蓱(ping2)沙王五願經
吳 月支 優婆塞支謙 譯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王舍國鷄山中,與五百比丘俱。
時,王舍國王號名蓱比沙,少小作太子,意常求五願:一者、願我年少爲王;二者、令我國中有佛;三者、使我出入常往來佛所;四者、常聽佛說經;五者、聞經心疾開解,得須陀洹道。是五願,蓱比沙王皆得之。
時,王舍國北方有異國,國名德差伊羅,其國王名弗迦沙,甚高絶妙,宿命時曽更見佛,受佛經道,學身中六分經。何等六分?一者、身中有地;二者、身中有水;三者、身中有火;四者、身中有風;五者、身中有空;六者、身中有心。身中凡有是六分。
蓱比沙王與弗迦沙王生未曽相見,遥相愛敬如兄弟,常書記往來,相問遺不絶。蓱比沙王意常念:“令我得絶竒好物,以遺弗迦沙。”
弗迦沙王亦常意念:“令我得絶竒好物,以遺蓱沙王。”
弗迦沙王國中,奄生一蓮華,一枚有千葉,皆金色。遣使者以遺蓱比沙王。
蓱沙王見華,大歡喜言:“弗迦沙王遺我物,甚竒有異。”
蓱比沙王作書與弗迦沙王,言:“我國中有金銀珍寳甚多,我不用爲寳。今我國中生一人華,人華字佛,紫磨金色,身有三十二相。”
弗迦沙王讀書聞佛聲,大歡喜踊躍,毛衣皆竪;宿命曽已見佛,故毛爲竪。
弗迦沙作書與蓱比沙王:“願具聞神佛所施行教戒,當所奉行。願具答意。”
弗迦沙王却後數日,自念言:“人命不可知,在呼吸間。我不能復待蓱比沙報書。不如便自行見佛。”
弗迦沙王主九十九小國。小國王曰:來朝。
弗迦沙勑諸小國王及群臣、百官、諸兵,皆悉嚴駕,發行到王舍國佛所,道逢蓱比沙王書。書上言:“佛教人棄家、捐妻子、斷愛欲,當除鬚髮,著法衣,作沙門。所以者何?人愚癡故,不當爲者而爲之,便爲癡;從癡爲行;從行爲識;從識爲名色;從名色爲六入。
“何等爲六入?一者眼,二者耳,三者鼻,四者口,五者身,六者心,是爲六。此六事皆外向:眼向色,耳向聲,鼻向香,口向味,身向細輭,心向欲,是爲六向。從六向爲合;從合爲痛樂;從痛樂爲愛;從愛爲受;從受爲有;從有爲生;從生爲老死、憂悲苦、不如意惱,如是合大苦隂隨習。
“凡合此勤苦,合名人。智者,自去愚癡;愚癡盡,衆惡消除;惡消除,便行盡;行盡,識盡;識盡,名色盡;名色盡,六入盡;六入盡,合盡;合盡,痛樂盡;痛樂盡,愛盡;愛盡,受盡;受盡,有盡;有盡,生盡;生盡,老死盡;老死盡已,憂悲苦、不如意惱,如是合大苦隂隨習爲盡,便不復生;不生,即得泥洹道無爲。”
弗迦沙王讀書竟,自思念。夜人定後,群臣、百官、士衆皆卧出,寂然無聲。竊起亡去,入丘墓間,便自剃頭,被法衣,作沙門。無飯食應器,便取冢間乆死人髑髏(du2 lou2),淨刮洗,以爲應器。持是髑髏應器,轉行到王舍蓱比沙王國,止於城外,舉頭視日,念:“今日至佛所晚,明日乃行。”
弗迦沙王前報窯(yao2同“窑”)家:“願寄一宿。”
窯家言:“大善!我舍幸寛,有宿止處。”
弗迦沙王,於外取小草蓐入,於一屏處布座,坐其上,自思惟五内。
佛以天眼從鷄山中,遥見弗迦沙王來,到王舍國,止於城外窯家。
佛念:弗迦沙王命盡明日,恐不復生相見。
佛即飛行,就到窯家門外。佛報窯家:“願寄一宿。”
窯家報言:“我舍幸大,可得相容。屬者,有一沙門來寄宿;自與相報,相便安者,便可止宿。”
佛即前至弗迦沙王所,言:“我從主人寄一宿,云當報卿。卿寧肯令我一宿耶?”
弗迦沙言:“我適有小草蓐,纔足坐耳。此舍幸寛,卿便自在所欲宿耳。”
佛便自左右取小草蓐,於一處坐。佛端坐過三夜,弗迦沙亦端坐。
佛自念:“是弗迦沙坐,安諦寂寞,不動不摇。”
佛意試欲前問:用何等故作沙門?受何經戒?喜何等經?
佛起到弗迦沙前,問言:“卿師受誰道?用何等故作沙門?”
弗迦沙報言:“我聞有佛,姓瞿曇,父字恱頭檀——白淨王也。其子鬀(ti4與“剃”同)頭鬚,作沙門,得佛道,我師事之。我用佛故作沙門,佛所說經入我心中,我甚喜之。”
佛問:“寧曽見佛不?”
弗迦沙言:“未曽見。”
“設使見者,寧能識是佛不?”
弗迦沙言:“見之不能識。”
佛念:“是賢者,爲用我故作沙門,續當爲子說宿命時所知經,爾乃解疾耳。”
佛語弗迦沙言:“我爲卿說經,上語亦善,中語亦善,下語亦善;爲卿說身中六分事,善聽之!”
弗迦沙言:“大善!”
佛言:“合此六事,能成爲人身。人身凡六事有所覺知。人志用十八事轉動人意。凡有四事,道人所當奉行;奉行已,志不復轉;志不復轉者,便得道;得道已,不復生,不復老,不復病,不復於今世死,亦不復於後世死,亦不復愁,亦不復憂,亦不復怒,亦不復思,亦不復愛。是爲度世之道。
“請解六事合爲人。”
“熟聽之!一者地,二者水,三者火,四者風,五者空,六者心。何等爲地?地有二品:身地、外地。何等爲身地者?謂:髮、毛、爪、齒、皮、肉、筋、骨、脾、腎、肝、肺、腸、胃,身中諸堅者皆爲地。身地、外地同合爲地。身地、外地非我地,適無所復貪愛;知者當熟思惟是,以自解。
“何等爲水?水有二品:身水、外水。何等爲身水者?謂:涙、洟、唾、膿、血、汗、肪、髓、腦、小便,身中諸輭者皆爲水。身水、外水同合爲水。身水、外水非我水,適無所復貪愛;知者當熟思惟,以自解。
“何等爲火?火有二品:身火、外火。何等爲身火者?謂:身中温熱、腹中主消食,身中諸熱者皆爲火。身火、外火同合爲火。身火、外火非我火,適無所復貪愛;知者當熟思惟,以自解。
“何等爲風?風有二品:身風、外風。何等爲身風者?謂:上氣風、下氣風、骨間風、腹中風、四肢風、喘息風,身中諸起者皆爲風。身風、外風同合爲風。身風、外風非我風,適無所復貪愛;知者當熟思惟,以自解。
“何等爲空?空有二品:身空、外空。何等爲身空者?謂:眼空、耳空、鼻空、口空、喉空、腹空、胃(wei4)空、食所出入空,是爲身空。身空、外空同合爲空。身空、外空非我空,適無所復貪愛;知者當熟思惟,以自解。
“智者學道,能自别知身中五分,餘一分者——心。心清淨無欲,自念:‘我清潔如是’。若願欲上第二十五空慧天,恐於二十五天上,壽數千劫不得脫。若復願上第二十六識慧天,壽復倍於二十五天上,恐爲不得脫。若復願欲上第二十七無所念慧天,壽復倍二十六天上,恐復不得脫。若復願欲上第二十八無思想天,壽八十四千萬劫,恐復不得脫。志便猒苦,壽乆不得脫,便取泥洹道。
“何等爲六事名合者?謂:目合於色,耳合於聲,鼻合於香,舌合於味,身合於細滑,心合於知。是爲六合。
“何等爲志十八轉者?謂:目爲好色轉,爲惡色轉,爲中色轉;耳爲好聲轉,爲悲聲轉,爲惡聲轉;鼻爲好香轉,爲惡香轉,爲臭香轉;舌爲美味轉,爲惡味轉,爲無味轉;身爲細輭轉,爲麤堅轉,爲寒温轉;心爲善事轉,爲惡事轉,爲世事轉。爲志十八轉。
“何等爲四事堅制人者?一爲至誠,二爲等愛,三爲智慧,四爲消滅諸惡,是爲四堅志。目所貪愛,得之,因快樂;快樂離人,自覺過去。從苦致苦,能知爲苦;苦已去,自知爲脫苦。
“人行苦,難得樂,當思惟斷諸惡事;因得不苦不樂,自知逺離諸苦。譬如兩木相揩(qie1)生火,因别兩木,各著一面,火亦滅,木亦冷。
“恩愛合,便得苦;棄捐恩愛,自知爲脫。譬如鍛(duan4)金師得好金,自在欲作何等竒物——臂環耳璫、歩摇花光及百種——皆能作之。道人持心,當如是鍛金師,自在欲生,不假令欲生二十五天、二十六天、二十七天、二十八天。然審皆有是,雖乆㑹當壞,皆當過去,無有常。知當復過去,意不復向,不復念,不復思,不復愛,是名爲無爲。智者自思惟,如是乃爲髙耳。人逺離諸惡,乃爲智耳。
“目所見萬物皆當過,無有常,無爲,亦不復去,亦不復來。道人知是者,便信於道無爲,最爲至誠。未得道時,所喜愛樂身心所生;得道已,皆棄捐之。人棄所在恩愛,是名爲無爲。
“志在婬泆(yi4),故不得脫;志在瞋怒,故不得脫;志在愚癡,故不得脫。道人知是者,因棄婬泆之心,棄瞋怒之心,棄愚癡之心;㧞恩愛之本,斷其枝條,截其根莖,不復生滋,是名無爲。
“自念‘有我’志復動,‘無我’志復動,‘我端正’志復動,‘我不端正’志復動。人豫自念,如是是爲病,是爲劇,是爲痛,是爲不脫,是故不欲多念,是謂諸苦之要。”
弗迦沙本不知是佛,得第三阿那含道,能知爲佛耳。即起,以頭面著佛足,言:“我實愚癡無狀,失於禮敬。”
佛便自現光景威神。弗迦沙便自悔過,言:“我愚癡人。”
佛言:“若能自悔過,爲善,令若過除。”
弗迦沙言:“願持我作沙門。”
佛問:“若作沙門,衣鉢具不?”
弗迦沙言:“未具。”
佛言:“沙門衣鉢不具,不得作沙門。”
弗迦沙言:“諾。請行具之。”
佛言:“大善!”
弗迦沙起,爲佛作禮,遶佛三帀。
弗迦沙明日即入城。入城未逺,城中有少齒牸牛犇走,已角觸抵弗迦沙。諸比丘展轉聞之,白佛言:“佛昨日可於窯家爲說經?沙門辤行具衣鉢,爲犇牛所抵殺。如是當趣何道?”
佛言:“是大長者,我爲說經,皆悉心受奉行之,即得第三道,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,便棄五蓋——一者婬泆,二者瞋怒,三者睡眠,四者戲樂,五者悔疑——不正之心,今生十六天上阿那含中,便自於天上,得阿羅漢度世去。令諸比丘共取弗迦沙身,好收葬之,於其上起塔。”
諸比丘即共承受佛教,即爲起塔。
佛說經已,諸比丘皆叉手,爲佛作禮。
蓱沙王五願經
音釋:(註:現代音中,已無古音“入聲”;故凡遇“入聲”字,皆取現代義同之音代之。)
1.蓱:蒲丁切(ping2)。
2.髑髏:髑,音獨(du2);髏,音婁(lou2)。髑髏,首骨也。
3.刮:古滑切(gua入聲),刷刮也。註:取現代音(gua1)
4.窯:餘招切(yao2),燒瓦器竈也。
5.鬀:他計切(ti4),與剃同。
6.脾:頻彌切(pi2),土藏也。
7.腎:時賑切(shen4),水藏也。
8.胃:于貴切(wei4),穀府也。
9.揩:丘皆切(qie1),摩也。
10.鍛:都玩切(duan4),冶金曰鍛。
11.泆:弋質切(yi4),淫放也。
释典文化龙藏法音供养群供养此经一卷
西安释典文化龙藏法音工作室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