊師利還攝不現,爾時,善財得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諸善知識,不違其教,増長薩婆若大慈悲藏;以淨慧眼,普觀衆生,安住菩薩寂靜法門,分别了知諸法境界,入佛甚深大功德海;具解脫道,長養精進,爲薩婆若修正直心,入於三世甚深法海;隨順諸佛清淨法輪,現入諸趣,於一切劫,修菩薩行,满足大願;明淨慧光,照一切智境,淨菩薩根,以淨慧光除愚癡翳,照一切法,了達法界一切佛刹及諸衆生;壞障礙山,住無礙法,具足成就諸地法藏,修習普賢菩薩所行。善財童子得聞普賢菩薩名號,行願功德,諸地地具、地法、地得、地次第、地修、地住、地境界、地持、地共、地正道,一念欲見普賢菩薩。
爾時,善財正念起如來金剛藏道場,一切寳蓮華藏師子座心;虚空界等心;一切無著心;淨一切刹無障礙心;於一切法境界無障礙心;充满一切十方心;得薩婆若境界無量心;莊嚴道場心;深入分别法海心;教化成就一切衆生廣大心;於一切劫,行菩薩行,究竟如來十力心。
爾時,善財起是心時,自善根力、佛威神力、普賢菩薩諸善根力;即見十種瑞相。何等爲十?所謂:見一切淨刹莊嚴菩提;見一切刹無諸惡道;見一切刹淨如蓮華;見一切刹一切衆生,身心柔輭;見一切刹無量莊嚴;見一切刹一切衆生,三十二相,莊嚴其身;見一切刹莊嚴雲覆;見一切刹一切衆生成就慈心;見一切刹莊嚴道場;見一切刹一切衆生,皆悉修習念佛三昧;是爲十。又見十種光相:見一切世界微塵,一一微塵中,放一切如來光明網雲,與一切世界微塵等;一一微塵中,放一切佛種種色光,與一切世界微塵等,普照法界;一一微塵中,放一切寳雲光明,與一切世界微塵等,普照法界;一一微塵中,放如來光炎輪雲,普照法界;一一微塵中,出一切香雲,普熏法界,讃歎普賢菩薩諸行,一切大願諸功德海;一一微塵中,放一切日月光雲,放普賢菩薩光明,普照法界;一一微塵中,出一切衆生等身雲,相好莊嚴,放佛光明,普照法界;一一微塵中,出一切菩薩身雲,究竟一切行,充满法界;一一微塵中,出一切寳形像雲,充满十方一切世界;一一微塵中,出一切如來身雲,與一切世界微塵等,普雨一切甘露正法,充满法界;是爲十。
爾時,善財見十種瑞相已,即作是念:「我今必見普賢菩薩,増長善根,究竟菩薩妙行;見一切佛若見普賢菩薩;得一切智想,一心恭敬,欲見普賢菩薩。」爾時,善財即見普賢菩薩,在金剛藏道場,於如來前,處蓮華藏師子之座,大衆圍遶;心如虚空,無所染著,除滅障礙,淨一切刹;以無礙法,充满十方,住一切智,入諸法界,教化衆生;於一切劫,行菩薩行,恭敬供養一切諸佛,心無退轉;於衆生中,最勝最上,一切世間無能壞者,一切菩薩不能察其智慧境界;具不思議諸妙功德,普觀三世等諸如來。
爾時,善財見普賢菩薩一一毛孔,放一切世界微塵等光明,普照一切虚空、法界等世界,除滅一切衆生苦患,悉能長養菩薩善根;一一毛孔,出種種香雲,普熏十方一切如來及諸眷屬;一一毛孔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華雲;一一毛孔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諸香樹雲,出衆妙香,莊嚴法界;一一毛孔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妙寳衣雲,莊嚴虚空;一一毛孔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種種寳樹,充满虚空,以爲莊嚴,雨種種寳,供佛大衆;一一毛孔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色界天身,充满一切法界,一切衆生界,讃歎菩提;一一毛孔,出一切梵王身雲,勸請如來,轉妙法輪;一一毛孔,出一切欲天身雲,皆悉護持諸佛法輪;一一毛孔念念中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三世諸佛,充满虚空,無依衆生爲作歸依;一一毛孔念念中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清淨佛刹,諸佛菩薩充满其中,教化成就無量衆生;一一毛孔念念中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淨、不淨佛刹,充满虚空,令染汙者,皆悉清淨;一一毛孔念念中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不淨淨刹,調伏不淨衆生;一一毛孔念念中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一切衆生身雲,隨順世間,教化衆生;一一毛孔念念中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菩薩身雲,讃歎諸佛,長養一切衆生善根;一一毛孔念念中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初發心菩薩身雲,於一切刹,示現初發菩提之心;一一毛孔念念中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菩薩身雲,於一一刹,讃一切佛功德願海,普賢菩薩所行妙行;一一毛孔念念中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普賢所行,雨甘露法,令一切衆生修薩婆若;一一毛孔念念中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佛,初成正覺,出興于世。
爾時,善財見如是等不可思議自在神力;見已,歡喜踊躍無量。重觀普賢一一身分、一一肢節、一一毛孔中,悉見三千大千世界風輪、水輪、火輪、地輪,大海寳山、須彌山王、金剛圍山,一切舍宅,諸妙宫殿,衆生等纇,一切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閻羅王處,諸天梵王,乃至人、非人等,欲界、色界,及無色界,一切劫數,諸佛菩薩,教化衆生,如是等事,皆悉顯現;十方一切世界,亦復如是。如此娑婆世界,盧舍那如來、應供、等正覺,所現自在力;東方蓮華妙德世界,賢首佛所,顯現神力,亦復如是。如賢首佛所,如是東方一切世界,一切佛所,顯現神力,亦復如是;如東方,南、西、北方,四維,上、下,一切世界,一切佛所,顯現神力,亦復如是。於一切世界,一切微塵,一一微塵中,現自在力,亦復如是。
爾時,善財見普賢菩薩不可思議自在神力,即得十不可壞智慧法門;何等爲十?所謂:於念念中,能以一身遍一切刹;於念念中,詣一切佛所;於念念中,恭敬供養一切諸佛;於念念中,一切佛所聞持正法,得一切佛法輪智波羅蜜門;得不思議佛自在智波羅蜜門;得無盡辯智慧法門;得般若波羅蜜觀諸法門;得一切法界海大方便波羅蜜門;得知一切衆生欲性智慧波羅蜜門;得普賢所得智慧波羅蜜門。
爾時,普賢菩薩即伸右手,摩善財頂;摩已,善財復得一切世界微塵等諸三昧門;一一三昧門,各有一切世界微塵等三昧,以爲眷屬;一一三昧中,見一切世界微塵等諸如來海,長養一切世界微塵等諸功德具,生薩婆若,满大願海,安住正道;究竟一切諸菩薩行,發薩婆若,勇猛精進,爲一切佛光明所照。如此娑婆世界盧舍那佛所,普賢菩薩摩善財頂,令得具足一切世界微塵等三昧門,諸妙功德;普賢菩薩在於十方一切世界諸如來所,摩善財頂,所得功德,亦復如是。
爾時,普賢菩薩告善財言:「善男子!汝今見我自在神力竒特事不?」
答言:「唯然,已見。此不思議莫能測(ce4)者,唯除如來。」
「善男子!我於過去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海微塵等劫,修菩薩行,專求菩提;一一劫中,見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海微塵等佛,修菩提心;一一劫中,於一切世界,設不可說不可說廣大施㑹,給施一切:或施妻子、城邑、聚落、頭目、髓腦、肢節、血肉,一切身分;不惜壽命,一向專求一切種智。於一一劫,恭敬供養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海微塵等佛,於彼佛所,出家學道,受持正法,未曽生於貪恚癡心、我我所心、樂著生死虚妄之心、輕慢他心、諸障礙心,修不可壞佛菩提心,未曽忘失。善男子!我所修行菩薩諸行,淨佛世界,教化衆生,長養大悲,供養諸佛及善知識,護持正法,悉捨一切内外諸物,修習世間、出世間智,令一切衆生背生死苦,讃歎一切諸佛功德;如是等事,於不可說不可說劫中演說,劫猶可盡,此諸功德不可窮盡。善男子!我得如是功德具力、諸善根力、樂勝法力、修功德力、觀察諸法寂滅性力、淨慧眼力、佛威神力、諸大願力、大慈悲力、淨通明力、善知識力,得是力故,逮得本性清淨法身,三世不壞;又得無上清淨色身,超出一切世間,隨應化者,莫不覩見;遊一切刹,無處不至,現自在力,見者無猒。善男子!汝且觀我清淨法身,無量劫海行菩薩行之所成就;無量劫中,難聞、難見,種少善根。聲聞菩薩,猶尚不得聞我名字,況見我身。善男子!若有衆生聞我名者,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不復退轉;若見,若觸,若迎送,若隨順,若見光明,若見震動諸佛世界;乃至夢中見聞我者,亦復如是。若思惟念我,若一日一夜,若七日七夜,若半月,若一月,若一歳,若百歳,若一劫,若百劫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等劫;若一生念我,若百生,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等生念我,亦復如是。以如是等世界微塵等諸妙方便,令一切衆生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住不退轉。善男子!若有衆生聞我修習淨佛刹者,必得往生清淨世界;若有衆生見聞我身,必得生我清淨身中。善男子!汝復觀我清淨法身。」
爾時,善財於普賢菩薩相好肢節,諸毛孔中,見不可說不可說世界海,諸佛充满;一一如來,以不可說不可說大菩薩衆,以爲眷屬。見彼一一如來刹海,所依不同,形色各異;金剛圍山,大雲彌覆,佛興世間,所轉法輪;如是等事,皆悉不同。又見普賢菩薩於十方刹,出一切世界微塵等如來化身,教化衆生,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爾時,善財童子,經由親近一佛世界微塵等諸善知識所得功德,於見普賢菩薩所得功德,百分不及一,百千萬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;何以故?善財童子於念念中,入不可說不可說佛世界海,得不可說不可說微塵等諸功德藏;知諸佛海,次第興世;菩薩衆海,眷屬圍遶;了衆生根,現自在力而化度之。或一世界於一劫中,修菩薩行;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世界微塵等劫,修菩薩行。不此世界没,不彼世界生,而能教化無量無邊世界衆生,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。
爾時,善財童子,能自究竟普賢所行諸大願海,不久當與一切佛等,一身充满一切世界刹等、身等、行等、正覺等、自在力等、轉法輪等、諸辯才等、妙音聲等、方便等、無畏力等、佛所住等、大慈悲等、不思議法門自在力等。
爾時,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,以偈頌曰:
「汝等離煩惱,清淨心諦聽,
說佛一切行,眞實波羅蜜。
超出諸世界,無上調御士,
遠離煩惱垢,清淨如虚空。
圎满智慧日,除滅煩惱闇,
普照一切法,安樂諸群生。
如來無量劫,時乃出興世,
譬如優曇華,難見難值遇。
普爲諸群萌,苦行無量劫,
隨順諸世間,其心無染著。
時諸菩薩衆,既聞普賢教,
敬心聽如來,自在眞實義。
普賢眞佛子,究竟一切行,
常爲佛所歎,言必不虚妄。
普賢功德華,不染三界法,
勸發大衆聽,無盡智慧海。
諸佛微妙智,清淨如虚空,
明了一切行,其心無所著。
一念悉了達,三世一切法,
善知衆生根,隨其所應化。
衆生心煩惱,諸業善不善,
所樂皆悉知,而爲說正法。
或見如來坐,充满十方界,
衆生罪所障,雖近而不見。
或見初發心,遠離諸放逸,
無量無數劫,修習菩薩行。
或聞諸最勝,妙音演說法,
罪垢衆生等,不聞佛名號。
或見大菩薩,充满三千界,
究竟普賢行,如來爲說法。
或見盧舍那,無量無數劫,
嚴淨此世界,得成最正覺。
或見賢首佛,普賢大菩薩,
斯等悉充满,蓮華妙德刹。
或見阿彌陀,觀世音菩薩,
灌頂受記者,充满諸法界。
或見阿閦佛,香象大菩薩,
斯等悉充满,妙樂嚴淨刹。
或見月慧佛,金憧大菩薩,
斯等悉充满,明淨鏡妙刹。
或見日藏佛,智灌大菩薩,
斯等悉充满,清淨光明刹。
或見十方界,諸佛放光明,
爲衆轉法輪,除滅愚癡闇。
或見一毛孔,不可說佛刹,
諸佛莊嚴身,佛子衆圍遶,
爲轉正法輪,度脫諸群生。
或於一毛孔,普見諸佛子,
無數億劫中,修習菩薩行。
或於一一塵,悉見無量刹,
或淨或垢穢,諸行業所起,
或見盧舍那,於彼轉法輪,
顯現自在力,方便入涅槃。
觀察衆生纇,一切業煩惱,
顯現自在力,化之令解脫。
如是諸法王,十方世界中,
顯現自在力,我今說少分。
或見釋迦文,初成等正覺,
饒益諸群生,一切莫能測。
或見爲菩薩,供養一切佛,
或住童子地,顯現自在力,
或見行施戒,忍辱勤精進,
深入諸禪定,住慧方便地。
或見究竟住,一切種智地,
三昧陀羅尼,出生諸通明。
或見無量劫,修習菩薩行,
逮得不退轉,甘露灌頂記。
或見爲梵身,帝釋四天王,
刹利婆羅門,示現此等身。
或見從兠率,命終降神生,
或見住宫殿,捨欲而出家,
或見坐道場,降魔成正覺,
轉淨妙法輪,涅槃後起塔。
或見無量壽,最勝天人尊,
爲授灌頂記,成無上導師。
或見十力尊,教化已周訖,
般涅槃已來,無量無數劫。
或見論師月,現處梵王宫,
亦現大自在,魔王宫殿中。
或見兠率宫,諸天衆圍遶,
爲彼說正法,悉令大歡喜。
或見處夜摩,帝釋四天王,
諸龍夜叉王,八部宫殿中。
定光如來所,供養得受記,
如是等方便,教化諸群生。
光明身壽命,淨慧及眷屬,
教化威儀聲,皆悉不可數。
見佛同衆生,或身如須彌,
或現跏趺坐,充满於世界,
或見光一尋,或百千由旬,
或現照法界,或照一切刹。
或現壽百歳,百千萬億歳,
無量那由他,不可思議劫。
無礙清淨慧,一念知三世,
悉從因縁起,而實無自性。
一刹成正覺,普現諸世界,
能現一世界,而作無量刹。
示現無量刹,而爲一世界,
安住無上道,具足無畏力。
無礙智慧轉,十二行法輪,
知苦集盡道,十二支縁起。
四辯無礙智,演說一切法,
無我無我所,亦無有自性,
無生亦無滅,無來亦無去,
皆悉如虚空,而不壞諸業。
如來爲衆生,方便分别說,
轉此法輪時,震動一切刹,
大海金剛山,無有恐怖者。
如來一音說,各隨所應解,
滅諸煩惱垢,令住薩婆若。
如來一音說,或聞施戒忍,
精進禪智慧,慈悲及喜捨,
四念四正勤,如意諸根力,
覺道止觀念,神通諸法門。
如來一音說,八部人非人,
梵釋四天王,隨纇音聲解。
若多貪恚癡,憍慢慳嫉結,
八萬四千垢,各聞對治法。
未修淨業者,聞說十善道,
已修施戒者,聞說般涅槃。
染著於生死,懈怠諸群生,
聞說解脫門,除滅生死苦。
少欲知足者,樂處於閑靜,
如是等衆生,聞說二乗音。
或修廣大心,具諸功德藏,
親近諸佛者,聞說大乗聲。
或有一世界,聞說一乗音,
或二三四五,乃至無量乗。
智慧行有異,解脫無差别,
猶如虚空性,無有若干相。
如來微妙音,其性亦如是,
隨所應化者,所聞各不同。
佛以過去行,得一微妙音,
無心於彼此,而能應一切。
佛口放妙光,八萬四千數,
普照諸世界,除滅衆煩惱。
具足智功德,三種順衆生,
離世如虚空,常現於世間。
雖復隨世現,生老病死苦,
或復現住壽,其性如虚空。
如來分别知,一切衆生纇,
諸根及性欲,令住薩婆若。
諸佛尊導師,示入於大衆,
隨其所應化,善現威儀法。
爲諸聲聞現,出家威儀法,
常樂修寂滅,無餘涅槃證。
婆羅門衆中,示現羸(lei2)老身,
縈(yong1)髮而苦行,語論無窮盡。
服氣或斷食,五熱以炙身,
如是現苦行,降伏諸異學。
或持異道戒,善算多方術,
星曆地動相,種種衆生相。
深入諸禪定,三昧及解脫,
種種現嬉戲,令得薩婆若。
示現樂衣服,種種莊嚴身,
勇健善兵法,降伏刹利故。
現知治正法,時節諸義利,
輭語攝衆生,降伏大臣故。
或詣四天王,八部鬼神所,
方便爲說法,皆令大歡喜。
或現爲帝釋,安住善法堂,
諸天衆圍遶,爲彼演說法。
夜摩或兠率,化樂化自在,
梵王至淨居,爲彼演說法。
如是現無數,種種威儀法,
無量方便力,度脫諸群生。
譬如工幻師,能現種種事,
佛爲化衆生,示現種種身。
如月遊虚空,覩者謂増損,
影現諸河池,映蔽螢火光。
如來淨智月,示現有増損,
處於直心水,映蔽二乗光。
譬如深大海,珍寳不可盡,
於中悉顯現,衆生形纇像。
甚深因縁海,功德寳無盡,
清淨法身中,無像而不現。
譬如明淨日,照除世間闇,
如來淨智日,悉除三世闇。
如龍興慶雲,普雨於一切,
身心不降雨,除熱得清涼。
如來亦如是,興起大悲雲,
普雨甘露法,滅除三毒火。
此法亦不從,如來身心出,
如來淨法身,三界無倫匹。
超出諸世間,非有亦非無,
其實無所依,不去而遍至。
譬如夢所見,亦如空中華,
非色非無色,非相非無相,
非有亦非無,其性如虚空。
如海摩尼寳,能出種種寳,
衆生諸光明,而光無所有。
導師亦如是,雖有而非有,
不於一處中,積集功德寳,
大仙現虚空,如自性實際,
涅槃離欲滅,皆悉是一性。
衆生心微塵,海水滴可數,
虚空亦可量,佛德說無盡。
聞此法歡喜,信心無疑者,
速成無上道,與諸如來等。」
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十
華嚴經梵本凡十萬偈,昔道人支法領,從于闐國得此三萬六千偈,以?義熈十四年歳次鶉(chun2)火三月十日,於揚州司空謝石所立道場寺,請天竺禪師佛度跋陀羅,手執梵文譯梵爲?,沙門釋法業親從筆受。時吳郡内史孟顗、右衞將軍禇叔度爲檀越,至元熈二年六月十日出訖。
音释:
1.䆫牖。牖:與久切(you3),在屋曰䆫,在牆曰牖。
2.測:初力切(che),測度也,现无古音入声,古取现代音(ce4)。
3.羸:淪爲切(lei2),病瘦也。
4.縈:於營切(yong1),繞也。
5.于闐國:(地名)又名于殿,于填,於遁,谿丹,屈丹等。梵語瞿怚薩那Kustana,譯曰地乳。今Khotan,和闐地也。離車族由尼波羅縱斷西藏高原於此處建國,為大乘所行之地,東來之經典多經此地而來,西域記十二記關於此地之歷史。
6.鶉火。鶉:常倫切(chun2)。鶉火:辰次之名。
西安圣爱会龙藏法音定捐群供养此经一卷
西安释典文化龙藏法音工作室制作
挺好的善知识!又有语音又有经文!太棒了!感恩师父法布施功德无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