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五
東晉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等譯
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一
爾時,佛在舍衛城,祇樹給孤獨園,大莊嚴重閣講堂,與五百菩薩摩訶薩俱,普賢菩薩、文殊師利菩薩而爲上首;夜光幢菩薩、須彌山幢菩薩、寳幢菩薩、無礙幢菩薩、華幢菩薩、離垢幢菩薩、日光幢菩薩、正幢菩薩、離塵幢菩薩、明淨幢菩薩、大地端嚴菩薩、寳端嚴菩薩、大慧端嚴菩薩、金剛智端嚴菩薩、離垢端嚴菩薩、法日端嚴菩薩、功德山端嚴菩薩、智光端嚴菩薩、普妙德端嚴菩薩、大地藏菩薩、虚空藏菩薩、蓮華藏菩薩、寳藏菩薩、日藏菩薩、淨德藏菩薩、法印藏菩薩、明淨藏菩薩、齊藏菩薩、蓮華藏菩薩、善德眼菩薩、普見眼菩薩、清淨眼菩薩、離垢眼菩薩、無礙眼菩薩、普眼菩薩、善觀眼菩薩、青蓮華眼菩薩、金剛眼菩薩、寳眼菩薩、虚空眼菩薩、善眼菩薩、天冠菩薩、普照法界慧天冠菩薩、道場天冠菩薩、普照十方天冠菩薩、生諸佛藏天冠菩薩、一切世間最上天冠菩薩、明淨天冠菩薩、無量寳天冠菩薩、受一切如來師子座天冠菩薩、普照法界虚空天冠菩薩、梵王周羅菩薩、龍王周羅菩薩、一切佛化光明周羅菩薩、道場周羅菩薩、一切願海音摩尼寳王周羅菩薩、出生如來光衆寳自在周羅菩薩、莊嚴一切虚空寳摩尼寳王周羅菩薩、一切如來自在光幢摩尼王網普覆周羅菩薩、一切佛音轉法輪周羅菩薩、三世慧音周羅菩薩、大光菩薩、離垢光菩薩、寳光菩薩、離塵光菩薩、夜光菩薩、法光菩薩、寂靜光菩薩、日光菩薩、自在光菩薩、天光菩薩、功德幢菩薩、智幢菩薩、法幢菩薩、諸通幢菩薩、光幢菩薩、華幢菩薩、摩尼幢菩薩、菩提幢菩薩、梵幢菩薩、普光幢菩薩、梵音菩薩、海音菩薩、大地音菩薩、世主音菩薩、山相擊音菩薩、充满一切法界音菩薩、一切法海雷音菩薩、降伏一切魔音菩薩、大悲方便雲雷音菩薩、滅一切苦安慰音菩薩、法上菩薩、勝上菩薩、智上菩薩、功德須彌山上菩薩、功德珊瑚上菩薩、稱上菩薩、普光上菩薩、大慈上菩薩、智海上菩薩、如來性起上菩薩、光妙德菩薩、勝妙德菩薩、上妙德菩薩、明淨妙德菩薩、法妙德菩薩、月妙德菩薩、虚空妙德菩薩、寳妙德菩薩、妙德幢菩薩、智妙德菩薩、娑羅林王菩薩、法王菩薩、衆生王菩薩、梵王菩薩、山王菩薩、寳王菩薩、離垢王菩薩、寂靜王菩薩、不動王菩薩、仙王菩薩、勝王菩薩、寂靜音菩薩、無礙音菩薩、說大地音菩薩、大海雷音菩薩、雲音菩薩、法光音菩薩、虚空音菩薩、一切衆生善根雷音菩薩、開悟過去願音菩薩、圎满道音菩薩、智須彌山音菩薩、虚空覺菩薩、離垢覺菩薩、無礙覺菩薩、善覺菩薩、普照三世覺菩薩、廣覺菩薩、普光覺菩薩、法界光覺菩薩,如是等五百菩薩。此諸菩薩,皆悉出生普賢之行,境界無礙,充满一切諸佛刹故;持無量身,悉能徃詣一切佛故;具足無礙淨眼,見一切佛明自在故;至無量處,一切諸佛成正覺時,悉能徃詣,現前見佛無休息故;無量智光,普照一切諸法海故;於無量劫,說不可盡,辯清淨故;究竟虚空界,智慧境界悉清淨故;無所依止,隨其所應,現色身故;除滅癡曀,善分别知衆生界故;虚空智慧,放大光網,普照一切諸法界故。復與五百大聲聞俱,悉覺眞諦,證如實際,深入法性,離生死海;安住如來虚空境界,離結使縛;不著一切,遊行虚空,於諸佛所疑惑悉滅,深入信向諸佛大海。復與諸天王俱,悉已恭敬供養過去諸佛,長夜饒益一切衆生,心常行慈,未曽忘失;守護群生,入勝智門,不捨一切衆生;出生諸佛正法境界,守護佛法,受持佛性,生如來家,專求一切智門。
爾時,諸菩薩、聲聞、天人、及其眷屬,咸作是念:「如來行、如來智境界、如來持、如來力、如來無畏、如來三昧、如來住、如來勝妙功德、如來身、如來智,一切天人無能知、無能度、無能得底、無能受、無能思惟、無能觀察、無能分别、無能開發、無能宣明、無能爲人如實解說,除佛持力、自在力、威神力、如來本願力、過去善根力、親近善知識力、清淨信心方便力、樂求勝妙法力、清淨正直菩提心力、深心一切智願力。又諸大衆種種意、種種欲、種種解、種種語、種種地、種種根、種種方便、種種心境界、種種依如來功德、種種樂聞法;世尊徃昔發一切智願,求一切智,菩薩諸願清淨波羅蜜、菩薩諸地、菩薩满足行、菩薩莊嚴、菩薩方便莊嚴、菩薩道莊嚴、菩薩出生方便海莊嚴、菩薩自在莊嚴,菩薩本生海、菩提門自在海,如來自在轉法輪、如來刹清淨自在、如來方便莊嚴衆生界、如來法王法、如來道明普照一切、如來自在入一切衆生處、如來爲一切衆生作最上福田、如來爲一切衆生說功德噠嚫(da2 chen4),三輪化度一切群生。唯願世尊大悲慈愍,具足顯現。」
爾時,世尊知諸大衆心之所念,以大悲身、大悲門、大悲爲首、大悲隨順方便法,入師子奮迅三昧,令一切衆生樂清淨法;入三昧已,時,大莊嚴重閣講堂忽然廣博,無量無邊不可破壞,金剛寳地清淨莊嚴,一切摩尼寳王遍布其地,散無量寳華,竒妙衆寳,瑠璃爲柱,以明淨寳而莊嚴之,衆寳莊嚴微密無間,閻浮檀寳以爲樓閣;衆寳欄楯,却敵撩向,阿僧祇欄楯而以嚴飾;諸天王寳,堅固衆寳而莊嚴之;摩尼寳網,彌覆其上,建衆寳幢,懸諸旛蓋,放大光網,普照法界。又以不可說衆雜妙寳,莊嚴其外,四邊階道,衆寳合成。
爾時,佛神力故,令祇洹林忽然廣博,與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世界等,衆寳莊嚴,不可說寳遍布其地;阿僧祇寳以爲垣牆;寳多羅樹列植(shi2)道側;無量香河微流盈满,一切寳華以爲波浪,皆悉右旋,演說一切佛法,音聲不可思議。分陀利華皆悉開敷,彌布水上;衆寳華樹,髙顯榮茂,列植其岸;不可思議樓閣,摩尼寳網羅覆其上。阿僧祇妙寳莊嚴,光明普照,阿僧祇摩尼寳王嚴飾其地,出衆妙香。建立無量摩尼王幢,香幢、衣幢、旛幢、繒幢、華幢、莊嚴具幢、鬘幢、寳垂帶幢、衆寳蓋幢、大摩尼幢、普照摩尼寳幢、出佛音幢、師子寳王幢、出一切佛本生海幢、一切法界幢、摩尼寳王幢,以爲莊嚴。時,祇洹林上虚空中,有不可思議天寳宫殿雲、不可思議衆香樹雲、不可說須彌山雲,莊嚴虚空。不可說不可說衆寳樂器演妙法音,讃詠如來。不可說寳樹雲彌覆虚空,不可說衆寳座雲覆以寳衣,菩薩處上歎佛功德。不可說天寳像雲以爲莊嚴,不可說白淨眞珠網雲以爲莊嚴,不可說解脫樓閣雲以爲莊嚴,不可說妙解脫音樂雲雨以爲莊嚴。何以故?如來善根不可思議故;如來白淨法不可思議故;如來威神不可思議故;如來一身,充满一切法界自在,不可思議故;一切佛刹莊嚴入一佛身,不可思議故;一微塵中現一切佛,一切法界不可思議故;一毛孔中盡過去際,一切如來次第顯現不可思議故;放一光明照一切刹,不可思議故;如來一毛孔中出一切佛刹微塵等化身雲,充满一切世界,不可思議故;如來一毛孔中現一切佛刹成壞不可思議故;如此,祇樹給孤獨園見嚴淨佛刹,一切法界、虚空界、一切世界,所見嚴淨,亦復如是。如來充满來詣祇洹,菩薩充满一切如來大衆海安住,普雨一切妙莊嚴雲;雨一切衆寳光明,普照一切摩尼王雲;雨一切蓋雲、莊嚴一切天身雲;雨一切華樹雲、莊嚴一切雜色衣雲;雨一切鬘雲、流注莊嚴一切摩尼寳王莊嚴雲;雨一切衆生身雜色香雲;雨寳華雲、諸天女雲;各持妙寳於虚空中迴轉,莊嚴一切衆寳,鉢曇(tan2)摩華雜寳師子座莊嚴虚空。
爾時,東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海,有世界名金剛雲明淨燈莊嚴,佛號明淨妙德王;彼大衆中,有菩薩名明淨願光明,與不可說佛刹微塵等菩薩俱,來向此土。興種種雲,莊嚴虚空;所謂:興天華雲,散天末香雲,垂天鬘帶雲,雨天寳雲、天莊嚴雲、天寳蓋雲、天寳衣雲、天幢蓋雲,充满虚空,以可恱樂衆寳莊嚴,來詣佛所,禮拜供養;即於東方,化作一切莊嚴樓閣,寳蓮華藏師子之座;如意寳網羅覆其身,與其眷屬,結跏趺(jia1 fu2)坐。
南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,有世界名金剛藏,佛號普照妙德王;彼大衆中,有菩薩名不可壞精進勢王,與不可說佛刹微塵等菩薩俱,來向此土。皆悉賫持一切妙香,神力持故,普熏一切佛世界海;執持一切摩尼寳網、華鬘、瓔珞、寳衣、寳像、妙德光明諸莊嚴具,一切妙師子寳以爲莊嚴;神力持故,充满一切諸佛世界,來詣佛所,禮拜供養;即於南方,化作白淨妙寳樓閣,普照十方寳蓮華藏師子之座,結跏趺坐;以寳華網,羅覆其身。
西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,有世界名寳燈須彌山幢,佛號法界智燈;彼大衆中,有菩薩名無上普妙德王,與世界海微塵等菩薩俱,來向此土。興不可說佛刹微塵等種種色香須彌山雲,充满一切法界;不可說佛刹微塵等種種色香水須彌山雲,充满一切法界;不可說佛刹微塵等種種色摩尼寳王須彌山雲,充满一切法界;不可說佛刹微塵等種種色光明莊嚴寳幢須彌山雲,充满一切法界;不可說佛刹微塵等種種色金剛藏摩尼寳王須彌山雲,充满一切法界;不可說佛刹微塵等閻浮檀寳幢須彌山雲,充满一切法界;不可說佛刹微塵等摩尼寳王遍照一切法界須彌山雲,普覆虚空一切如來;不可說佛刹微塵等相好摩尼寳王普照須彌山雲,充满一切衆生境界;一切如來爲菩薩時不可說佛刹微塵等所行須彌山雲,充满法界;一切如來示現不可說佛刹微塵等莊嚴道場,來詣佛所,禮拜供養。即於西方,化作一切香王樓閣,以眞珠寳網羅覆其上,如帝釋幢寳蓮華藏師子之座,結跏趺坐;金色寳網,羅覆其身;如意寳王爲髻(ji4)明珠。
北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,有世界名寳衣光明幢,佛號法界虚空妙德;彼大衆中,有菩薩名無礙妙德藏王,與世界海微塵等菩薩俱,來向此土。以一切寳繒雲莊嚴虚空,神力持故,充满虚空;雜寳衣雲、雜香熏衣雲、日幢摩尼寳衣雲、金色妙衣雲、衆寳網衣雲、閻浮檀金色莊嚴衣雲、白淨寳衣雲、明淨寳王衣雲、妙光寳衣雲、海莊嚴寳王衣雲,莊嚴虚空;神力持故,皆悉充满一切虚空,來詣佛所,禮拜供養。即於北方,化作大海摩尼寳王樓閣,瑠璃寳蓮華藏師子之座,結跏趺坐;妙寳王網,羅覆其身;清淨寳王爲髻明珠。
東北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,有世界名放離垢歡喜光明網,佛號無礙眼王;彼大衆中,有菩薩名法界善化願月王,與世界海微塵等菩薩俱,來向此土。興寳樓閣雲,皆悉充满一切世界;香樓閣雲、香煙樓閣雲、華樓閣雲、栴檀樓閣雲、金剛樓閣雲、摩尼樓閣雲、金樓閣雲、寳衣樓閣雲、鉢曇摩樓閣雲,皆悉普覆一切佛刹,來詣佛所,禮拜供養。即於東北方,化作一切法界門寳山樓閣,不可稱香王寳蓮華藏師子之座,結跏趺坐;摩尼華網,羅覆其身;妙莊嚴藏摩尼寳王,以爲天冠。
東南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,有世界名香雲莊嚴幢,佛號龍自在王;彼大衆中,有菩薩名法義慧炎王,與世界微塵等菩薩俱,來向此土。興無量金色圎满光雲,普覆虚空;無量寳色圎满光雲、佛白毫相圎满光雲、衆寳雜色圎满光雲、寳蓮華藏圎满光雲、衆寳樹華圎满光雲、如來無見頂相圎满光雲、閻浮檀金色圎满光雲、日光圎满光雲、月光圎满光雲,普覆虚空,來詣佛所,禮拜供養。即於東南方,化作明淨摩尼寳王樓閣,金剛寳蓮華藏師子之座,結跏趺坐;寳炎光網,羅覆其身。
西南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,有世界名曰光藏,佛號法月普照智王;彼大衆中,有菩薩名壞散一切衆魔智幢王,與世界微塵等菩薩俱,來向此土。一一毛孔,普興虚空界等寳華炎雲,遍照一切世界;放香炎雲、衆寳炎雲、金剛炎雲、香煙炎雲、大龍自在電光炎雲、明淨摩尼寳炎雲、金色寳炎雲、妙德藏摩尼寳王網炎雲;一切毛孔各放虚空界等如來光明海雲,普照三世,來詣佛所,禮拜供養。即於西南方,化作一切方便門光網普照法界摩尼樓閣,香燈炎寳蓮華藏師子之座,結跏趺坐;摩尼寳藏王妙光明網,羅覆其身;冠一切衆生向解脫音摩尼寳王冠。
西北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,有世界名淨願摩尼寳藏,佛號普明淨妙德須彌山王;彼大衆中,有菩薩名明淨願智幢王,與世界微塵等菩薩俱,來向此土。於念念中,一切相好、一切毛孔,皆出三世一切諸佛身雲,充满一切虚空界;又出一切菩薩身雲、一切如來眷屬身雲、一切如來變化身雲、一切如來本生身雲、一切聲聞、縁覺身雲、一切如來道場菩提樹雲、一切如來自在雲、一切世界王身雲、一切嚴淨佛刹雲,於念念中,一切相好、一切毛孔皆出如是等雲,充满虚空,來詣佛所,禮拜供養。即於西北方,化作諸方清淨摩尼妙寳樓閣,清淨一切衆生摩尼寳蓮華藏師子之座,結跏趺坐;堅固光明眞珠寳網,羅覆其身;首冠普覆摩尼寳冠。
下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,有世界名一切如來光圎满清淨,佛號無礙虚空智幢王;彼大衆中,有菩薩名壞散一切障智慧勢王,與世界微塵等菩薩俱,來向此土。於一切毛孔,出一切衆生語海音雲、三世菩薩行海音雲、一切菩薩願音雲、一切菩薩成满清淨波羅蜜音雲、一切菩薩行妙音聲雲、充满一切世界一切菩薩積集自在音雲、一切菩薩徃詣道場降伏衆魔成最正覺自在音雲、一切諸佛轉正法輪修多羅音雲、隨其所應化度衆生方便音雲、令一切衆生隨時方便得妙智慧善根音雲,來詣佛所,禮拜供養。即於下方,化作諸佛寳光明藏莊嚴樓閣,寳蓮華藏師子之座,結跏趺坐;普照道場摩尼寳王爲髻明珠。
上方過不可說佛刹微塵等世界,有世界名說無盡覺,佛號圎满普智光音;彼大衆中,有菩薩名分别法界智通王,與世界海微塵等菩薩俱,來向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。一切相好、一切毛孔、一切支節、一切身分、一切莊嚴具、一切衣服中,出盧舍那等過去一切諸佛、未來一切已受記佛、未受記佛,現在十方一切世界、一切諸佛、及眷屬雲,皆悉顯現。過去所行檀波羅蜜,及受施者,皆悉顯現;過去所修尸波羅蜜,持戒清淨;過去羼提波羅蜜,割截支節,心不動亂;過去修習毗梨耶波羅蜜;過去修習一切如來禪波羅蜜海;過去修習一切如來轉淨法輪;過去一切悉捨不著壽命;過去歡喜樂求諸菩薩道;過去出生菩薩清淨大莊嚴願;過去一切菩薩力波羅蜜;過去一切菩薩圎满智慧,皆悉具足。出如是等諸自在雲,充满法界,皆悉顯現,來詣佛所,禮拜供養。即於上方,化作金剛莊嚴藏樓閣,青金剛寳蓮華藏師子之座,結跏趺坐;一切寳網,羅覆其身;三世佛號摩尼寳王爲髻明珠。
是諸菩薩及其眷屬,皆悉具足普賢行願;成就三世諸佛清淨智眼;轉一切佛淨妙法輪;攝取諸佛勝妙音聲修多羅海;具足一切菩薩自在究竟彼岸。於念念中,悉詣一切諸如來所,現自在力,一身充满一切世界,能於一切如來衆中,現清淨身;於一微塵悉能示現一切世界,隨所應化,成就衆生,未曽失時。於一毛孔,出一切佛妙法雷音,知衆生界皆悉如幻,知一切佛悉如電光,知一切有趣皆悉如夢,知一切果報如鏡中像,知一切衆生如熱時炎,知一切世間皆如變化;具足成就如來十力無所畏法;於大衆中能師子吼,深入無盡一切辯海;決定了知一切衆生語言法海;於淨法界行無礙行,知一切法皆悉無諍;具足菩薩諸通妙智,勤修精進,摧伏諸魔;安住三世以勝妙智慧,無所染著;清淨妙行,得佛莊嚴一切智地;知一切有,悉無所有;深入一切法界智海,以不壞智,入一切世界;於一切世界,普現自在;示現一切世界受生;知一切世界種種形色,以微細境界,現廣佛刹;以廣佛刹,現微細境界。於一念中,住一切佛住,得一切佛住持智身,得清淨慧,了知十方一切刹海;於一念中,悉能出生無量自在,遍满十方一切世界海。此諸菩薩,皆悉成就如是等無量功德,满祇洹林皆是如來威神力故。
爾時,諸大聲聞舍利弗、目揵連、摩訶迦葉、離婆多、須菩提、阿泥盧豆、難陀、金毗羅、迦旃延、富樓那彌多羅尼子,如是等諸大聲聞,在祇洹林而悉不見如來自在、如來莊嚴、如來境界、如來變化、如來師子吼、如來妙功德、如來自在行、如來勢力、如來住持力,清淨佛刹,如是等事,皆悉不見。亦復不見不可思議菩薩大㑹,菩薩境界自在變化,菩薩眷屬隨所來方妙寳莊嚴諸師子座,菩薩宮殿三昧自在周遍觀察,菩薩奮迅勤行精進供養諸佛,菩薩受記長養善根,菩薩受身、清淨法身、智身、願身、色身相好,無量光明,圓满莊嚴,放大光網變化身雲,菩薩充满一切方網,菩薩諸行圎满具足;如是等事,一切聲聞,諸大弟子,皆悉不見。何以故?修習别異善根行故;本不修習能見如來自在善根,亦不修習淨佛土行,又不讃歎見佛自在所得功德,不於生死中教化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亦不安立衆生於佛菩提,亦不守護如來種性令不斷絶,亦不攝取一切衆生,亦不成就諸波羅蜜,不爲衆生稱歎勝妙智慧眼地,亦不修習一切智行,不求諸佛離世善根,亦不出生自在淨刹,不求菩薩諸通明眼,不修菩薩境界,不壞善根,亦不出生佛力,住持菩薩大願,又亦不知諸法如幻,菩薩集㑹悉皆如夢,亦不修習菩薩離生聖行之心,不得普賢清淨智眼。是諸功德不與聲聞、辟支佛共;以是因縁,諸大弟子,不見、不聞、不入、不知、不覺、不念、不能遍觀、亦不生意。何以故?此是菩薩智慧境界,非諸聲聞智慧境界。是故,諸大弟子在祇洹林,不見如來自在神力,亦無三昧清淨智眼,於微細處見諸境界,亦無法門神力境界,亦無諸力勝妙功德,亦無是處智,亦無智眼,能見聞覺知及生意念,亦不樂說,不能讃歎,不能顯現,不能施與,不能勸化安立衆生於彼妙法。何以故?以聲聞乗出三界故。又以满足聲聞之道住聲聞果,不能具足無所有智;住眞實諦,常樂寂靜,逺離大悲,常自調伏,捨離衆生。是故,雖與如來對面而坐,不能覺知神變自在。譬如餓鬼,躶(luo3)形飢渴,舉身燒然,爲諸虎狼毒獸所逼,徃詣恒河,欲求水飲,或見枯竭,或見灰炭。所以者何?悉由宿行罪業障故。一切聲聞,亦復如是;雖在祇洹,不覩如來自在神力。所以者何?無明障曀,覆淨眼故。譬如有人於大㑹中,昏寢夢見諸天城郭,帝釋宫殿,園觀林池,衆寳莊嚴,散諸雜華,寳樹行列;妙衣覆上,諸天男女遊戲其中。自然妙音共相娛樂,受天快樂,其人自覩,安住此處,見天宫殿無量莊嚴,其餘大㑹,悉不知見。所以者何?覺夢異故。一切菩薩世界諸王,亦復如是,如彼夢中,無所不見。深入菩薩妙法門故;積集善根,出生一切智願故;決定明了佛功德故;正向菩薩弘誓道故;满足一切智故;满足普賢諸行願故;得一切菩薩圎满地故;得一切菩薩三昧自在故;行一切菩薩無礙智故。是故,一切諸大菩薩悉覩如來不可思議神變境界,深入明逹究竟彼岸,一切聲聞諸大弟子,皆不能知。譬如雪山,有諸藥草,賢明良醫,悉分别知;雖有捕獵(bu4 lie4)、放牧人等,遊止彼山,悉不能知。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,具足一切智,出生一切菩薩自在,明了如來神足變化;彼諸聲聞大弟子衆,雖處祇洹,悉不覺知。所以者何?常求自安,不廣濟故。譬如地中,有諸寳藏,唯呪術者,悉能别知,記録庫藏,以自資給,奉養父母,賑䘏(zhen3xu4)親屬,拯濟貧乏;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,以淨慧眼,入佛自在不可思議神力境界,普入無量方便大海、諸三昧海,恭敬、供養一切諸佛,守護正法,以四攝法,攝取衆生。諸大聲聞,雖處祇洹,不覩如來自在神變;譬如盲人,至大寳洲,行、住、坐、卧,不見衆寳;此諸聲聞,亦復如是,在祇洹林大法寳洲,親侍世尊,不覩如來自在神變,菩薩大衆。所以者何?不得菩薩清淨眼故,不能次第覺法界故。譬如有人以明淨藥而用治眼,於夜暗中,處在大衆,悉見衆人行、住、坐、卧,餘人不見。如來亦爾,逮得無礙清淨智眼,悉能知見一切世間,示現無量自在神變,及菩薩衆。諸大聲聞不覩如來自在神變,及菩薩衆。譬如比丘,在大㑹中,入一切處定,所謂:地、水、火、風、天、衆生、境界,其餘大衆,悉不能見地、水、火、風,乃至境界諸一切處;如來所現不可思議,菩薩悉見,諸大聲聞不知、不見。譬如有人,以翳身藥自塗其目,行、住、坐、卧,無能見者,唯有彼人悉能覩見;如來亦復如是,永離世間,無能見者,唯一切智菩薩境界,非諸聲聞之所能知。如人從生,有二種天,常隨侍衛,一曰同生,二曰同名,天常見人,人不見天。如來神變,亦復如是,非諸聲聞所能知見,唯諸菩薩乃能覩見。譬如比丘,於大衆中,入滅盡定,不捨諸根,亦不滅度,而不知見諸大衆事。所以者何?滅定力故。諸大聲聞,亦復如是,處祇洹林大衆之中,諸根現前,而不覩見如來神變,不入、不知、不覺、不念、不生心意。所以者何?如來境界甚深彌曠,難知、難見、難得源底,無有限量;逺離世間,不可思議,無能壞者,非諸聲聞、縁覺境界。
爾時,明淨願光明菩薩,承佛神力,觀察十方,以偈頌曰:
「瞻察堅固人,菩提難思議,
祇洹林顯現,無量自在法。
如來神力持,顯現無量德,
世間悉迷惑,不知諸佛法。
法王甚深法,無量難思議,
顯現大變化,一切莫能測。
如來莊嚴相,讃歎不可盡,
以法無相故,宣明一切佛。
最勝於祇洹,顯現自在力,
甚深不可議,逺離語言道。
觀察無量德,菩薩衆雲集,
不思議刹來,供養於最勝。
悉满諸大願,常修無礙行,
一切諸世間,莫能知其心。
一切諸縁覺,無量大聲聞,
皆悉不能知,菩薩行境界。
菩薩大智慧,一切莫能壞,
逺離諸亂想,究竟深智地。
最大名稱人,深入無量定,
顯現自在力,充满諸法界。」
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五
音释:
1.噠嚫:梵語也,此雲財施。噠:陁葛切(da2);嚫:初覲切(chen4)。
2.植:丞職切(shi2),立也。
3. 曇:徒含切(tan2)。
4. 跏趺。跏:古牙切(jia1);趺:方無切(fu2)。跏趺:屈足坐也。
5. 髻:古詣切(ji4),綰發也。
6. 躶:郞果切(luo3),赤体也。
7. 捕獵。捕:薄故切(bu4);獵:良涉切(lie4)。捕獵:捉禽兽也。
8. 賑䘏。賑:章忍切(zhen3);䘏:辛聿切(xu),先代汉语无此读音,故取(xu4)。賑䘏:賙救也。
西安圣爱会龙藏法音定捐群供养此经一卷
西安释典文化龙藏法音工作室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