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譯雜阿含經卷第七
失譯人名附秦録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薩婆國竭闍池岸。爾時,世尊月十五日,在僧前坐說戒。當於是夜,月初出時,婆耆奢在彼衆中,作是念言:「我今欲以月爲喻,讃歎於佛。」作是念巳,從座而起,合掌向佛言:「世尊!我今欲有所說,唯願善逝垂哀聽許。」
佛告婆耆奢:「聽汝所說。」
尊者婆耆奢即說偈言:
「猶如盛滿月,無雲處空中,
光明照世界,一切皆樂見。
釋迦牟尼尊,世間大導師,
端嚴甚殊特,名聞悉充滿。
月出白蓮榮,日現紅蓮敷,
從佛受化者,譬如華敷榮,
開彼宿善根,悉令見道跡。」
時婆耆奢說此偈巳,歡喜踊躍,還于所止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世尊與無央數大衆圍繞而爲說法。爾時,尊者憍陳如適從餘處來詣佛所,頂禮佛足,在一面坐。時,尊者婆耆奢亦在㑹中,作是念言:「我今欲在佛前以偈讃憍陳如。」作是念巳,從座而起,白佛言:「世尊!唯願聽我少有所讃。」
佛告婆耆奢:「隨汝所說。」
尊者婆耆奢即說偈言:
「上座比丘憍陳如,安處實語住利樂,
常樂空閑寂靜處,聲聞所求佛教法,
悉皆逮得不放逸,有大威德具三明,
知心差别諸善根,如來長子憍陳如,
歸命稽首禮世尊。」
時婆耆奢說此偈巳,歡喜踊躍,還于所止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尊者舍利弗在講堂中,爲衆說法,言音滿足,能使聽者心意喜樂,言詞正直,聞者開解,心無所爲,所說辯了,諸比丘衆,至心聽受,聽者恱豫,尊重恭敬,至心意念,等同歡喜,聽受其法。
爾時,尊者婆耆奢在於㑹中,心作是念:「我欲以偈讃舍利弗。」作是念巳,即整衣服,從座而起,合掌白舍利弗言:「唯願尊者聽我所說。」
爾時,尊者告婆耆奢言:「若有所說,恣聽汝意。」
即說偈言:
「善哉舍利弗!明知道非道,
爲諸比丘僧,略廣而宣說。
此優婆室駛,出於微妙音,
聞者皆恱豫,出聲和雅妙,
可樂甚可愛,大衆聽無猒。」
時婆耆奢說此偈巳,歡喜踊躍,還于所止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王舍城住龍山側,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,皆是阿羅漢,諸漏巳盡,所作巳辦,捨於重擔,盡諸有結,心得解脫。爾時,尊者目連觀察時座五百比丘,皆離愛欲。爾時,世尊在衆僧前,敷座而坐。當於爾時,月半說戒。時,尊者婆耆奢亦在衆中,而作是念:「我今在於佛僧之前,欲有讃說。」即從座起,整其衣服,合掌向佛,而作是言:「唯願世尊,聽我所說。」
佛言:「婆耆奢!隨汝所說。」
爾時,尊者婆耆奢即說偈言:
「無上之商主,在於龍山側,
智慧能撫慰,五百比丘僧。
目連神足者,觀察五百心,
知此諸比丘,咸斷欲結使。
一切皆具足,牟尼大聖尊,
能度於苦岸,世間最後身。
我今歸命禮,瞿曇之本師。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,夏坐安居。爾時,世尊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,皆是阿羅漢,諸漏巳盡,所作巳辦,捨於重擔,盡諸有結,正智心得解脫,唯除一人,如來記彼現身盡漏。於七月十五日,自恣時到,佛於僧前,敷座而坐。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汝等當知我是婆羅門,於般涅槃,受最後身,無上良醫,拔於毒箭。汝等皆是我子,悉從於我心口而生,是我法子,從法化生,我今欲說自恣,我身口意無過失不?」
爾時,尊者舍利弗在衆中坐,從坐而起,整其衣服,合掌向佛白言:「世尊!如佛所說:『我是婆羅門,於般涅槃,受最後身,無上良醫,拔於毒箭。汝等皆是我子,悉從於我心口而生,是我法子,從法化生。』我等不見如來身口有少過失。何以故?世尊能使不調者調,不寂滅者,使得寂滅。苦惱之者,能使得安隱。未入涅槃者,使得涅槃。如來是知道者,是示道者,是說道者,是導道者,將來弟子相續不絶。世尊教法,次第修道,恒相教習,隨順正法,常應擁護,親愛善法。我等不見世尊若身口意有少過失。」
舍利弗言:「世尊自恣,說我若身口意有所闕短,垂哀教勑。」
佛告舍利弗:「我不見汝有少過失。何以故?汝舍利弗堅持淨戒,多聞、少欲、知足、逺離憒閙、樂於閑靜,有精進,具足定心、智慧,疾智、捷智、展轉智、有大智、種别智,唯除如來,諸餘智慧,無能及汝,深逺之智,成就實智,示教利喜。心無嫉妬,見他有能,示教利喜,隨喜讃歎。若爲四衆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說諸法無有疲猒,是故汝今若身口意無有少過。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頗見是五百比丘於身口意有少過不?」
佛告舍利弗:「我不見五百比丘於身口意有少過失。何以故?是五百比丘,皆是阿羅漢,諸漏巳盡,所作巳辦,捨於重擔,逮得己利,盡諸有結,正智心得解脫。以是義故,我不見是五百比丘若身口意有少過失。」
舍利弗復白佛言:「世尊!終不譏彼小闕,亦不見五百比丘若身口意有少過失。世尊!此五百比丘幾具三明?幾得俱解脫?幾得慧解脫?」
佛言:「此比丘衆中,九十比丘具於三明,有百八十得俱解脫,其餘之者,盡慧解脫。」
舍利弗言:「此五百人離諸塵垢,無有腐敗,悉皆貞實。」
爾時婆耆奢在彼衆中,而作是念:「佛今自恣,我今欲說讃自恣偈。」婆耆奢合掌向佛,白佛言:「世尊!唯願聽我所說。」
佛言:「婆耆奢!隨汝所說。」
婆耆奢即說偈言:
「此十五日清淨朝,五百比丘共同處,
皆悉斷於結使縛,盡於後有之大仙。
誠心親近淨世尊,悉得解脫離後有,
斷於生死所作辦,諸漏巳盡滅掉悔。
除貪憍慢斷有結,拔愛毒箭滅愛有,
人中師子離諸取,盡諸有結滅怖畏。
如似轉輪大聖王,羣臣翼從而圍遶,
遊行大地至巨海,譬如鬪戰得大勝。
無上商主弟子衆,悉具三明滅於死,
斯等皆是佛眞子,離諸垢穢純清淨,
如日親友今敬禮。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尊者婆耆奢在空靜處,將欲檢心,繫念思惟,卒起異想,生不喜樂,即自覺知:「我於今者,便失善利。夫出家者,名爲難得;若有是心不名難得,我今便爲退失善心,得于惡心,今當說心,多諸過惡,說猒患偈。」時彼尊者即說偈言:
「棄捨樂諸著,及不樂著者,
捨衣貪嗜覺,不造煩惱枝。
欲枝下垂布,衆生樂縁者,
能斷於欲枝,是名爲比丘。
不垂下著欲,無林名比丘,
第六意出覺。然此欲覺者,
世間所樂著,若得出覺意,
能離非結著,不樂於勝欲。
樂出麤惡言,不名爲比丘,
樂嗜於受身,因見聞意識,
想著生五根,能離欲想著,
不受塗汙辱,是名得解脫。
大地及虚空,世間有色處,
悉皆歸散壞,一切同盡滅。
知見是事巳,行法巳決定,
諸處不生受,質直不諂僞。
雖求念存身,爲有所利益,
若能如是者,同彼入涅槃。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尊者婆耆奢與阿難俱,著衣持鉢,入城乞食。見一女人,年在盛壯,容貌端正,便起欲想。爾時婆耆奢尋自知覺,極自呵責:「我今名爲不得出家之利,我之壽命,極爲難得,若生是心,名爲不善。寧捨壽命,不作欲想,我於今者,不名出家。何以故?見於盛壯端正女人,即起愛心。若生此心,非我所宜。」即向阿難而說偈言:
「爲欲結所勝,燋然於我心,
唯願爲我說,除欲善方便。」
爾時,阿難即說偈言:
「起於顛倒想,能燋然其心,
淨想能生欲,應修不淨觀。
獨處而坐禪,速滅於貪欲,
莫數受燋然,當觀察諸行,
無常無有樂,并及無我法,
安心念此身,多猒惡生死。
修習正智慧,除七慢結使,
若知斷慢巳,苦則有邊際。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時有長者,請佛及僧施設大㑹。爾時,世尊與諸大衆圍遶,至彼大長者家。時,彼尊者婆耆奢,於僧直次守于僧坊。當於爾時,有多女人詣彼僧坊,時,女人中,有一端正美色之者,時,婆耆奢覩斯事巳,爲色壞心,生於欲想。復自思念:「我今妄想失於大利,斯於非利,人身難得,命終亦然。若生是心,名爲不善。寧捨壽命,不作欲想。我於今者,不名出家。何以故?見於少壯端正女人,不自制心,便生欲想,我今當說猒惡之患。」即說偈言:
「我今捨俗累,住於出家法,
無明欲所逐,將失本善心。
如牛食他苗,甘味無制者,
五欲亦如是,貪嗜無慚恥。
若不禁制者,必害善法苗,
譬如刹利子,具習諸技藝,
設有善射術,具滿一千人,
如是刹利子,戰鬪力勝彼。
比丘念具足,如彼刹利子,
常持智慧力,斷滅於欲覺。
既除欲覺巳,快樂常寂滅,
我親佛前聞,二種之親友,
趣向涅槃道,是我心所樂,
我修不放没,處林住空寂。
我熟讃於心,是名立正法,
後必趣於死,若得涅槃時,
當知是惡心,云何能見我?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尊者婆耆奢於有德者,謙順柔輭諸比丘所,心生憍慢,寻自覺知,呵責於己:「我極失利,都無饒益,人身難得,出家難遇,我既得之,不能謹慎,輕於出家,輕於夀命,以己智能輕懱於彼謙順柔輭有德比丘,我今當說猒惡慢心。」即說偈言:
「汝悉捨諸慢,不應自貢髙,
莫以慢自退,後悔無所及。
一切諸衆生,皆爲慢所害,
爲害墮地獄。是故我今者,
不應恃才辯,而生憍慢心。
若逺憍慢者,能捨諸障蓋,
淨心懷恭敬,獲得於三明,
謙卑如是者,名得念比丘。
憍陳如舍利,龍脇及自恣,
不樂及欲結,出離及憍慢。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尊者婆耆奢獨處閑靜,善能修己,勤行精進,終不放逸,住如是地,逮得三明。時,尊者婆耆奢作是念:「我今獨處閑靜,逮得三明,我欲讃己所得三明。」即說偈言:
「我昔如荒醉,經歷諸城邑,
遊行得值佛,即蒙大福利。
瞿曇大慈悲,爲我說正法,
我聞正法巳,即得清淨信。
雖離出家者,世間大導師,
導化無不普,男女及長幼,
中年及老病,佛是日親友,
能不善方所,衆生無明盲,
將導示其門。云何名爲門?
所謂四眞諦,從因則生苦,
從苦得出家,見於八正道,
拔出諸衆生,安隱處涅槃。
我修不放逸,林野空寂處,
獲得於三明,作佛教巳訖。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佛告諸比丘:「我今欲演說四句偈法,汝等至心諦聽諦聽,我今當說。云何名爲四句義法?
「善說最爲上,仙聖之所說,
愛語非麤語,是名爲第二。
實語非妄語,是名爲第三。
說法不非法,是名爲第四。
是名演四句,四句之偈義。」
爾時,婆耆奢在衆㑹中,而作是念:「佛今演於四句之法,我今欲於一句以一偈讃。」爾時,婆耆奢即從座起,合掌向佛,白佛言:「世尊!我今婆耆奢欲有所說,唯願聽許。」
佛告之言:「恣聽汝說。」
爾時,婆耆奢即說偈言:
「諸有所說不惱己,亦不害他名善說。
常當愛語令他喜,亦不造作諸過惡。
從諸佛口有所說,必得安隠趣涅槃,
能斷諸苦讃善說,實語甘露最無上,
實語應語得大利,安立實說善丈夫。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佛告諸比丘:「世有良醫能治四病,應爲王師。何謂爲四?一、善能知病。二、能知病所從起。三者、病生巳,善知治愈。四者、巳差之患,令更不生。能如是者,名世良醫。佛亦成就四種之法,如來、至眞、等正覺無上良醫,亦拔衆生四種毒箭。云何爲四?所謂是苦,是苦集,是苦滅,是苦滅道。」
佛告比丘:「生老病死,憂悲苦惱,如此毒箭,非是世間醫所能知,生苦因縁,及能斷生苦,亦不知老病死,憂悲苦惱因縁,及能斷除。唯有如來、至眞、等正覺無上良醫,知生苦因縁,及以斷苦,乃至知老病死,憂悲苦惱,知其因縁,及以斷除。是以如來善能拔出四種毒箭,故得稱爲無上良醫。」
爾時,尊者婆耆奢在彼㑹坐,作是念言:「我今當讃如來所說拔四毒箭喻法。」即從座起,合掌向佛,而說偈言:
「我今歸命佛,愍於羣生類,
最上第一尊,能拔出毒箭。
世有四種醫,能治四種病,
所謂療身疾,嬰兒眼毒箭。
如來治眼疾,過於彼世醫,
能以智慧錍(pi1),抉無明眼膜。
如來治身患,過於彼世醫,
世醫所療者,唯能治四大。
如來善分别,六界十八界,
以此法能治,三毒身重病,
如来善分别,六界十八界
以此法能治,三毒身重病,
能治嬰愚病,最勝無上尊,
故我今敬禮,瞿曇之大師。
醫王名迦留,多施人湯藥,
復有一明醫,名爲婆吁盧,
瞻毗及耆婆,如是醫王等,
皆能療衆病。是等四種師,
治者必得差,雖差病還發,
亦復不免死。如來無上醫,
所可療治者,拔毒盡苦際,
畢竟離生死,終更不受苦。
無量億那由,阿僧祇衆生,
佛治令盡苦,畢竟不還發。
我今白大衆,諸賢在㑹者,
甘露不死藥,咸當至心服。
諸人應受信,最上治目者,
療身拔毒箭,諸醫無與等,
是故宜至心,歸命瞿曇等。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。爾時,尼瞿陀劫波比丘住彼第一曠野林中,而此野林中,復有一林。時此比丘於彼遇病,尊者婆耆奢供給彼病尼瞿陀劫波比丘,因此病故,即入涅槃。爾時,尊者婆耆奢耶旬供養和尚尼瞿陀劫波巳,漸次遊行至王舍城迦蘭陀竹林。時,婆耆奢於其晨朝,著衣持鉢,入王舍城乞食,乞食食巳,洗鉢,收攝坐具,徃詣佛所,整其衣服,合掌向佛,說偈問曰:
「我今欲問佛,無量之解慧,
現在斷疑惑,於曠野城中,
比丘入涅槃,生來有福德,
守攝身口意,兼有大名聞,
尼瞿陀劫賔,佛爲作是名,
佛爲婆羅門,立如是名字。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諸大聲聞耆舊之等,於佛左右,各造菴窟,於其中住。時,憍陳如、頗發耆賢跋溝、摩訶南、耶舍那毗摩羅牛呞、尊者舍利弗、摩訶目連、摩訶迦葉、摩訶俱絺羅、摩訶劫賔那、尊者阿那律、尊者難陀迦、尊者鉗比羅、耶舍賒羅俱毗呵、富那拘毗羅、拘婆尼、泥迦他毗羅,如是等輩,及諸餘大聲聞,各於草菴諸窟中住。於月十五日布薩,爾時,如來於衆僧前,敷座而坐,尊者婆耆奢亦在㑹中,即從座起,叉手合掌白佛言:「聽我所說。」
佛言:「我今恣汝所說。」
爾時,婆耆奢即說偈言:
「諸大比丘等,必乾竭欲愛,
棄捨諸積聚,勇悍無怖畏。
知時如節量,不貪嗜五欲,
離一切垢穢,深心有黠慧。
有如斯事故,名爲大比丘。」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尊者婆耆奢來至毗舍佉鹿子母講堂中,遇病困篤。爾時,富匿於彼瞻病。時,尊者婆耆奢告富匿言:「汝可徃詣於世尊所,如我婆耆奢頂禮世尊足下,問訊世尊:『少病、少惱、起居輕利,無諸苦不?』」爾時,富匿受尊者教徃詣佛所,頂禮佛足,在一面坐,合掌白佛言:「世尊!婆耆奢比丘在毗舍佉講堂中,病疹困篤,而語我言:『徃世尊所,稱我名字,頂禮佛足,問訊世尊:「少病、少惱、起居輕利,無諸苦不?」』」爾時,富匿復白佛言:「此婆耆奢,或因困疾,即入涅槃,唯願世尊,屈意徃彼。」如來黙然受富匿語。
爾時,富匿即還詣尊者婆耆奢所,白言:「如上!我問訊巳,復啟世尊:『婆耆奢或因困病,入于涅槃。』世尊黙然聽受我語。」
爾時,世尊從禪定起,即往毗舍佉講堂婆耆奢所。時婆耆奢遥見佛來,自力欲起,佛告之曰:「不須汝起。」爾時,世尊别敷座坐,告婆耆奢:「汝今身體苦痛爲可忍不?能飲食不?」
時,婆耆奢白言:「此痛轉増,無有瘳損,今我所患,譬如力士捉儜人髮,總搣揉捺,我患頭痛,亦復如是。又如大力殺牛之人,以刀刺腹,割其腸肚,我患腹痛,亦復如是。又如瘦人爲有力者強捉,火炙,身體燋然,我苦體痛,亦復如是。我於今日欲入涅槃,我於最後欲讃於佛。」
佛告之曰:「隨汝所說。」即說偈言。
本如酒醉,四句讃,龍脇拔毒箭,尼瞿陀劫賔入涅槃,讃大聲聞,婆耆奢滅盡。
别譯雜阿含經卷第七
音释:
錍:博为切(pi1)。鎞:正作邊迷切,掠器也。
释典文化龙藏法音供养群供养此经一卷
西安释典文化龙藏法音工作室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