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住經卷第二
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共佛陀耶舍 譯
離垢地第二
一切菩薩衆,聞說上地義,
其心皆清淨,歡喜無有量。
各於所坐處,踊住虚空中,
脫身上妙衣,以散金剛藏。
咸皆稱讃言:「善哉金剛藏!
大智無所畏,善說菩薩地。」
解脫月大士,知衆心清淨,
欲聞第二地,相貌之所說,
即請金剛藏:「大智願解說,
第二地相貌,一切皆欲聞。」
爾時,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語解脫月菩薩言:「佛子!菩薩摩訶薩已具足初地、欲得第二地者,當生十心。何等爲十?一、柔輭心,二、調和心,三、堪受心,四、善心,五、寂滅心,六、眞心,七、不雜心,八、無貪悋心,九、快心,十、大心。若諸菩薩摩訶薩已具足初地、欲得二地者,先當生是十心。
「諸佛子!菩薩欲住是離垢地,從本已來離一切殺生、捨棄刀仗、無瞋恨心、有慚有愧。於一切衆生起慈悲心、常求樂事,尚不惡心惱於衆生,何況麤惡?離諸劫盜,資生之物常自滿足,不壞他財。若物屬他、他所受用、他所攝者,於是物中,一草、一葉不與不取,何況過者?離於邪婬,自足妻色,不求外欲,屬他女人尚不生心,何況從事?離於妄語,常眞語、實語、諦語、直語,不作憎惡妄語,乃至夢中尚不妄語,何況故作妄語?離於兩舌,無破壞心,此聞不向彼說、彼聞不向此說,於鬪諍離散人中常好和合。離於惡口,所有言語不麤獷 、苦惡、令他瞋惱,不以瞋慢令他怖畏、惱熱、不憂、不喜,自壞其身亦壞於他,如是等語皆悉捨離。所有言說甚可喜樂、美妙恱耳、能化人心、和柔具足、多人愛念、能令他人歡喜恱樂,常出如是之語。離於绮語,常自守護,所可言說應作、不作,常知時語、實語、利益語、順法語、籌量語、不爲戲樂語,乃至戲笑尚不绮語,何況故作绮語?不貪他物,若有屬他、他所貪著、他所攝用,不作是念:『我當取之。』離瞋害心、嫌恨心、迫熱心等,常於衆生求好事心、愛潤心、利益心、慈悲心。離於占相,習行正見,決定深信罪福因縁,離於諂曲,誠信三寳,生決定心。
「菩薩如是常護善道,作是思惟:『衆生墮諸惡道者皆由十不善道因縁。我今當自住十善法,亦當爲人說諸善法、示正行處。何以故?若人自不行善,爲他說法、令住善者,無有是處。』
「又,是菩薩復深思惟:『行十不善道因縁故,則墮地獄、畜生、餓鬼;行十善道因縁故,則生人處,乃至有頂處生。』又,是十善道與智慧和合修行。心劣弱者,樂少功德、猒畏三界、大悲心薄,從他聞法至聲聞乗。復有人行是十善道,不從他聞、自然得知,不能具足大悲方便,而能深入衆因縁法至辟支佛乗。復有人行是十善道,清淨具足,其心曠大,無量無邊。於衆生中起大慈悲、有方便力,志願堅固,不捨一切衆生故、求佛大智慧故、清淨菩薩諸地故、能淨諸波羅蜜故,能入深廣大行。又,能清淨行是十善道乃至能得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大慈大悲、乃至具足一切種智、集諸佛法。是故,我等應行十善道,常求一切智慧。
「是菩薩復作是思惟:『此十不善道,上者、地獄因縁,中者、畜生因縁,下者、餓鬼因縁。於中,殺生之罪能令衆生墮於地獄、畜生、餓鬼道,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:一者、短命,二者、多病。劫盜之罪亦令衆生墮於地獄、畜生、餓鬼道,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:一者、貧窮,二者、共財不得自在。邪婬之罪亦令衆生墮於地獄、畜生、餓鬼道,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:一者、婦不貞良,二者、得不隨意眷屬。妄語之罪,亦令衆生墮三惡道,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:一者、多被誹謗,二者、恒爲多人所誑。兩舌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,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:一者、得弊惡眷屬,二者、得不和眷屬。惡口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,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:一者、常聞惡音,二者、所可言說恒有諍訟。绮語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,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:一者、所有言語人不信受,二者、有所言說不能分了。貪欲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,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:一者、多欲,二者、無有猒足。瞋惱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,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:一者、常爲他人求其長短,二者、常爲他所惱害。邪見之罪亦令衆生墮三惡道,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:一者、常生邪見之家,二者、其心諂曲。』諸佛子!如是,十不善道皆是衆苦大聚因縁。
「菩薩復作是念:『我等何故不逺離是十不善道、行十善道、亦令他人行此善道?』如是念已,即離十不善道、安住十善道,亦令他人發心住於十善道。
「是菩薩爾時於一切衆生中生安隱心、樂心、慈心、悲心、憐愍心、利益心、守護心、師心、大師心、我所有心,作是念:『是諸衆生墮於邪見、隨逐邪心、行邪險道,甚可憐愍,我等應令是衆生住正見道、如實法中。是諸衆生常共瞋恨鬪諍、分别彼我,我等應令是衆生在無上大慈中。是諸衆生無有猒足、常貪他人財物、恒以邪命自活,我等應令是衆生住於清淨身、口、意業。是諸衆生隨逐貪欲、瞋恚、愚癡因縁,常爲種種煩惱大火之所燒然,不求得出方便。我等應令是衆生滅諸煩惱大火,安置清涼之處。是諸衆生常爲無明黒闇所覆,入大黒闇逺離智慧光明、入於生死大險道中,隨逐種種邪見。我等應令是衆生使得無礙清淨慧眼,以是眼故,知一切法如實相,得不隨他教得一切如實無障礙智。是諸衆生墮在生死險道中,將墜(zhui4)地獄、畜生、餓鬼深坑、入惡邪見網中、爲種種愚癡叢林所覆、隨逐虚妄邪道逕路、常爲愚癡之所盲㝠、逺離有智導師、非是出道謂爲出要,墮惡魔道、隨順魔意、逺離佛意。我等應令是衆生度於生死險道、艱難安處,令住一切智人無畏大城,無諸衰惱。是諸衆生爲諸煩惱暴水所没,常爲欲流、有流、見流、無明流所漂;常隨生死相續不絶,入大愛河,爲諸煩惱勢力所食,不能得求出要之道;常爲欲覺、瞋覺、惱覺惡虫所害;又爲身見水中羅刹所執,入於五欲深流洄澓 諸難之中;爲喜愛淤 泥之所染汙、我慢陸地之所焦枯,無所歸趣;於十二入怨賊聚落不能得出,不遇導師、能正度者。我等應於是衆生生大慈悲,以大善根力而拔濟之,得安隱處,離諸驚怖隱没,住一切智慧寳洲。是諸衆生深心貪著,多有憂悲、苦惱患難,憎愛所縛、欲械所繫,入於三界無明稠林。我等應令是衆生逺離一切三界所著,令住離相無礙涅槃。是諸衆生深著我、我所,於五隂巢窟不能自出、常隨四倒、依六入空聚、爲四大毒蛇之所侵害、爲諸煩惱衆賊所殺。受此無量諸苦惱者,我等應令是衆生離一切貪著、令住空無我智道,所謂涅槃,斷一切障礙。是諸衆生其心狹劣,樂於小法,逺離無上一切智慧。以是貪著小乗心故,不求無底大乗出法。我等應令是衆生住廣大心無量無邊諸佛法中,所謂無上大乗。』
「諸佛子!是菩薩如是隨順持戒力,善能廣生大慈悲心。
「是菩薩住離垢地,得見數百佛、數千萬億那由他諸佛;見諸佛已,以衣被、飲食、卧具、醫藥、資生之物供養諸佛,於諸佛所生恭敬心,復受十善道;受已,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終不中失。是菩薩若干多百、多千、乃至多百千萬億劫,逺離慳貪、破戒垢故,淨修布施、持戒。
「諸佛子!譬如成錬眞金在礬石中,諸一切垢則盡,轉復明淨;菩薩亦如是,住是離垢菩薩地中,多百、多千、乃至無量百千萬劫逺離慳貪、破戒垢故,淨修布施、持戒。
「菩薩爾時於四攝法中,愛語偏多;十波羅蜜中,戒波羅蜜偏勝,餘波羅蜜非不修集,但隨地増長。
「諸佛子!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離垢地。
「菩薩住是地中,多作轉輪聖王,爲大法王,廣得法力、七寳成就,有力自在,能除一切衆生慳貪、破戒之垢,以善方便令衆生住於十善道中,爲大布施而不窮盡。所作善業,若布施、若愛語、若利益、若同事,皆不離念佛、不離念法、不離念諸菩薩摩訶薩伴、不離念諸菩薩所行道、不離念諸波羅蜜、不離念十地,不離念諸力、無畏、不共法,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。常生是心:『我當於一切衆生之中爲首、爲勝、爲大、爲妙、爲上、爲無上、爲導、爲將、爲帥、爲尊,乃至於一切衆生中爲依止者。』
「諸佛子!是菩薩摩訶薩若欲捨家勤行精進,須㬰之間於佛法中便能捨家、妻子、五欲。得出家已,勤行精進,須㬰之間得千三昧、得見千佛、知千佛神力、能動千佛世界、能飛過千佛世界、能照千佛世界、能教化千佛世界衆生、能住壽千劫、能知過去未來世各千劫事、能善入千法門、能變身爲千,於一一身能示千菩薩以爲眷屬,若以願力,自在示現過於此數,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不可計知。」
爾時,金剛藏菩薩摩訶薩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:
「菩薩柔輭心、調和堪受心、
善心寂滅心、眞心不雜心、
無有貪悋心、快心與大心,
得是十心已,入於第二地。
菩薩住是地,成就諸功德,
常離於殺生、不惱於一切、
常離於劫盜、不生邪婬心、
實語不兩舌、不惡口绮語、
他人所有物,不生於貪心、
不惱於衆生、直心行正見、
無有憍慢心、亦無諂曲心,
柔輭不放 逸,護持諸佛教。
『所有劇 苦惱,地獄與畜生、
餓鬼熾然身,皆從惡心有。
我今已永離,如是諸惡事,
行於眞實理,寂滅之善法。
從人至有頂,所有受樂處、
禪樂三乗樂,皆從十善生。』
如是思惟已,心常不放逸,
身自持淨戒,亦教人令持。
徧觀諸衆生,種種受苦惱,
如是愍念已,轉生深悲心。
『凡夫甚可愍,墮在諸邪見、
心多懷瞋恨、常好起諍訟、
常樂於五欲、貪求無有猒、
起三毒因縁,我應度此等;
深覆愚癡闇、墜生死險道、
入大邪見網、墮於世籠檻、
常爲諸魔賊、煩惱之所壞,
此等甚可愍,我應度脫之。
没深煩惱水、四流所漂漫、
具受於三界,百種諸苦毒、
住五隂深巢、生我我所心,
我爲度此苦,當勤修行道。』
捨無上佛慧,生於下劣心,
令住佛大智,發無量精進。
菩薩住此地,集無量功德,
得值遇諸佛,承事而供養。
以是因縁故,善根轉明淨,
猶如好眞金,錬之以礬石。
佛子住此地,常作轉輪王,
令諸衆生等,住於十善道。
從初發心來,所修習諸福,
願以救世間,令得佛十力。
若欲捨王位,出家行學道,
勤心行精進,得入千三昧、
得見數千佛,供養聽受法。
菩薩住此地,能示如是事,
若以其願力,示諸神通事,
度脫於衆生,過此數無量。
常爲諸世間,勤求好事者,
具足解說此,第二地已竟。」
明地第三
諸菩薩聞是,不可思議行,
心皆大歡喜,恭敬無有量。
即時虚空中,雨衆名華香,
如雲而垂下,供養金剛藏。
咸讃言善哉,善哉金剛藏!
善說諸大人,護持淨戒行。
於諸衆生中,深有憐愍心,
敷演解說是,第二地行處。
菩薩微妙行,眞實無有異,
是諸菩薩等,清淨之行足,
爲一切衆生,常求諸好事,
第二淨明地,今已解說竟。
天人恭敬者!願說第三地,
善示智所作、菩薩之所行。
願說諸大人,云何行布施、
持戒及忍辱、精進行禪定,
智慧與方便、并及慈悲心?
云何行是法,清淨於佛行?」
解脫月菩薩,語金剛藏言:
「菩薩至三地,當以何等心?」
金剛藏菩薩摩訶薩語解脫月菩薩言:「佛子!諸菩薩摩訶薩深淨心行第二地已、欲得第三地,當以十心得入第三地。何等爲十?一、淨心,二、猛利心,三、猒心,四、離心,五、不退心,六、堅心,七、明盛心,八、無足心,九、快心,十、大心。
「諸佛子!是菩薩摩訶薩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,能觀一切有爲法如實相,所謂:無常苦空、無我不淨、不乆敗壞、不可信相、念念生滅又不生不滅,不從前際來、不去至後際、現在不住。菩薩如是觀一切有爲法眞實相,知此諸法無作、無起,無來、無去。而諸衆生憂悲、苦惱、憎愛所繫,無有停積、無定生處,但爲貪恚、癡火所然,増長後世苦惱火聚,無有實性、猶如幻化。見如是已,於一切有爲法轉復猒離,趣佛智慧。
「是菩薩知如來智慧不可思議、不可稱量、有大勢力、無能勝者、無有雜相、無有衰惱憂悲之苦,能至無畏安隱大城不復轉還、能救無量苦惱衆生。如是,見知佛智無量、見有爲法無量苦惱,於一切衆生轉生殊勝十心。何等爲十?衆生可愍、孤獨無救、貧窮無所依止、三毒之火熾然不息、閉在三有牢固之獄、常住煩惱諸惡刺林、無正觀力、於善法中欲樂心薄、失諸佛妙法而常隨順生死水行、驚畏涅槃。是菩薩見衆生如是多諸衰惱,發大精進:『是諸衆生我應救、我應解、應令清淨、應令得脫、應著善處、應令安住、應令歡喜、應知所宜、應令得度、應使滅苦。』
「菩薩如是善逺離一切有爲法,深念一切衆生,見諸佛一切智有無量利益,即時欲具佛智慧救度衆生故,勤行菩薩道。
「作是思惟:『以何因縁、以何方便,是諸衆生墮在大苦諸煩惱中,當拔出之,使得永住畢竟常樂?』即時知住無礙解脫智慧中者乃可得此。是無礙智慧解脫,不離通達諸法如實智、無行行慧。『如是智慧之明從何而得?當知不離多聞決定智慧。』
「復作是念:『無礙解脫等諸佛法以何爲本?不離聞法爲本。』菩薩如是念已,一切求法時轉加精勤,日夜常樂聽法,無有猒足,心無休息。喜法、愛法、依法、隨法、重法、究竟法、歸法、救法、隨順行法,菩薩如是方便求法。
「所有珍寳、財物、金銀等庫藏無所匱 惜,於此物中不生難想,但於說法者生難遭想。爲求法故,於内外物無不能捨。世間所有可布施者,所謂國土、人民、眷屬、田業、財物、摩尼寳珠、金銀庫藏、象馬輦轝、衆寳瓔珞、諸嚴身之具、妻子、男女,及支節、手、足、耳、目、鼻、舌,舉身施與無所愛惜。又爲求法故,於說法者盡心恭敬、供養、給侍,破除憍慢、我慢、大慢諸惡苦惱,無理等事悉能忍受。深求法故,若得一句未曽聞法,勝得滿三千大千世界珍寳;得聞正法一偈,勝得轉輪聖王、釋提桓因、梵天王處無量劫住。
「是菩薩,若有人來作是言:『我與汝佛所說法一句,能淨菩薩所行道,令汝得聞。若能入大火坑受大苦者,當以相與。』是菩薩作是念:『我受一句法故,尚於三千大千世界火坑從梵天投下,何況墮小火坑?我等法應盡受一切,諸地獄苦猶應求法,何況人中諸小苦惱?』爲求法故,發如是心。又,如所聞法,心常喜樂,悉能正觀。
「是菩薩聞諸法已,降伏其心,於空閑處心作是念:『如說行者乃得佛法,不可但以口之所言。』菩薩如是能住明地,即離諸欲、惡不善法,有覺、有觀,離生喜樂,入初禪;滅覺觀,内清淨、心一處,無覺無觀,定生喜樂,入二禪;離喜故,行捨心、念安慧、身受樂,諸賢聖能說、能捨,常念受樂,入三禪;斷苦斷樂故、先滅憂喜故,不苦、不樂,行捨念淨,入四禪。是菩薩過一切色想,滅一切有對想,不念一切别異想故,知無邊虚空,即入虚空無色定處;過一切虚空想,知無邊識,即入識無色定處;過一切識想,知無所有,即入無所有無色定處;過一切無所有處,知非有想非無想安隱,即入無色非有想非無想處;但隨順諸法行故而不樂著。
「是菩薩以慈心高廣無量,無瞋恨、無惱害,以信解力徧滿一方、二方、三方、四方,四維上下亦復如是。悲心、喜心、捨心高廣無量,無瞋恨、無惱害,以信解力徧滿一方、第二、第三、四方,四維上下亦復如是。
「是菩薩有種種神通力:能動大地、一身爲多身、多身爲一身、現滅還出、石壁山障皆能徹過如行虚空、於虚空中加趺而去猶如飛鳥,入出於地如水無異,履水如地、身出烟焰如大火聚、日月有大神德威力而能以手捫 摸 摩之、身力自在乃至梵世。是菩薩以清淨天耳過於人耳,悉聞人天音聲逺近。是菩薩以他心智如實知他心,染心如實知染心、離染心如實知離染心、瞋心離瞋心、癡心離癡心、垢心離垢心、小心大心、散亂心如實知散亂心、定心不定心、縛心解心、有上心無上心如實知有上心無上心;如是,以自心知他心。是菩薩念知宿命諸所生處,所謂一世、二世,三、四、五世,乃至十、二十、三十、四十、五十,乃至百世、千世、萬世、百千萬億那由他世。一劫、二劫,乃至百千萬億那由他無量劫數,其中諸劫無量成壞、於諸劫中所經因縁,悉能念知,我生彼處、如是種族、如是姓名、如是飲食、如是苦樂、如是乆住,我於彼死生於此間、於此間死生於彼間。如是,種種相貌因縁悉能念知。是菩薩天眼清淨過於人眼,見衆生生死,形色好醜、善惡、貧賤富貴、趣善惡道、隨業受報,皆如實知,所謂是諸衆生成就身惡業、成就口惡業、成就意惡業、拒逆賢聖、受邪見教,起罪業因縁故,身死墮惡道、生在地獄;是諸衆生成就善身業、善口業、善意業、不逆賢聖、信受正見,行善業因縁故,死後生善處天上。
「是菩薩於諸禪定解脫三昧能入、能出,而不隨生,但見何處有助菩提法處,以願力故,能生其中。
「是菩薩住明地中,見數百千萬億那由他諸佛,恭敬供養、尊重讃歎、衣服飲食、卧具醫藥,親近諸佛聽受經法;聽受法已,隨力而行。
「是菩薩爾時觀諸法不生不滅,衆縁而有。於百千萬億劫所集欲縛漸得微薄,一切有縛、一切無明縛皆悉微薄,不復積集;不積集故,斷於邪貪、邪瞋、邪癡。
「諸佛子!譬如眞金,巧師錬治轉更精好,光明倍勝;菩薩亦如是,住在明地、不集三縛故,斷於邪貪、邪瞋、邪癡,諸善根轉増明淨。是菩薩忍辱心、柔輭心、美妙心、不壞心、不動心、不濁心、不高心、不下心、一切所作不望報心、他少有作當生報心、不諂曲心、不染亂心轉勝明淨。
「爾時,菩薩於四攝法中愛語利益偏多,十波羅蜜中忍辱波羅蜜、精進波羅蜜轉多,餘助菩提法皆轉明淨。
「諸佛子!是名諸菩薩第三明地。
「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,多作釋提桓因,智慧猛利,能以方便因縁轉諸衆生,令離婬欲。所作善業,若布施、若愛語、若利益、若同事,皆不離念佛、念法、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智。常生是心:『我當何時於衆生中爲首、爲尊、乃至於一切衆生中爲依止者?』是人若欲勤加精進,於須㬰間能得十萬三昧,乃至能示十萬菩薩以爲眷屬;隨其願力,神通自在不可算數,若干百千萬億那由他劫。」
爾時,金剛藏菩薩欲令此義轉明故而說偈言:
「菩薩以是心,能得第三地:
淨心猛猒心、離心不退心、
堅心堪受心、快心及大心,
以如是等心,得入於三地。
智者住明地,觀有爲作法,
不淨無常苦,無我壞敗相,
無有牢固性,不乆念念滅,
如是思惟知,無有來去相。
見諸有爲法,如病如癰 瘡,
愛心所纏縛,生諸憂悲苦。
但爲貪恚癡,猛火所焚燒,
從無始世來,熾然常不息。
即時於一切,三界生猒離,
惡賤有爲法,心無所貪著。
但求諸佛智,無量無邊限,
甚深難思議,清淨無諸苦。
如是見佛智,無諸苦惱已,
哀愍諸衆生,貧窮無福慧,
三毒火常然,無有救護者;
墮在地獄中,百種苦所切;
放逸凡夫人,没諸煩惱聚;
盲㝠無所見,失諸佛法寳;
常隨生死水,無怖空怖畏。
我於是衆生,當勤度脫之,
精進求智慧,爲作饒益者。
思惟何方便,可以得救護?
惟有諸如來,深妙無礙智。
此智何爲因?惟從智慧生。
思惟是智慧,但從多聞生,
如是籌量已,勤求多聞法。
日夜常精進,聽受無猒惓,
讀誦愛樂法,惟法以爲貴。
爲欲求法故,以諸珍寳等、
所親愛妻子、隨意諸眷屬、
國土及城邑、資生諸好物,
歡喜而施與,心無所戀惜。
頭目耳鼻舌、牙齒及手足、
支節及血肉、心肝及髓腦,
以此等施人,猶不以爲難;
若得聞正法,是爲最甚難。
假令有一人,語此菩薩言:
『汝今若能入,是大猛火聚,
然後當與汝,諸佛所說法。』
聞已即歡喜,自投於火聚。
『設使大千界,火聚滿其中,
須彌梵世下,不足以爲難;
若爲求一句,諸佛所說法,
救諸苦惱者,得之甚爲難。
始從初發心,乃至成佛道,
我於其中間,盡此諸劫數,
爲欲求諸法,備受阿鼻苦,
何況於人間,小小諸苦惱?』
以聽法因縁,能得正憶念;
正憶念因縁,能生諸禪定,
深妙等三昧,及五神通事,
次第皆能起,自在不隨生。
菩薩住是地,能以決定心,
多供養諸佛,聽受所說法。
斷邪愛恚等,餘煩惱微薄,
猶如成錬金,調和得其所。
菩薩住是地,福德藏充滿,
多作忉利王,自在化婬欲。
愛佛功德故,化導無量衆,
悉能令得住,無上佛道中。
菩薩住是地,能以柔輭心,
勤行於精進,得百千三昧。
悉得見諸佛,相好莊嚴身,
其心轉猛利,願力皆殊勝。
常爲諸衆生,勤求好事者,
分别解說此,第三明地已。」
十住經卷第二
龍藏音釋(註:現代音中,已無古音「入聲」;故凡遇「入聲」字,皆取現代義同之音代之。)
1、獷:古猛切(gong3),麤恶也。
2、洄澓:洄:戸恢切(hui2),澓:房六切(fu2),洄澓:水漩流也。
3、淤:依據切(yu4),濁泥也。
4、劇:奇逆切(ji2),甚也。
5、匱:求位切(gui4),乏也。
6、捫:莫奔切(men2),撫也。
7、摸:慕各切(mo4),摩也。
8、癰:於容切(yong1),癤也。
西安聖愛會龍藏法音定捐群供養此經一卷
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