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三
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 譯
難勝住第五
金剛藏曰:「又有佛子菩薩大士,已能修治第四之住;四住已成,轉得前進第五住地,當行十意,乃得通達。何等爲十?念於過去,諸佛之法;亦思將來諸佛之法;復惟現在諸佛之法;修戒清淨;其心鮮明;消滅諸見六十二疑;曉了求道,亦行清淨;所行聖慧,悉見清淨;剖判一切三十七品上妙之法,亦復清淨;開化衆生,所行清淨;是爲十事。」
金剛藏曰:「又有佛子菩薩大士得第五住,然後乃成修善妙業,有行三十七品,心甚清淨;道業益勝,所誓寛弘,因所願力,親近如來;慈愍群生,未曽忘捨,積功累德,合集聖慧;精進慇懃,而不懈廢,善權方便,將導不逮,而常好樂,住妙暉曜;密喜如來所逮立義,己意已入佛之勢力;所念專惟意不退轉,如審解了是四聖諦,是爲苦諦、集諦、盡諦、道諦;彼能究竟至誠名德,分别聖諦,達其原際;曉了諸相,眞正聖諦;其無方便,隨順宣布,解了眞正,分别是諦;因行聖諦也,剖判其事,所受聖諦;又復能行,悉解知事,正業聖諦。次復宣布,行道聖諦,敷演其意,盡無生諦,體解得入諦智道業,皆已普入諸菩薩住;成就逮近,乃至辯才,如來大慧,散去結惱,班宣聖諦。又復能化他人心念,咸令可恱,曉了隨曉,究暢聖諦,已能得入一因道義,輙便曉了,達斯原際眞正聖諦也。覺解己相,則能曉解諸相聖諦,解知志性之所歸趣,則達五隂諸種,衆衰情蓋,别處所生,皆因聖諦,度了興身衆惱之患。曉苦聖諦,更歷周旋,縛結拘閉,然後乃解集盡諸諦原,一切永滅諸熱焚燒,然後乃解諸盡聖諦也。初無二言,所宣如義,然後乃解道之聖慧,皆已覺了,至如來慧,然後乃解眞集聖諦,信明慧力,曉諸不盡,令苦無餘,彼若分别諦計,如是方便,降伏生死之原,解達一切所從生處。因由斯法,虚僞愚癡,所爲不眞,諦解本末,益愍衆生,親近大哀,在世興發無極之慈,已能致此慧力道財,普護群生,好樂佛慧,觀本昔來,生死所趣,察其始原,衆生所從,致是無明,三處恩愛,漂生死流,隂蓋所著,爲之動轉,増益苦隂。若能解達,無有衆生,無我無人,無壽無命,已離吾我,皆悉了是,如過法事,當來現在,亦復如是。慕樂虚無愚癡之業,生死周旋,而無斷息,永無邊際,無將護者,復無所知。彼無師友,雖有師友,不受道教,乃爲無智,癡㝠凡夫,眠蓋所縛,不可稱計。自滅諸我,方盡當盡,不復起身,亦無所生,不信佛道,轉復長益。勤苦惱患,反爲生死,所見漂流,不捨隂蓋,不猒四大,不拔貢髙,諸見瘡病,不别婬怒,不消無明。窈㝠之室,不竭愛欲淵池之難,不求十力導師之業,入在魔行,墮于生死返覆之海。無善之相,去於自在,如是苦患,不可稱計。永而無護,無所歸,無救濟,無利義,一己身,無輩伴,當以修行,如是衆業,積功累德,每生自剋,因能修慧,已能逮解一切衆生,究竟本淨,乃成十力。暢無爲慧,巍巍明曜,如是要慧,意已覺了,得道成就,所可造行。積功累德,皆爲衆生,而興立護,愍傷群黎,普安衆生,垂哀一切,欲度脫之。無嬈害心,不誹謗之,勸化衆生,靡不歡恱。爲之導師,而令滅度,彼勤修已,住於第五難勝之地。
「由得自在,心無所忘,曉達善行處處之業,志意堅强,善分别慧,其意普至,解經次敘,章句之誼,意懷羞慚,彼我皆護,其意勇猛。將養禁戒,隨無所犯,意中明了,宣布處處,所當正行,周入衆聖,無所戴仰。徃返智慧,以宣暢義,隨時散布,得神通行。詰屈方便,而顯道化,修行善權,隨俗而導,積功累德,常不猒足,慕求道慧,未曽懈廢,奉無極慈,合集愍哀,意不怠倦,求于道業。不以閑退,精進勤勤,務佛十力無所畏慧。諸佛之法十八不共,常以善行,思惟深入莊嚴佛土。立若干行,合集積累諸相種好,常行精進,志求如來莊嚴清淨身口意行,修無極業,敬尊奉戒,順諸菩薩,重衆法師,無所危害。以諸菩薩善權方便,普遊世間,夙夜一心,捨他之念,常以道法,勸化衆生,能修如斯。以布施業,勸導衆生,愛敬利言,大利濟彼,等救群黎。乃復示現色身之形,爲班宣法,因而遵行菩薩如來大業,以開化衆,乃復覩見生死瑕穢,稱揚諸佛聖慧功勳,能行如是。以大神足,變化感動,以若干種善權之誼,唱導衆生,而教化之。已能精進,如是化者,入於佛慧,心性行道,以不退轉,修衆德本,勤求殊特正眞法矣。愍傷衆生,其有遊行,處於世間,書疏經典,印綬衆㑹,計校守府,諸身種大,所應療治,醫藥衆病,寒熱羸瘦,鬼神所嬈,中毒狂病,若有追逐,所在療形,合偶技術,跳越謿說,多所歡恱,郡國縣邑,江河泉池,樹木華實,所生藥草。金銀明月,珠玉水精,瑠璃所現,衆寳日月,聚邑村落,居家田地,地動眠寤,所夢恠應,所入一切衆身形像所在。諸相所應,所當修治,謹慎遵行,財業貨物,神通無色,以無放逸,四等心行,所造專精,而無危害。愍哀衆生,因修永安,彼以此行,愍傷世間,稍漸立之,諸佛正法,能化立之。難勝菩薩,道地供養,奉事無央數億百千兆載諸佛,衣被飲食,床卧坐具,病瘦醫藥。在如來所,棄捨家業,出爲沙門,於諸如來,聽受經典,成爲法師。又復重聞,逮得緫持無數億姟百千劫中,興顯德本,究竟清淨;又如佛子妙寳硨磲,共合相近,轉相照曜。菩薩如是住於難勝開士之地。
「以此德本,修善權慧,道義遂髙,加以大乗,應造功勳,所行無侣,猶如佛子村落之中,有夜光珠,普照田地如雲風遍,吹浮遊轉諸天宫殿,菩薩如是得難勝住。以是德本善權智慧,心行普入,常處在世,無能亂者,是諸菩薩大士之業,第五地住。菩薩住此,多所恱可,若爲天王,降伏一切衆邪異學,有興立者,布施愛敬,饒益等利,見衆生念,未曽心離諸佛行法。乃復普憶,思念諸聖一切智業,以何方便,蒙濟衆生,乃至巍巍無極道堂,發意之頃,須㬰精進,一時之間,逮不可計億千三昧,見衆菩薩無數百千,眷屬圍旋,論經說誼,於彼得度,建立誓力,咸成菩薩殊特變化,無能稱計限量其德,乃至如是億百千劫,莫能咨嗟暢其功勳。」
時金剛藏菩薩大士,欲重散此經典之業,便說頌曰:
「第四暉曜住,甚清淨如是;
其意已平等,思惟三世事。
斯心行禁戒,道德修清淨;
發意頃離結,轉入第五住。
而意念諸根,若聞不迴轉;
以有四意止,導御樂章句。
已超遊五力,一切無所壞;
則勇猛周旋,因得第五住。
慚愧爲衣服,清淨禁戒香;
覺意成華鬘,禪思爲塗熏。
遵奉智慧業,道尊自嚴容;
緫持爲苑囿,定意平等行。
四神足遊步,意淨爲牎;
慈心愍哀眼,殊妙見聖慧。
攝持無吾我,其意伏塵勞;
便得入第五,人中師子住。
適得入第五,特異之道地;
道業以清淨,修行轉復上。
若能淨志性,輙求最勝誼;
憐傷猒衆患,思惟離意念。
積累功德本,尊慧亦如是;
興發無數衆,照顯行道地。
爲佛所建立,念無慢聖意;
曉了自然解,不廢四正諦。
究暢眞諦誼,將養護衆根;
若分别眞正,輙復度諸諦。
如是消著意,并及行道諦;
等志而導明,乃至無罣礙。
以微眞雅心,修治若斯諦;
智慧脫門尊,不惱無隂蓋。
已修功勳本,行慧甚廣逺;
超度衆因縁,濟一切群黎。
其懷眞實意,成就如是諦;
親自暢解之,達本淨無要。
慈愍無所得,爾乃爲安住;
思衆生勞患,求衆祐道慧。
勤觀其造始,本原之所從;
愚癡由闇㝠,閉在恩愛種。
衆生貪取隂,便成苦惱身;
已逮無吾我,察之如草木。
從勞塵致有,數數徃諸趣;
猶輪轉無際,衆苦患慼惱。
嗚呼忘失已,衆人可愍傷;
愚戇之所焦,生死流不返。
五隂情猶牛,諸種邪見瘡;
火然燒其心,志貴於闇㝠。
墮於愛欲河,方慕求明顯;
處在勤苦功,時求最導師。
以見如是難,當修無放逸;
諸所遵行業,皆用度衆生。
志强性行安,遊步有氣勢;
旣勇懷慚愧,曉了成智慧。
積功德無猒,聖尊行如是;
清白法無惓,力勢是其意。
是最勝福田,宣音覺意相;
所作無飽滿,精進哀衆生。
欲化衆生故,因徃入工匠;
或畫師刻印,計數人療疾。
像如鬼邪嬈,由以轉除病;
立之於經要,解覺樂慈愍。
合偶作賦頌,若干種戲笑;
流河及園囿,浴池樹華實。
建立無數業,以用安衆生;
現無量像色,衆珍寳若干。
取地令動揺,則覩日月光;
衆生之有相,遊諸國處所。
無色財爲勝,神通不可量;
欲以修愍哀,普安于衆生。
於斯謂難勝,殊妙智慧業;
供養億載佛,因聽受經典。
彼等修性仁,清白行遂顯;
猶紫金硨磲,磨治平明好。
其宅衆寳成,宫殿轉遊行;
此風轉之前,無有違護者。
如行世俗法,然悉爲衆生;
遊是覺明侣,譬蓮華在水。
於是處兠術,所建造豪尊;
違捨異學術,覩修歡恱事。
所行衆善德,皆由最勝慧;
救護于群黎,因致十種力。
等尊逮威勢,精進爲無上;
見若干億千,安住天中天。
得殊妙三昧,觀察億國土;
所願差特故,復過是功勳。
是第五住地,若干億品術;
御化衆邪說,顯已曜衆生。」
時諸佛子,聞班宣此諸菩薩行,從地踊上,住虚空中,歡喜雨華,明月珠寳,瓔珞衣服,光明清淨,供散佛上,口歎善哉。一切神明,處虚空中,百千之衆,莫不踊躍。時諸天下殊妙雜寳,貢奉衆祐,香華塗香,繒旙幢蓋,諸魔眷屬,自在天子,諸天俱來,在於其上,遊步虚無,雨諸寳華,其心恱豫,供養最勝,意抱無量,口宣善哉。諸佛之子衆神皆集,無數億千,亦住於上,鼓衆妓樂,其音清和,又一切妓,暢如斯音,佛響仁和,棄散惡塵,本淨空寂,消衆法想,猶如虚無,等無思念,行步清淨,住立成就,不著於俗,永無放逸,無本平等,而悉眞正,法無想念,若有曉了,諸法悉無,則成無本,無所有業,輙無所思,愍傷衆生,精修救度,是爲佛子法王諸子修布施行,皆捨想著,其戒堅固,心性恬怕,爲衆生忍,無盡法慧,授精進力,令諸法寂,入禪定門,淨除衆塵,察諸萬物,信解空無,聖慧力成,爲一切護。是諸佛子,髙德除穢,如是聲有百千,自然宣柔和音,最勝大聖。尋黙然時諸天玉女,衆如食息,還復天上,金剛藏歎志勇猛,化得行成第五住地,遂致究竟,莫能廢哉。
目見住第六
金剛藏曰:「諸佛子聽!菩薩大士,已能修成第五住者,輙超進入第六住地,則行十法。何謂爲十?了一切法皆無有想,而普平等;諸相平坦,永無形類;悉無所生,超絶無侣;皆無所起,故曰平等;爲其清淨,調定眞正;皆無放逸,不爲馳騁;無應不應,無雙無隻;寂寞亘然,而無倫匹;猶幻夢影,山中呼響,水月現像等亦如化;所行道業,而無二意;是爲十法。從第五地,逮第六住,作是行已,自然觀是一切諸法,計校思惟,反覆察之,不令錯亂近第六住。自然目見,以逮成此,則得通利,柔順法忍。不從迷惑,尚未逮近無所從生法忍,稍以近之能致自然,入於一切諸法處所,轉能進前,致於大哀,爲學元首,顯曜大哀,具無極悲。解世五趣,有無合散,以觀如是,名第六住。乃暢世習所可由生,皆從倚已,吾我所致,以覺欲事。世無所有,懷愚意者,倚著吾我,因其無智,而成癡㝠。慕樂生處,習不順業,志務犇逸,反邪之行,積累若干,罪福興衰。萬物無常,田無益生,解是所行,心善自修,消除諸漏,至眞本無;其發善德,故當還返,周旋生死報應之地,所作是田,神識是種,無明之本,則是闇㝠;愛是潤澤,貢髙自大是其志性,長養諸見羅網衆結;便因得是,自生名色;轉増名色,則成諸根;諸根已成,起若干種所更習事;習事已起,便有痛癢;從痛癢故,便有喜樂,則益所受;已益所受,輙成所有;發念合成已成發念,因成五隂五隂之形;尋至五趣,漸稍生著,已生諸著;衆倚悉備,由是發趣惱熱燒炙一切憂慼啼哭之苦。諸不可意致習惱患諦計彼事亦無往習自然無業,本空無形,不了得習,無亂别者;皆復自然,稍習無益,故致得此;有解斯義,便無所慕。菩薩如是,樂于柔順,觀十二縁,則自思惟,以是至誠,是所生識。究竟無慧,無明之業,本爲清淨,成行報應。所行已成,神識在先,神識之侣,有受四隂,則致名色迷惑之事。諸衰六入,諸根境界,輙成神識。因爲同伴,與諸漏更,更成痛癢,恩愛適長,益於所受。以御所受,則成漏業,從所作生興生身隂,斯生之内,因致老羸,身隂散壞,致於死亡。與愚㝠俱,甚可恐畏。此從危害,至住結網,致口言辭,其生五根,苦起意根,從其憂愁,多所慼思,因成受有,以是縁故,退生苦樹,造立所作,彼自思察,由倚所作,是知所作,方當作者,計彼有作,則無所作,本末無根也,亦不可得。又復思惟,其三界者,心之所爲,其計於斯十二縁起。五趣所歸,如來至眞之所解暢,又此一切一種一心,同時俱成。所以者何?若諸根等,心生貪欲,悉由神識生死之癡,因從無明,其名色者,心爲伴侣,而立迷惑,從其名色,名色已成,爲六衰入,從致所更,爲痛癢侣,痛癢意愛,所以有愛,從不捨愛,發起衆難,由此縁合,而致所有,因倚致生,其興羅網,誓願老死,從神識中,因致此有,别知名色縁對;而其名色,各各有趣,六情衰入,已覩已界,能令寂寞,更習縁故;從其更習,意念致之,生痛癢縁;從痛癢故,便復作行,善惡好醜;從恩愛縁,致樂塵勞貪婬之事;從愛縁故,致結縛獄;從有縁故,致於他生,生現在處,不可解從;生縁因發,生五隂本,致老之縁,已致老耄,諸根便熟,則致死亡。已至死者,有十二事,發縁起處,其身隂壞,而不能斷,未曽永絶。從無明縁,則致衆行,名色六入,習更痛愛受有生老病死愁憂啼哭。無明縁故,無有斷絶,不可究暢,如是有餘。無明適消,衆行便滅,由是有耳,如是有餘。彼以無明恩愛所愛,長益塵勞,無斷絶時,及行所作,徃返報應,報應展轉,根無枝時,盡其餘殃者,苦痛宛轉,亦無休息,以無明矣。爲去來今,現縛流布,宜當斷絶,如是三轉,三轉無我,以離吾我,無明滅去,自然之業無有處所。猶如葦屋,若他清淨,若苦衆惱,無明之故,則有行矣,是爲本宿,未曽諸痛,因其識故,乃致痛癢,是爲現在之痛癢行也。從愛致有,是爲將來痛癢之原,從此以上,則無所生。無明適消,衆行便滅,亦爲斷絶,有苦三患,十二報應,從因縁起,彼從無明,致于六入,是能滅行。衆行已滅,因是别致,衆行如是,有餘二事,自縛苦更痛癢。尚有餘盡别離之苦,無明適消,諸行便滅,三苦永斷。從無明故,致諸行矣,從作縁故,致衆行耳,如是有餘。無明適消,衆行便滅,是爲所有,一切諸行,有是餘故。有無明行,以權方便,開解大縛,有是餘故,而有輪轉。彼當以故觀十二縁起滅所趣,返覆察之,由從因有,勤勤倚著,御身口意,因自作縁,供養所致,無有生業,其三迴轉,使不復轉,宿本無痛,習更三苦,修行報應諸縁起耳。假如有人,舉其負責,而在解縛,觀察無盡,無所有盡。彼觀此縁,縁適起時,識當來事,悉當了之。無我無人,無壽無命,自然爲空,寂然恬怕有所造作,因遭得報,達空脫門。心性懷此,如是滅盡,以無有餘,現在之處所也。思惟專志,無相脫門,以故知之,無所慕樂,惟志大哀,教授開化宿本衆生,是爲心抱無願脫門,以能奉行,是三脫門,則以消除彼我之行及見作想,去於有無諸想之著,復加進抱,大哀爲無,益使精進,化諸凡夫未成道者,使得究暢。以能成就,輙達法㑹,轉通法㑹,不復退還。具備和同,以進仁和,成就不退。若覩如是,所生瞋結瑕穢之病,由此合㑹,適以合㑹致此衆患,猶如江水流無休息,心自念言:『不用餘行,永修寂然,開化衆生。』如是佛子!若能行此,處在無限,殃毒惡世,導御自然。觀本淨者,不起不滅,遵奉大哀,化順衆生,行智度無極,號無礙慧門,漸備熟悉,學至照曜,合㑹道明,成慧如是。正道大業,導利應時,服食道義,不與邪業而俱合㑹。因僉觀察,自然寂滅,亦不住彼道品具足,親自覩解,目見道地,便入於空。惟解定意,其定意名入空自然空定,究竟空定,第一空定,爲無極空定意,爲合㑹空定意,所奉行空定意,眞無念空定意,爲等察空定意,離業無物空定意。如是比像,逮得一萬三昧門,自然目前,無相無願,亦復如是。
「轉復進備,親近逮至諸菩薩住,其心充滿,性不可壞,心性了了,性行眞正,其性深逺,意不可轉,意無休息,其意弘廣,心思無限,意慕樂慧,其意集㑹,善權智慧,爾乃備悉。此菩薩性,遂致淳和,在如來道,永不迴轉,能化異學一切邪術等順慧地,不墮弟子縁覺之地,專一増進,目見佛慧,而無等倫,捨魔勞行,得堅固志,住菩薩慧。而熟修奉空無相願,遵承法教,隨時應冝,善權智慧,不復毀散道品法行。彼住菩薩,目見道地,智度無極,益復超異,今日成就,通利應道,疾逮第三忍,名曰柔順,是謂道法;轉而順從,彼以住此目見菩薩第六道地。見不可計億百千姟兆載諸佛,尋時供養,下意奉事,進其衣食,床卧坐具,病瘦醫藥,在諸佛所,出家捐業,行作沙門,受聽經典,如所聞之,奉行智慧,勤修聖達,所行求義,即能逮致,轉修學進如來法藏。逮大法明,在不可數億百千劫兆載無限,成功德本,遂顯巍巍,猶如佛子上寳瑠璃,洗治發明,其光灼灼,菩薩如斯,住是目見菩薩道地,其德日増,行善權智,益加顯發,以此德本,轉増寂然,遊步無侣,猶如佛子。其月大光,照衆生心,使各亘然,其四大風,所御宫殿,獨而無侣。
「菩薩如是,以住目見菩薩道地,德本日増,照除無數衆生塵勞,拔愛欲瑕,緫四魔徑,獨步無侣,是爲佛子菩薩大士以近目見第六菩薩所逮道地。遵修住此,善能變化,設爲天王,其四大者,覩之降息,獨步三界而無儔匹,聲聞、縁覺不敢諮問,所行德本,布施愛敬,利益等利,化衆生心,不捨佛道至皆具足。念一切智,何所衆生,最第一願,勢力堅强,導御開化,成其普智,發意之頃,如是比像,無極精進,須㬰之頃,逮致億百千諸三昧定。開化無數億百千姟諸菩薩衆,覩諸眷屬菩薩願力,而有殊特,有所感動莫能稱計行若干億百千姟劫,不可爲喻。」
時金剛藏菩薩大士,欲廣解散此義所歸,即說頌曰:
「已能具備悉,第五之道地;
因法爲瑞應,無想無所生。
不起甚清淨,以爲無放逸;
奉行聖慧意,便入第六住。
諸法爲寂寞,靜然無想念;
自然猶幻化,解脫於生死。
以致柔順忍,法目無所亂;
其慧轉殊勝,則勤修六住。
聦達住柔順,頻入明慧力;
觀察一切世,從習而有報。
由愚癡盲㝠,而有己人物;
欲度脫斯等,故興修勤行。
從選擇因縁,本末悉爲空;
所作縁報應,和㑹致諍亂。
猶若有所作,便覩造所見;
選擇親近衆,猶如蜂採華。
假使慧察之,本末爲明㝠;
思想縁罪福,得報以癡果。
從思想已故,名色爲伴侣;
如是致有難,乃成五隂苦。
因其心我所,墮入在三界;
又是諸所趣,十二悉一心。
從貪婬而生,心行亦如是;
有盡亦如斯,復爲心所誤。
由無明癡故,造立十二苦;
愚㝠之因縁,數施諸想念。
如是之所致,老病俱散身;
又一切諸患,由當盡㝠壞。
從癡無明縁,因是無斷絶;
思想若消滅,因縁則斷除。
以起愚恩愛,而縁致塵勞;
勤苦之惱患,想念有餘害。
從諸入致癡,故有生死苦;
更樂及痛癢,從苦復至苦。
有復餘受身,展轉復長苦;
斷除衆苦惱,則乃無吾我。
本無有痛癢,亦無諸想念;
其神識所更,現在而徃返。
用當來愛行,故成諸苦惱;
有所消滅者,觀之所永盡。
由愚癡因縁,自然成覺了;
因其患猒故,滅除諸因縁。
縁其因縁故,於是斷諸縁;
觀諸卑賤士,自然爲永空。
柔順及愚㝠,承其行業意;
逮之乃盡癡,蒙此皆斷縁。
深妙之因縁,解之虚無想;
察省十事分,了其不可别。
有計諸所趣,罪福處未來;
其財業三品,從本來展轉。
剖判三苦行,起滅之處所;
無所有除盡,柔順解因縁。
因縁起如是,所入暢平等;
譬如現幻化,愛欲業若斯。
如夢之所覩,形影亦如是;
㝠騃愚癡類,自然猶野馬。
其解如是行,彼智乃了空;
諸縁爲恍忽,奉此無妄想。
以能了如此,亦無有志願;
惟欲願愍傷,一切衆生類。
其大志寛弘,如是行脫門;
心轉加慈愍,思樂佛功勳。
勤修憂衆生,實思察其無;
無諸情慼患,逮無量功勳。
承空三昧具,識本百千劫;
勇猛士如是,無相亦無願。
建立斯道業,柔順尊法忍;
其慧應無爲,脫門爲善寳。
如是性寛弘,供養於大聖;
應寂然除憒,志順最勝命。
逮成覺意定,益増加清淨;
猶瑠璃紫金,彫治益光榮。
以照衆生意,猶月之弘光;
四品風遊行,獨步無等倫。
因越魔徑路,最勝光美妙;
消滅衆塵勞,燋炙諸苦痛。
天師大錠燎,宣布此慧住;
善化立道意,變消心壤風。
所可奉聖慧,演章句所講;
勇士已超越,聲聞所不逮。
發意頃精進,已逮安住業;
宿世已獲致,億百千三昧。
須㬰見無數,十方諸現佛;
其德照曜世,猶日秋時月。
微妙深難了,勝聲聞不及;
衆雄自由講,第六之道地。」
於時諸天,聞所說法,心中亘然,住虚空中,雨若干種,華香珍寳。稱揚咨嗟,柔輭妙音,口宣清淨具足可敬功勳之聲:「善哉上最思惟利義,累功積德,慧得自在,殊勝之行,爲最巍巍。猶如蓮華,愍傷群生,其行超絶,不可稱量。」大神妙天,在虚空中,散雨殊妙衆雜華香,消除麤細塵勞憂疑,頒宣竒異上好音響:「逮最清淨第一之利。我等已聞所暢道地。」時諸伎樂,出悲音聲,諸天玉女,心懷踊躍,於彼諸天,承佛聖旨,令諸門戸皆自爲開,除衆闇冥,心解如日,奉最尊法。於是彼世無數之衆,俗間賢人,皆超越世,顯示方俗第一微妙,遥見其身,寂然恬怕,而現其形無身之身,自歸於法,消滅調定,使無想念。有其音響,眼目大明,越無央數諸佛國土,供養諸佛,奉衆導師,自察其身,憶如最勝,棄諸瑕穢,慧得自在,開化衆生,無彼我想,奉精進行,應所行業。諸天玉女一切皆樂寂黙之義,觀人中尊,衆㑹恱豫,啟白衆祐:「爲供養佛,身自在已,願說殊特正法言教,功勳如海,惟時宣之,顯第七住。」
玄妙住第七
金剛藏曰:「惟佛子!菩薩大士,以能淨治第六道地,具足安住,入第七地行善權智,則有十事修玄妙道。何謂爲十?謂行空事無相無願,所遵眞諦,成就忍力,愍傷慈哀,念于衆生,奉行佛法,樂供如來,篤信無違,心抱慧門,常順空義,積功累德,無窮之福。解三界虚,在於三世,勸化群黎,永已消穢。所由恬怕,除一切塵熾然之燄,欲消衆生一切貪婬瞋恚愚癡,曉諸所有,如幻如化,如夢影響,野馬水中之月,而無有二。罪福之事,終不腐朽,意念國土,猶如虚空,開導衆生,莊嚴國土,法身清淨。懷來至義,得入一切諸佛名號,具悉色身諸相種好而自莊嚴,行無所著,離於音響,信如來聲,本寂清淨,解群黎音,道利莊嚴,一時之間覺了三世,入於諸佛世尊之業。又能普入若干時劫,分别諸數,剖判衆生志性所行,是爲十事。修殊特道,從六道地,至於七住,名曰玄妙。
「是菩薩大士,當勤修學善權方便智度無極,因彼得入第七道地住第七地,勸化無數衆生之類,以用諸佛無限之法,教授無量衆生之惱,入不可計諸佛世界。嚴淨無數諸佛國土,入不可思議若干品藏經典之教,入不可計諸佛正覺聖慧道業,下入無量不可計劫,入不可計諸佛所行去來今世,勸不可計衆生之類,令入篤信殊特之行,入不可計諸佛色身現若干形,解不可計衆生根性,入不可計諸佛所宣音聲言教可恱一切,入不可計衆生所思若干心行,入不可計諸佛大聖導利慧堂,入不可計諸佛應時化利聲聞所歸篤信,樂不可計諸佛所宣好入道教,遵習開化不可計數縁覺之衆使得成就,入不可計諸佛至聖深要之慧所演道門,入不可計諸菩薩衆開士之行,頒宣諸佛不可稱計大乗之業,所布道慧斯等自謂是不可計,及逮佛名諸平等覺玄妙之地,所行殊特,不可稱限,乃至若干無央數劫億百千姟,乃能積累如是佛法,自謂我等建立此道,不貪財業,無想不想,具足衆行,如斯諦觀,縁神通慧,常行精進,入於道行,善權智慧,善住聖道,所行無動,一時閑靜,奉行道教,未曽懈廢,自恣所欲。其行如是,巍巍之業,坐起經行,卧寤言談,黙然無益,當立威儀,不忘一切,不離若斯念道之行。彼發意頃心一念間,備積菩薩十度無極,普累功勳。所以者何?菩薩大士,奉修如是所在發心,興無極哀以爲元首,合聚佛法,勸如來慧,以是德本,施於衆生。習於佛道,是施度無極;燒滅衆塵,是戒度無極;若能愍慈無盡之慧,知衆生元,是忍度無極;若行勤行衆德之本,習念救濟一切衆生,行是方便,是爲進度無極;其不捨道向一切智,是禪度無極;若了本淨自然之行,無所生門,逮得法忍,是智度無極;若能導利,無量聖慧,益於十方,是權方便所度無極;若能修行極上妙智,宣于道業,是爲誓願而度無極;降除一切諸外異學,伏魔兵衆,是爲勢力而度無極;審如至誠,越一切法,癈非義行,是爲慧度無極。以是具足斯十度無極,輙能宣備四恩之業,具悉三十七道品之法,至三脫門,常平等心,一念之頃,漸漸普備,成立如是。」
有一菩薩,名月解脫自致究暢,時問金剛藏菩薩大士:「菩薩之行,以何等業,一切具足第七道地?欲悉能備成菩薩道,必當學進至十住乎?」
答曰:「佛子!一切菩薩,菩薩行道,皆當具足十住道地,因是濟脫,何況於斯七住菩薩。所以者何?又是佛子菩薩道地行已具足,入神通慧,普能具足一切道品,亦復成就一切十住。具足十住勉力解脫,從一發意,備斯七住。所以者何?是爲佛子菩薩道住具足諸行備慧神通。又有佛子從初發意,始第一住,一切誓願,漸以親近具足道品,心好第二,次至第三弘要之業,逮法光曜第四道地順從之業,第五光明隨俗之行,入於第六深妙之法,勸立一切諸佛之法。所以者何?若有菩薩成就七住,入神通慧,輙在八住,具足究暢無家業地,猶如佛子有二世界,一者瑕疵,二者清淨,本際平坦,一等清淨,所度一等,其兩界間,不可越度,以大神通,至力願力,乃可越矣。如是佛子!菩薩當以至勤清淨開士之行,乃能究暢,不以輕懈,惟以弘誓善權智慧神通之力,乃能普備。」
又問:「云何在第七住,寧復親慕塵勞行乎?諸菩薩業,當以何察?」
答曰:「佛子!從始發意,住菩薩地,乃至十住,咸悉消除一切塵勞禍福之業,勸助道元,當作是觀。猶如佛子别和同道,義無所越度,故名曰七。猶如佛子轉輪聖王,乗大寳象,遊四天下,曉了是非,與諸貧窮苦惱之患,塵勞雜居,解衆雜垢,不爲瑕穢所見汙染,亦無所犯,成人威德,捨人間性,生于梵天,昇梵天宫,覩見千界,住在梵天,顯現光耀,不入人間。如是佛子!從初發意,在菩薩住,乗度無極,皆知一切衆生之行,不爲塵穢之所汙染,昇奉道堂,亦無所犯,乃名曰七。假使能棄一切諸行,因從第七,至第八住,亦承清淨菩薩之乗,悉了一切衆生之行,不著塵勞,瑕穢不染,永無所犯,輙得超度,入玄妙法。是故佛子!菩薩若逮此第七住,若在婬種,越一切欲,住在彼欲,行清淨法,不當謂之有塵無塵,雖習在欲,則無塵勞,願如來慧,未具所願,不當謂之離塵勞也。住此地已,志性清淨,身行清白,究竟鮮潔,口所言辭,心所念行,本末清淨,其心一切所可念事,皆度衆生,咨嗟誹謗如來至眞,有形無形諸所善業,諸平等覺,所可言教,皆悉順從,未曽違之。無復慕樂世俗所有工匠異術,猶如第五住菩薩道,不好世間,普爲師友,多所恱可,一切所好,至未曽有,樂至眞法,住于三千大千世界如來、至眞、等正覺及第八住菩薩道行,無有等侣,志性所行,常懷仁和,其意所乗,以恒進定,及與神通三脫之門,皆修專精,奉行道門,無所希望,尚未成就第八菩薩道地。住斯地已,一切發意,遵承權慧咸以具足,遂修道品,以得菩薩普具之業七住道地,逮成開士善擇三昧正受,次名善念義定,意勝定,分别義定,審宣法定,善住本定,慧通門定,修法界定,若干義藏定,生死無爲定。菩薩逮此三昧正受,如是備悉百萬定意,道地清淨,因其正受,以斯定意,逮淨權慧,又入大哀無窮之力,過聲聞地,越縁覺地,近行慧門,以住此定,將順無量身行之業,進誦瑞應,口言心念,亦不可限。見諦清淨,光明巍巍,無所從生法忍。」
又問:「其初發意,得第一住,其身口意,不普越度聲聞縁覺乎?」
答曰:「以故勤修弘廣之心,行至七住,乃能逮成自在己行,而無等侣,猶如有人,生於王家,乃爲王子,有殊異德,爲諸群臣所見奉敬,不以自己而放恣行。假使長大,承己身力,超諸臣下所論國位。菩薩如是,適初發意,過諸聲聞縁覺之地,心性柔和,寛弘無極,是爲菩薩七住之地。己慧自在,入七住菩薩,甚爲深也,亦寂然也,至無行也,身口心也,逮得道業,不復重進更求義也,何所望捨,不望不捨,乃爲大道也。」
又問:「佛子!何謂菩薩所住道地也?乃至菩薩寂滅成就正眞之行?」
答曰:「已逮六住,能行斯法,乃致菩薩七住道地,一時發心,心數數念,輙致寂滅成就正行,不當謂之證於滅盡,以是之故,身口心行,不可思議,從其所作,此之謂也。若有菩薩,遊于本際,而不取證,猶如佛子。時彼丈夫乗大舟船,入於大海,將船之師,工有方便,知水之宜,旣行大海,不遭水難。如是佛子!菩薩立行,逮第七住,乗度無極道法之船,遊行本際,而不取證,以逮如是聖慧勢力,承三昧力,成就諸行,解覺道意,以大善權智慧之力,現生死門,遊輙滅度,心性自然,已現其身,與眷屬俱,徃來圍遶,在憒閙中,而常專精,逮致寂定。本願之故,生在三界,不爲世俗之所汙染,出入進退,寂寞憺怕,善權光明,靡所不曜。無所焦然,逮致佛慧,退捨聲聞縁覺之地,獲佛藏界。現在魔界,已過四魔,遊在其部,行度魔事,現在異學,一切諸邪,九十六種,六十二見,開化外異,令捨邪學,不違佛道。現在一切世間俗業,以等道利,度世之法,示在一切天、龍、鬼神、揵沓惒、阿須倫、迦留羅、眞陀羅、摩睺勒、人與非人,釋梵四天王,隨其習俗,莊嚴居服,清淨好妙,其心不捨法樂之娛,斯慧如是,具足究暢菩薩道地,住於深逺,難逮巍巍玄逈之法,如是供養,供養無量不可計數百千億姟諸佛大聖,貢上衣食床卧之具,病瘦醫藥,所用爲安,歸命稽首斯等如來,奉受諸佛之道化,過衆聲聞縁覺之法,獨步無侣所問以時。
「又彼菩薩,用攝衆生,法忍清淨,遂轉顯曜,其善德本,無央數億百千姟劫,乃復益茂,清淨赫盛,猶如佛子。而有竒珍,於衆寳中,光獨明曜,巍巍無侣。如是佛子!菩薩住斯妙法難逮開士道業,以是德本,逮成善權智度無極,遂更名顯成無上道。聲聞縁覺,所不能逮,猶如佛子日之弘光,月之臺宫,光明所照,普遍天下,皆使豐熟,亦能乾燥汙泥之地,日月之光,亦無蔽礙,莫不通利。如是佛子,菩薩住斯玄妙難逮開士道業,其功德本無能逮者,德轉巍巍,皆化一切聲聞縁覺,令壞羞恥,除衆塵勞,使性清淨,是爲佛子菩薩大士玄妙難逮第七道住。菩薩大士,若成七住,益得自在,若爲天王,以隨時慧,諸所興立,行精進業,若行布施,愛敬仁慈,有所勸利,等惠利義,心常念佛,未曽忘捨,乃至普慧,一切敏智,心初不念何時逮成佛最正覺,處衆生中,而最聖尊,導利衆生,示一切智。發心之頃,如是比像,精進超絶,一時須臾,逮致百千億兆載姟三昧正受,覩諸菩薩,億百千姟眷屬圍遶,以斯誓力,承於菩薩,所顯殊特,因顯神變,莫能稱計,以若干億百千姟劫,所修德義不可限量。」
時金剛藏說是法已,重欲散義,即說偈曰:
「玄妙之聖慧,順第一句義;
心了第六住,謹慎己身行。
勤修於道教,應善權智慧;
輙便逮人尊,第七之道地。
遵空無相願,志行慈愍哀;
若奉行供養,諸佛之道法。
曉知衆聖慧,於德力無猒;
由是行之故,入第七道地。
而在於三界,大亂中寂靜;
消滅諸群黎,寂凝塵勞焰。
如影照幻化,在夢固行法;
以入第七住,顯示愍傷業。
嚴淨佛土空,世性無有想;
備悉最勝相,捨於動揺法。
以致妙音響,除衆生瑕穢;
思惟慧本空,最勝等導利。
以修行此法,逮致斯顯明;
通在殊勝地,爲衆生所樂。
已住於是地,衆生行無量;
選觀安住法,數察不可限。
若干無數國,衆生想各異;
志性懷篤信,心行若干品。
宣布三乗教,導利等無量;
吾等皆當進,誦讀化斯黨。
如是等慧心,逮致殊妙道;
威儀有四事,遵善權智慧。
心念一切頃,逮獲道功勳;
則能具足此,十度無極業。
若以發意念,是施勸衆生;
戒滅衆塵勞,忍無所思念。
精進勤遵修,轉上増行業;
道不可動揺,慧功勳立意。
無所從生忍,離垢慧聖尊;
願勸助善權,永無復狐疑。
周旋有勢力,以聖明普濟;
道功勳如是,一切隨時授。
先行如是著,名顯以具足;
拔去心之垢,斷絶鬪訟原。
第四等奉道,造立第五業;
無起不分别,乃長成第六。
是逮第七住,彼成時功勳;
能遵若干行,誓願不可計。
用何等之故,受此聖慧業;
因逮第八住,一切悉清淨。
玄微行難逮,慧無無央數;
猶入第二國,超越於中間。
修行七住法,無著如錠燎;
若住於道義,勇猛越一切。
得入第八住,前及聖慧地;
以越心念境,住在慧之業。
在梵天常觀,不倚世民間;
賢聖行如是,無著猶蓮華。
住是若干品,越度衆塵勞;
此無塵勞行,亦無所盡滅。
如是至道住,無塵勞穢行;
最勝玄無本,以慧消滅瑕。
於世若干品,工匠所修業;
明達是一切,化住世尊教。
一心爲神通,諮受奉行力;
導御若干品,増進三昧定。
超越諸聲聞,縁覺行如是;
其住第七業,修菩薩之行。
住本心性行,致此眞慧明;
成就諸聖子,猶長養道力。
遂増精勤行,得入深微妙;
心歸趣滅盡,亦不造取證。
猶如入大海,而住舟船前;
觀見一切水,不増亦不減。
若能勤受行,殊勝權智慧;
一切衆生類,不能隱德藏。
供養億載佛,益更淨道業;
猶若干瓔珞,無央數珍寳。
賢明住此行,殊勝智慧光;
消竭愛欲源,亦如日盛曜。
已入住此地,自在爲聖王;
造修最道義,宣布慧果實。
而發意之頃,强治精進力;
見佛諸佛千,億百之姟數。
善修慎己身,普見諸十方;
加増在至願,功勳尊無限。
普世難可了,自由行道縁;
是爲第七住,嚴淨善權慧。」
諸菩薩衆位尊,神妙巍巍,無量天龍,無數人民,聞其所說,莫不歡喜,供養安住華香幢旙,雜成擣香,珍寳衣服,跱立衆蓋不可稱載;雨諸瓔珞,諸天在上,宣暢妙聲柔輭之音,自然演暢美柔和聲,貢奉衆祐及諸佛子:「咨嗟能仁聖尊無量,皆見至聖人中之上,覩佛境界,愍傷衆生,其音若雨,布大雨響,伎樂簫成,演若干聲,諸佛無限億百千姟,帝王國土,亦如恒沙,供養諸佛。刹土無侣,最爲豪富,威力能化,入一毛孔。諸佛頒宣離垢無窮之法,如演一毛,豈復難乎!國土處所,及四方域,若干種品,泉源大海,億載鐵圍及須彌山,皆自然現,無所逼迮,悉入毛孔,在中自恣。地獄餓鬼,及與畜生,諸天人民,鬼神衆魅,阿須倫,罪福各異,俱來㑹在諸佛境界,遊一切國在諸郡縣,自然成現尊妙法輪,講說柔輭,安住音響,衆生心念,如所修行;群黎若干,其身各異,衆祐國土,群黎有身,所在成體,生天人間,各各别異,一切如佛所宣法教,消除微想衆垢之穢,興懷道念,廣大佛土,諸佛神足,如是變異,一切世人,稱不能暢,諸佛如是道慧無窮。聲暢柔和微妙之音,時來衆㑹,寂然歡喜,咸共觀敬,最殊特聖,以知衆㑹,寂寞靜思,猶如月蝕,其光還復,惟復欲聞第八住地,願時演之,行者所入。」
漸備一切智德經卷第三
龍藏音釋(註:現代音中,已無古音「入聲「;故凡遇「入聲「字,皆取現代義同之音代之。)
1、嬈:而沼切(rao3),擾,同亂也。
2、誼:魚記切(yi4),與義同。
3、謿:陟交切(zhao1),倚言相調也。
4、戇:陟降切(zhuang4),愚直也。
5、馳騁。馳:直離切(chi2),直騁曰馳,騁:丑郢切(cheng3),直馳曰馳,又,馳騁:走也。
6、犇:博昆切(ben1),走也。
7、㝠騃。騃:五駭切(ye3),㝠騃,謂昏冥痴騃也。
8、跱:直里切(zhi4),直也、立也。
9、蝕:乗力切(shi2),稍小侵虧如蟲食草木之葉也。
西安聖愛會龍藏法音定捐群供養此經一卷
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