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三
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
觀察品第六之二
「又,諸如來色無漏故,受亦無漏,乃至行、識亦無漏。又,諸如來戒亦無漏、所有三昧智慧亦無漏,乃至解脫、解脫知見亦無漏。如是,乃至諸如來、諸如來所有言說——已說、今說、當說——及一切法,斯皆無漏也。
「賢護!諸如是等一切佛法,智人能達、愚者莫知。彼若能作如是觀時,一切諸法悉不可得。云何不可得?所謂誰能證也不可得。云何證也亦不可得?何緣證也亦不可得。彼能作是觀已,如是入滅寂定,分別諸法、亦不分別諸法。何以故?諸法無故。
「賢護!如火未生,或時有人發如是言:『我於今日先滅是火。』賢護!於意云何?彼人是語為誠實不?」
賢護答言:「不也。世尊!」
佛告賢護:「如是,諸法從本以來畢竟無得,云何於今乃作斯說:『我能證知一切諸法、我能了達一切諸法、我能覺悟一切諸法、我能度脫一切眾生。』於生死中此非正言。所以者何?彼法界中本無諸法、亦無眾生。云何言度?但世諦中因緣度耳。
「賢護!於意云何?彼如是說得為實不?」
賢護答言:「不也。世尊!」
佛告賢護:「是故,彼諸善男子、善女人若欲成就無上菩提,乃至欲成緣覺菩提、聲聞菩提者,皆應如是觀一切法。作是觀時則入寂定,無有分別、非無分別。何以故?賢護!彼一切法無所有、不生。然彼定有分別即是一邊、定無分別復為一邊,然此二邊所有是無寂定、非無寂定,無思量處、無分別處、無證知處、無經營處、無聚集處、無思念處、無發起處。賢護!是名中道——所有數事處等但依世諦說故。
「復次,賢護!於彼真實第一義中,若中、若邊皆不可得。何以故?賢護!一切諸法猶如虛空,本來寂滅,非斷、非常,無有積聚、無有住處、無可依止,無相、無為、無有算數。賢護!彼不可數,云何為有?不可數故,不入於數;不入數故,乃至無有智算名言也。
「賢護!彼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諸如來時,不可執著。何以故?一切法無執著故,以無處所而可執著、亦無根本是可斷絕,除滅根本故無依處。
「賢護!彼菩薩摩訶薩當作如是思惟諸佛現前三昧,若如是見諸如來已,不應取著、不當執持。何以故?賢護!一切諸法不可執持——猶如虛空,體性寂滅。
「賢護!譬如金鎚安置火中,善作鑪?,融消鍊冶,熾然毒熱。又如鐵丸新從火出,炎赫熾然,有智之人不應執觸。何以故?鐵流金熾,觸則熾然故。如是,賢護!菩薩觀佛不應取著,其事若此。
「是故,菩薩觀佛色時不應生著;如是,觀受乃至行、識不應生著。又,彼菩薩若觀戒時亦不應著;如是,觀定乃至智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亦不應著。何以故?夫取著者,終不能離生死苦法,以是苦法皆由取著故。是故,菩薩觀察如是諸如來時不應生於取著之想。
「賢護!雖無取著,然應懃求諸佛、世尊勝妙功德,所謂佛智、如來智、廣大智、自然智、自在智、不思議智、難稱量智、無等等智、一切智智。若欲求入如是智者,常當精勤思惟、觀察見佛三昧也。」
爾時,世尊為重明此義,以偈頌曰:
「譬如明鏡與油器,女人莊飾曜其形,
愚夫於是生染心,處處馳騁為求欲。
彼於無中顛倒想,不知是法虛妄生,
彼欲熾火之所燒,斯婦起欲還自發。
若有菩薩作是念:『是名無智著我心,
菩提甘露在當來,我拔眾生出重苦。』
第一義中無眾生,世間獨有生、老、死,
諸法無形如水月,豈有菩提而可求?
眾色形貌若鏡像,如幻、如炎、如虛空,
凡夫著想而受羈,彼輩雖縛空無實。
若斯智者諸菩薩,知世顛倒故見真,
了達無人誰受苦,彼則當成無上覺。
無意分別佛菩提,其心本來自明淨,
不見生、死諸滓濁,彼證真實最勝尊。
一切色法諸無漏,不可分別妄與空,
滅除諸欲解脫心,如是知者證三昧。
初念諸佛無相身、後聞諸法本清淨,
如是思惟無餘念,證此三昧誠非難。
常作空相而思惟,即能滅彼微塵聚,
不分別成及與壞,一切外道失於中。
於一切色無分別,其眼雖覩不累心,
彼見諸佛如日輪,法界世間挺超出。
其心清淨眼亦明,雖勤精進常在定,
彼得多聞不可說,證此三昧真思惟。
若以不見證三昧,一切盲者應證知;
亦不以見非不見,是中外道皆迷沒。
常離相想而思惟,見彼諸佛清淨心,
如是見已一切觀,其人速成此三昧。
彼無地、水、及火、風,亦非空界現前住,
若欲觀察一切佛,當想處座演妙音。
如我今日宣妙法,心樂法者覩我身,
彼應無復餘思惟,唯當想佛說法事。
如是專念莫他觀,為求若斯多聞故,
一心觀我說此定,總持諸佛之所宣。
無有一佛在過去、亦無現世及當來,
唯此清淨微妙禪,彼不可言證能說。
我於三界無上尊,為利世間故特出,
念證諸佛菩提故,宣此三昧無等倫。
若欲身樂及心樂,求佛功德不思議,
乃至證彼妙菩提,要當修此勝三昧。
欲淨深廣多聞海,為眾生故常勤求,
彼應速去諸欲塵,要當修此勝三昧。
若欲一生見多佛,見已恭敬復諮詢,
彼應速離勿生著,要當觀此妙三昧。
是處無欲復無瞋,亦無愚癡與嫉妬,
又無無明及疑網,要當住此深寂禪。」
大集經賢護分戒行具足品第七
爾時,賢護菩薩復白佛言:「希有,世尊!乃有如斯最勝三昧。世尊!若諸菩薩捨家出家、深心樂欲說此三昧、亦當思惟此三昧者,彼等應當安住何法而能宣說及思惟耶?」
佛告賢護言:「賢護!若有菩薩捨家出家、深樂廣宣、復欲思惟如是三昧者,彼出家菩薩當先護持清淨戒行、不缺戒行、不染戒行、不污戒行、不濁戒行、不著戒行、不動戒行、不被呵戒行、智者所讚戒行、聖所愛敬戒行,應當念知如是諸戒也。
「賢護!彼出家菩薩云何當得清淨戒行,乃至云何當得聖所愛敬戒行也?賢護!彼出家菩薩應當依彼波羅提木叉成就威儀、成就眾行,乃至成就微塵數等戒行,見已驚怖,清淨活命於諸戒中。當念成就、應信甚深,不得著忍,於空、無相、無願諸法中聞說之時心不驚怖、無有悔沒。賢護!以是因緣,彼出家菩薩成就如是清淨戒行——不見戒行、不著戒行,乃至成就聖所愛敬戒行也。」
爾時,賢護菩薩復白佛言:「世尊!彼出家菩薩云何得有如是不清淨戒行、缺戒行、染著戒行、污戒行、依倚戒行、智所訶毀戒行、聖所不愛戒行也?」
佛告賢護菩薩言:「賢護!若有出家菩薩取著色,受持禁戒,修於梵行;如是,取著受、取著想、取著行、取著識,受持禁戒,修行梵行;修行已,作如是念:『我今如是持戒、如是苦行、如是修學、如是梵行,願我未來得生天上或生人間,自在有生受諸果報。』賢護!以是因緣,彼出家菩薩成就如是不清淨戒乃至聖者所不愛戒,是謂為求有故、為有生故、為受欲果故、為生處所故。
「賢護!是故,彼出家菩薩念欲說此三昧、思此三昧者,要當先具清淨戒行乃至成就聖所愛戒,亦念常行檀波羅蜜——所謂最勝施、諸法施、上施、妙施、微妙施、精妙施、無上施——亦常勇猛精進不休、不捨重擔、不忘正念,常行一心,正信清淨,無有嫉妬,不著世間利養、名聞,如法索求以濟形命、恒行乞食不受別請,厭離人間、樂阿蘭若,尊崇聖種、敬事頭陀,息世語言但論出世,處眾靜默、假言不多,常敬於他不敢輕慢,於一切時常行慙愧,有恩必知、知恩必報,於善知識常念親近,諸師尊所謹事無違。若聞如是甚深經典,專心聽受終無疲厭,於法師所起慈父心、善知識心,乃至生於諸如來想,以為如是微妙法故、成就無上大菩提故、轉增愛敬尊重心故。
「復次,賢護!若彼菩薩或時至於聲聞人所聞說如是甚深經法,彼法師所無愛敬心、無尊重心、不生慈父想、不生善知識想、不生諸佛想、不生教師想、不能親近承事供養,隨於何所聞是經典,當知是人不能聽受、書寫、解說、令法久住;如是之人若能聽受、若能書寫、若能解說、令法久住,無有是處。
「復次,賢護!若彼菩薩或復至於聲聞人所聞說如是增上妙法,不生愛敬心、不生尊重心,乃至不生諸佛想、不能盡心親近供養者,若能讀誦、若能受持、若能解說、令是經典不速滅者,無有是處。何以故?以不尊重是經典故,是故斯法不久必滅。
「復次,賢護!若彼菩薩或復至於聲聞人所聞說如是微妙經典,生愛敬心、生尊重心,乃起教師想、諸如來想,親承供養即能聽受、亦能書寫、復能解說、能令是經久住利益,斯有是處。
「復次,賢護!若彼菩薩復於聲聞人所聞說如是微妙經典,即於彼所生尊重心、如諸佛想、親近承事、恭敬供養者,如是之人雖未修學如是經典即為修習、雖未解釋即為解說、令是妙法久住世間不毀、不滅,斯有是處。何以故?以能愛敬尊重法故,是故此經久住世間。
「賢護!以是因緣,吾今語汝,是人於是說法師所生愛樂心、生敬重心、生尊貴心,起善知識想、起教師想、起諸佛想,盡心承事、恭敬供養。賢護!若能如是,是則名為行我所行、受我教誡也。
「復次,賢護!彼出家菩薩必欲解說如此三昧、復欲思惟此三昧者,常當樂行阿蘭若事,不得居處聚落、城邑,捨離朋黨多求之處,不貪衣食、不得貯聚穀米食具、不得受畜財物生資、不得貪求名聞利養,不惜重命、常念捨身,遠離貪著、恒修死想,常行慙愧、不造諸惡,攝受正法無有疑心,常念遠離、不取眾相,當修慈心、勿懷嫌怨,常起慈悲、無行瞋恚,安心喜捨、莫想愛憎,常當經行、破除睡蓋。賢護!出家菩薩若能安住如是法行,則能修學、解說、思惟如是念佛現前三昧也。」
爾時,賢護菩薩復白佛言:「希有,世尊!如來、應供、等正覺所說經典,甚深甚深、最勝微妙、不可思議。然彼未來諸菩薩等懈怠懶惰,雖聞如是深妙經典,生大恐怖、驚疑退沒、不發歡喜愛樂之心。彼等當復作如是念:『我今當應餘諸佛所乃可修習如是經典。所以者何?我今自知多諸障難,身遇病苦、氣力甚微,寧堪修行如是經典?』世尊!彼輩如是,於甚深法更生放捨、遠離之心,不能發勤勇猛精進、樂欲成就如是經典。
「世尊!爾時亦當有諸菩薩精進勤求專念之者,愛樂是法、勸持是法、攝受是法。若諸法師說是法者,於是法中如法行故,能捨身命,不著名聞、不求利養、不自宣說己身功能、不染衣鉢、不樂城邑,常趣空閑山林靜處。其或聞是微妙法故,生大歡喜,更當具足發勤精進聽受如是微妙法門,常讀誦故、常念持故、思惟義故、如說行故,彼等於未來世諸如來所,非徒直欲求彼多聞、亦無但求在於有處,唯為成就諸功德故,常念勤求精進勇猛。
「世尊!然復應有往昔己曾供養諸佛、宿種善根諸善男子、善女人輩發大精進,為聞如是微妙法故,更發如是大誓莊嚴:『願我當得乾渴肌膚、散骨消髓、熾然身心、苦行不息,必欲成就如是妙典,終無暫時懈怠懶惰而不聽聞微妙勝法,亦無不思甚深義理,復無捨他不為宣說,而常勇猛行大精進,但為攝受諸菩薩故,聽聞如來如是妙典。』聞已即便生歡喜心。」
爾時,世尊讚彼賢護菩薩言:「善哉善哉。賢護!如是如是,如汝所說,我今隨喜。賢護!我隨喜故,一切三世恒河沙等諸佛,世尊皆亦隨喜。」
時彼賢護菩薩復白佛言:「若有在家菩薩處於世間聞是三昧,欲自思惟即為他說——乃至一日或經一夜——是人安住幾種行法,當得成就思惟三昧為他說也?」
佛言:「賢護!彼在家菩薩處於世間,若欲修習、思惟三昧——或一日、一夜,乃至一??牛乳時——者,吾今語汝,彼在家菩薩既居世間,當應正信、不起慳貪,常念行施、隨多少施,當一切施、不求果報,應歸依佛、又歸依法、亦歸依僧,不事天神、亦無禮拜,不生嫉妬、常念隨喜,當須清淨如法活命,不愛兒女、不著妻妾、不染居家、不躭財寶,常樂出家、念除鬚髮、修八關齋、恒住伽藍,常懷慙愧、發菩提心、不念餘乘,見有持戒清淨比丘、修梵行者終無調戲、常行恭敬。從誰聞學如此三昧,當於師所生愛敬心、起尊重心、善知識想、生教師想、起諸佛想,一切眾具悉以奉之,常當識恩、恒思報德,以能教我微妙法故。
「賢護!彼在家菩薩處俗之時,應住如是諸法行已,然後教示如是三昧、如是思惟、如是修習。」
時彼賢護菩薩復白佛言:「希有,世尊!如來、應供、等正覺今乃為彼出家、在家諸菩薩輩、正信成就、樂深法者,宣說如是無上妙法,令住如是無量法行,然後當得思惟、解說如是三昧。世尊!如來滅後,如是三昧於閻浮提能廣行不?」
佛告賢護菩薩言:「賢護!我滅度後,此三昧經於閻浮提四千年中廣行於世,而後五百年末一百歲中——正法滅時、比丘行惡時、誹謗正法時、正法破壞時、持戒損減時、破戒熾盛時、諸國相伐時——當斯之際頗有眾生熾然善根,往昔已曾親近諸佛、供養修行、殖善種子,為彼諸丈夫輩得是經故,此三昧典復當流行於閻浮提,所謂佛威神故,故令彼等於我滅後、聞此經已,歡喜書寫、讀誦、受持、思惟其義、為他解釋、如說修行。」
爾時,賢護菩薩及寶德離車子聞如來說正法滅時,悲泣雨淚,從座而起,整理衣服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恭敬而白佛言:「世尊!我等當於如來滅後,後五百歲末百年中——沙門顛倒時、正法欲滅時、誹謗正法時、破壞正法時、持戒損減時、破戒增長時、正法護減時、非法護增時、眾生濁亂時、諸國相伐時——能於如來所說經典妙三昧中讀誦、受持、思惟義理、為他廣說。何以故?我心無厭,終不知足。是故,我於如來所說修多羅中能聽聞故、能書寫故、能讀誦故、能受持故、能思惟故、能修行故、能廣說故。」
爾時,商主優婆塞伽訶岌多居士之子、那羅達多摩納等,聞如來說未來世中正法壞滅,為正法故悲哀泣淚,從坐而起,整理衣服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恭敬合掌而白佛言:「世尊!我等能於如來所說妙修多羅,及能受持修多羅者,我皆攝護,令得增長。世尊!我今復為如來所說微妙經典作其加護,令得廣宣久住於世。何以故?以是經典能於無量阿僧祇劫多所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。
「世尊!我等得聞未曾有法,至心受持、思惟其義、為他解說、廣行流布。世尊!我今聞此甚深經法,一切世間無有信者,我先為其造善根器,然後為解。」
爾時,眾中有五百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四部眾等,聞如來說未來世中正法壞滅,為正法故悲泣雨淚,從坐而起,整持衣服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恭敬合掌而白佛言:「世尊!我等受持如來正法,然諸大士、善丈夫輩爾時於我當作正依、當作覆護、為我經理,能令我等於如來所說如是甚深修多羅中取真實義、如法修行。唯願,世尊!付囑我等諸善丈夫分明立記。何以故?世尊!我及彼等皆能護持攝受正法及攝受者故。」
爾時,世尊即便微笑,放金色光,其明遍照十方世界諸佛國已還至佛所,右遶三匝從頂上沒。爾時,尊者阿難作如是念:「世尊昔來已多微笑,然於笑時必為異事,我今應問微笑因緣。」如是念已,即從坐起,整持衣服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向佛以偈白言:
「其心清淨行無穢,有大威德巨神通,
一切最尊世中上,顯現無垢如明月。
無礙聖智解脫心,迦陵伽聲天中最,
一切異論莫能動,今忽微笑有何緣?
通達正真為我說,能多利益兩足尊,
聞是如來微妙音,一切皆當大歡喜。
諸佛、世尊豈虛笑?佛復放光有勝人。
誰於斯日獲大利?是故今應宣笑旨。
誰於今日得證真?誰於今日受法王?
誰於今日自灌頂?誰於今日登佛位?
誰於今日利世間?誰當總宣佛法藏?
誰於佛智得常住?以是尊應顯笑緣。」
爾時,世尊即以偈告長老阿難曰:
「阿難!汝見大集不?攝護五百從坐起,
身心歡喜發誠言:『我輩當來獲斯法。』
此等一心瞻察我:『我於何時亦復然?』
咸於我前興大誓:『我輩當來證斯道。』
復有八輩從坐起,五百上首此為尊,
彼於末世法壞時,為世間法故宣說。
我今告汝如是言,於此眾中無礙智,
是輩非於一佛所,起立合掌敬諸尊。
我觀往昔無量世,八萬諸佛皆現前,
八人為首從坐起,還為護持是妙法。
前此八萬億由他,復值如是數諸佛,
心得解脫大名稱,彼時此輩已攝持。
今復於我勝法中,能為攝護利益首,
教化無量菩薩眾,斷除嫉妬諸大人。
此等於我滅度時,取我舍利興供養,
善持我斯諸佛事,安置篋笥遍十方;
平地造塔或在山,付囑天、龍及金鳥,
斯等依仗於此經,壽終皆得生天上;
後雖轉生於人間,而常不離勝家姓,
善持我斯菩提事,還發大願隨本心。
或時為法至他國,恒值如是深妙典,
得已轉授眾多人,以歡喜心除嫉妬。
求法精誠無懈倦,輕財、賤命,豈愛身?
降伏一切諸外論,常以妙法惠施彼。
時世無能受斯經、亦無讀誦轉教人,
唯有此輩五百賢,今於我前從坐起。
復此八士諸菩薩,當來北天授斯法,
樂恒廣宣多利益,弘是甚深修多羅。
此八正士為上首,彼五百數復無增,
遠離嫉妬棄名聞,來世當授廣大法。
如是比丘及尼輩,諸優婆塞、優婆夷,
巧智無妬登法師,當成正覺大威德。
彼不思議神德具,百福之體相莊嚴,
得微妙樂除眾苦,長拔三毒煩惱根。
此等從今捨命已,終不受生惡道中,
一切生中常和合,所遇菩提最勝事。
既捨一切惡趣生,亦能永離諸難處,
功德不可知邊際,如是無量受多福。
復當得見彌勒佛,於彼常起和合心,
恭敬供養利益他,唯求無上菩提故。
彼時此輩恒集會,承事超世兩足尊,
為此諸佛妙菩提,當度生死登彼岸。
於後末世法壞時,彼等亦常持此法,
如是所處恒修行,遇彌勒世事若斯。
所可於此賢劫內,廣為利益世間燈,
彼一切處護是經,安住三世無所畏。
將來億數多諸佛,不可思議難得邊,
斯皆供養廣修行,常護如是勝佛事。
其有在前成菩提,彼彼咸同修供養,
而或於先取滅度,我住多世那由他。
今此賢護大菩薩,及是寶得出眾珍,
商主岌多、伽摩那,當見恒沙無數佛。
於彼亦受無上經,前已經歷多劫數,
妙算不能盡其形,無量億劫誰能知?
若有眾生得聞名,或於覺時及睡夢,
能發勇猛師子吼,彼輩皆得天人尊。
若有眾生但聞名,直能信敬及隨喜,
一切作佛無疑慮,何況供養於彼身?
其所受法不思議,壽命、住法亦無量,
利益廣大無窮盡,功德、智慧不可知。
彼過去佛難思量,清淨持戒恒沙數,
此輩於彼廣行施,唯求無上佛菩提。
彼諸功德不可數,多劫宣說莫能窮,
於菩提中無增減,常念護持是經法。
阿難!若人護此經,書寫、讀誦、及憶念,
汝應決定興愛敬,終不離是五百中。
阿難!若人持此經,自當勤心求堅固,
淨持禁戒捨睡眠,決定得斯妙三昧。
我毘尼處說木叉,諸比丘學居蘭若,
若能頭陀不捨離,得此三昧定無疑。
一切別請盡能捨、凡是美味皆斷除,
師所常起諸佛心,誰云不證斯三昧?
貪、恚、癡患先覺知,我慢、嫉妬咸遠離,
情無垢著念無為,讀誦、思惟勝三昧。
清淨意處無可染,調伏諸根息怨嫌,
一心專念如來身,讀誦、受持妙三昧。
若有菩薩在居家,心常堅住出家事,
受持、讀誦口業成,心常念學此三昧。
恒應修持五種戒、亦常數受八戒齋,
常住寺廟捨資生,讀誦、思惟此三昧。
不當耽著眾婦妾、勿愛兒女及珍財,
住優婆塞行羞慚,但當憶持此三昧。
莫於他所起害心,唯思除去諸調戲,
無處可著住於忍,但念思惟此三昧。
莫於財物生執著,花香、塗粉及諸鬘,
無處染著安彼忍,但當受持此三昧。
若比丘尼求此經,當勤歸敬除嫉妬、
調戲、貢高及我慢,證彼菩提亦不難。
應發精進破睡眠,一切諸求皆當斷,
心愛樂法淨命存,唯當讀誦此三昧。
心常不共貪欲俱,莫起恚恨無迫惱,
不以魔縛繫眾生,唯當受持此三昧。
無以諂曲有所為,勿貪好衣及塗薰,
莫行兩舌離別他,唯當受持此三昧。
男女聲色不繫念,寂絕無諸邪念事,
於教師所生佛想,唯當受持此三昧。
所生永離眾惡道,於佛法中不空信,
破除三有諸障難,要當受是三摩提。」
賢護菩薩所問經卷第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