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卷第十八
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 譯
弟子所說誦第四品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竭提國那羅聚落。
爾時,尊者舍利弗亦在摩竭提國那羅聚落。
時,有外道出家名閻浮車,是舍利弗舊善知識,來詣舍利弗,問訊、共相慰勞已,退坐一面,問舍利弗言:「賢聖法、律中,有何難事?」
舍利弗告閻浮車:「唯出家難。」
「云何出家難?」
答言:「愛樂者難。」
「云何愛樂難?」
答言:「樂常修善法難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,有向,修習,多修習,常修善法増長耶?」
答言:「有,謂:八正道;謂:正見、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。」
閻浮車言:「舍利弗!此則善道,此則善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於諸善法常修習増長。舍利弗!出家常修習此道,不乆疾得盡諸有漏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如是比,閻浮車所問序,四十經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云何名善說法者?爲世間正向?云何名爲世間善逝?」
舍利弗言:「若說法調伏欲貪、調伏瞋恚、調伏愚癡,是名世間說法者。
若向調伏欲貪、向調伏瞋恚、向調伏愚癡,是名正向。
若貪欲已盡,無餘斷知,瞋恚、愚癡已盡,無餘斷知,是名善逝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能起善斷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謂涅槃者,云何爲涅槃?」
舍利弗言:「涅槃者,貪欲永盡、瞋恚永盡、愚癡永盡,一切諸煩惱永盡,是名涅槃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得涅槃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?」
舍利弗言:「爲斷貪欲故、斷瞋恚故、斷愚癡故,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得斷貪欲、瞋恚、愚癡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謂有漏盡,云何名爲有漏盡?」
舍利弗言:「有漏者,三有漏,謂:欲有漏、有有漏、無明有漏。此三有漏,欲盡無餘,名有漏盡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得漏盡耶?」
舍利弗答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阿羅漢者,云何名阿羅漢?」
舍利弗言:「貪欲已斷無餘,瞋恚、愚癡已斷無餘,是名阿羅漢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得阿羅漢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阿羅漢者,云何名阿羅漢者?」
舍利弗言:「貪欲永盡無餘,瞋恚、愚癡永盡無餘,是名阿羅漢者。」
復問:「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得阿羅漢者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無明者,云何爲無明者?云何爲有明?」
舍利弗言:「所謂無明者,於前際無知、後際無知、前後、中際無知;佛、法、僧寶無知;苦、集、滅、道無知;善、不善、無記無知;内無知、外無知,若於彼彼事無知闇障,是名無明。」
閻浮車語舍利弗:「此是大闇積聚。」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無明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復問尊者舍利弗:「所謂有漏,云何有漏?」如前說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有,云何爲有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三有:欲有、色有、無色有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此有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有身,云何有身?」
舍利弗言:「有身者,五受隂。云何五受隂?謂:色受隂,受、想、行、識受隂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斷此有身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苦者。云何爲苦?」
舍利弗言:「苦者,謂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恩愛别離苦、怨憎㑹苦、所求不得苦。略說五受隂苦,是名爲苦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有向,斷此苦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。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流者,云何爲流?」
舍利弗言:「流者,謂:欲流、有流、見流、無明流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此流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枙者,云何爲枙?」枙如流說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取者,云何爲取?」
舍利弗言:「取者,四取,謂:欲取、我取、見取、戒取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此取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縛者,云何爲縛?」
舍利弗言:「縛者,四縛,謂:貪欲縛、瞋恚縛、戒取縛、我見縛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此縛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結者,云何爲結?」
舍利弗言:「結者,九結,謂:愛結、恚結、慢結、無明結、見結、他取結、疑結、嫉結、慳結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此結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使者,云何爲使?」
舍利弗言:「使者,七使,謂:欲貪使、瞋恚使、有愛使、慢使、無明使、見使、疑使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此使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欲者,云何爲欲?」
舍利弗言:「欲者,謂:眼所識色,可愛、樂、念、染著色;耳聲、鼻香、舌味;身所識觸,可愛、樂、念、染著觸;閻浮車!此功德非欲,但覺想思惟者。」
是時,舍利弗即說偈言:
「非彼愛欲使,世間種種色,
唯有覺想者,是則士夫欲。
彼諸種種色,常在於世間,
調伏愛欲心,是則黠慧者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此欲耶?」
舍利弗答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言:「所謂蓋者,云何爲蓋?」
舍利弗言:「蓋者有五蓋,謂:貪欲蓋、瞋恚蓋、睡眠蓋、掉悔蓋、疑蓋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此五蓋耶?」
舍利弗答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謂:蘇息者。云何爲蘇息?」
舍利弗言:「蘇息者,謂:斷三結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三結耶?」
舍利弗答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謂:得蘇息者。云何爲得蘇息者?」
舍利弗言:「得蘇息者,謂:三結已盡、已知。」
復問:「有道、有向,斷此結耶?」
舍利弗答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謂:得上蘇息,云何爲得上蘇息?」
舍利弗言:「得上蘇息者,謂:貪欲永盡,瞋恚、愚癡永盡,是名得上蘇息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得上蘇息耶?」
舍利弗答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謂:得上蘇息處。云何爲得上蘇息處?」
舍利弗言:「得上蘇息處者,謂:貪欲已斷、已知,永盡無餘,瞋恚、愚癡已斷、已知,永盡無餘,是爲得上蘇息處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得上蘇息處耶?」
舍利弗答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清涼,云何爲清涼?」
舍利弗言:「清涼者,五下分結盡,謂:身見、戒取、疑、貪欲、瞋恚。」
復問:「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斷此五下分結,得清涼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謂:得清涼,云何爲得清涼?」
舍利弗言:「五下分已盡、已知,是名得清涼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修習、多修習,得清涼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上清涼者。云何爲上清涼?」
舍利弗言:「上清涼者,謂:貪欲永盡無餘,瞋恚、愚癡永盡無餘,一切煩惱永盡無餘,是名上清涼。」
復問:「有道、有向,得此上清涼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得上清涼,云何名得上清涼?」
舍利弗言:「得上清涼者,謂:貪欲永盡無餘,已斷已知,瞋恚、愚癡永盡無餘,已斷、已知,是名得上清涼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得此上清涼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。謂八正道,正見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所謂愛,云何爲愛?」
舍利弗言:「有三愛,謂: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。」
復問:「有道、有向,斷此三愛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:「謂業跡,云何爲業跡?」
舍利弗言:「業跡者,十不善業跡,謂:殺生、偷盜、邪婬、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、貪欲、瞋恚、邪見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斷此十業跡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閻浮車問舍利弗,「所謂穢者,云何爲穢?」
舍利弗言:「穢者,謂:三穢,貪欲穢、瞋恚穢、愚癡穢。」
復問:「舍利弗!有道、有向,斷此三穢耶?」
舍利弗言:「有,謂八正道:正見、……乃至正定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如穢,如是垢、膩、剌、戀、縛亦爾。
如閻浮車所問經,沙門出家所問亦如是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爾時,尊者舍利弗亦在彼住。
時,尊者舍利弗語諸比丘:「若有比丘得無量三昧,身作證具足住,於有身滅、涅槃、心不樂著,顧念有身。
譬如:士夫膠著於手,以執樹枝,手即著樹,不能得離,所以者何?膠著手故。比丘!無量三摩提身作證,心不樂著、有身滅、涅槃,顧念有身,終不得離,不得現法隨順法教,乃至命終,亦無所得,還復來生此界,終不能得破於癡冥。
譬如:聚落傍有泥池,泥極深溺,乆旱不雨,池水乾消,其地破裂,如是,比丘!不得見法隨順法教,乃至命終,亦無所得,來生當復還墮此界。
「若有比丘得無量三昧,身作證具足住,於有身滅、涅槃,心生信樂,不念有身。
譬如:士夫以乾淨手執持樹枝,手不著樹,所以者何?以手淨故,如是,比丘!得無量三昧,身作證具足住,於有身滅、涅槃、心生信樂,不念有身,現法隨順法教,乃至命終,不復來還生於此界。
是故,比丘!當勤方便,破壞無明。
譬如:聚落傍有泥池,四方流水及數天雨,水常入池,其水盈溢,穢惡流出,其池清淨,如是,皆得現法隨順法教,乃至命終,不復還生此界。是故,比丘!當勤方便,破壞無明。」
尊者舍利弗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其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
時,尊者舍利弗告諸比丘:「若阿練若比丘,或於空地、林中、樹下,當作是學:『内自觀察思惟,心中自覺有欲想不?』若不覺者,當於境界,或於淨相,若愛欲起,違於逺離。
譬如:士夫用力乗船,逆流而上,身小疲怠,船則倒還,順流而下。如是,比丘!思惟淨想,還生愛欲,違於逺離,是比丘學時,修下方便,行不淳淨,是故還爲愛欲所漂,不得法力,心不寂靜,不一其心,於彼淨想隨生愛欲,流注浚(xun4)輸,違於逺離,當知是比丘不敢自記:於五欲功德離欲解脫。
「若比丘或於空地、林中、樹下,作是思惟:『我内心中爲離欲不?』是比丘當於境界,或取淨相,若覺其心於彼逺離,順趣浚(xun4)注。譬如鳥翮(he2),入火則卷,不可舒展。如是,比丘或取淨相,即順逺離,流注浚(xun4)輸。比丘!當如是知,於方便行,心不懈怠,得法寂靜,寂止息樂,淳淨一心,謂:我思惟已,於淨相順於逺離,隨順修道,則能堪任自記,於五欲功德離欲解脫。」
尊者舍利弗說是經已,諸比丘聞其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中。
爾時,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鉢,出耆闍崛山,入王舍城乞食,於路邊見一大枯樹,即於樹下敷座具,斂(lian3)身正坐,語諸比丘:「若有比丘修習禪思,得神通力,心得自在,欲令此枯樹成地,即時爲地,所以者何?謂:此枯樹中有地界。是故,比丘得神通力,心作地解,即成地不異。
「若有比丘得神通力,自在如意,欲令此樹爲水、火、風、金、銀等物,悉皆成就不異,所以者何?謂:此枯樹有水界故,……是故,比丘!禪思得神通力,自在如意,欲令枯樹成金,即時成金不異,及餘種種諸物,悉成不異,所以者何?以彼枯樹有種種界故,是故,比丘!禪思得神通力,自在如意,爲種種物悉成不異。
比丘!當知!比丘禪思神通境界不可思議,是故,比丘!當勤禪思,學諸神通。」
舍利弗說是經已,諸比丘聞其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時,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中。
爾時,尊者舍利弗告諸比丘:「其犯戒者,以破戒故,所依退減,心不樂住;不樂住已,失喜、息、樂、寂靜三昧、如實知見、猒離、離欲、解脫已,永不能得無餘涅槃。
如:樹根壞,枝葉華果悉不成就,犯戒比丘亦復如是,功德退減,心不樂住;不信樂已,失喜、息、樂、寂靜三昧、如實知見、猒離、離欲、解脫;失解脫已,永不能得無餘涅槃。
「持戒比丘根本具足,所依具足,心得信樂;得信樂已,心得歡喜、息、樂、寂靜三昧、如實知見、猒離、離欲、解脫;得解脫已,悉能疾得無餘涅槃。
譬如:樹根不壞,枝葉華果悉得成就,持戒比丘亦復如是。根本具足,所依成就,心得信樂;得信樂已,歡喜、息、樂、寂靜三昧、如實知見、猒離、離欲、解脫,疾得無餘涅槃。」
尊者舍利弗說是經已,諸比丘聞其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舍利弗告諸比丘:「若諸比丘諍起相言,有犯罪比丘、舉罪比丘。彼若不依正思惟自省察者,當知彼比丘長夜强梁,諍訟轉増,共相違反,結恨彌深,於所起之罪,不能以正法、律止令休息。
若比丘有此已起諍訟,若犯罪比丘,若舉罪比丘,俱依正思惟,自省察剋責,當知彼比丘不長夜强梁,共相違反,結恨轉増,於所起之罪,能以法、律止令休息。
「云何比丘正思惟自省察?比丘應如是思惟:『我不是、不類、不應作罪,令彼見我,若我不爲此罪,彼則不見;以彼見我罪,不喜嫌責,故舉之耳,餘比丘聞者,亦當嫌責,是故長夜諍訟,强梁轉増,諍訟相言,於所起之罪,不能以正法、律止令休息,我今自知,如己輸稅。』是名比丘於所起罪能自觀察。
「云何舉罪比丘能自省察?舉罪比丘應如是念:『彼長老比丘作不類罪,令我見之,若彼不作此不類罪者,我則不見。我見其罪,不喜故舉,餘比丘見,亦當不喜,故舉之,長夜諍訟,轉増不息,不能以正法律止所起罪,令其休息。我從今日,當自去之,如己輸稅。』如是,舉罪比丘善能依正思惟,内自觀察。
「是故,諸比丘!有罪及舉罪者,當依正思惟,而自觀察,不令長夜强梁増長。諸比丘!得不諍訟,所起之諍,能以法律止令休息。」
尊者舍利弗說是經已,諸比丘聞已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尊者舍利弗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若舉罪比丘欲舉他罪者,令心安住幾法,得舉他罪?」
佛告舍利弗:「若比丘令心安住五法,得舉他罪,云何爲五?實非不實、時不非時、義饒益非非義饒益、柔輭不麤澀、慈心不瞋恚。舍利弗!舉罪比丘具此五法,得舉他罪。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被舉比丘復以幾法自安其心?」
佛告舍利弗:「被舉比丘當以五法令安其心,念言:『彼何處得?爲實莫令不實、令時莫令非時、令是義饒益、莫令非義饒益、柔輭莫令麤澀、慈心莫令瞋恚。』舍利弗!被舉比丘當具此五法,自安其心。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我見舉他罪者,不實非實、非時非是時、非義饒益非爲義饒益、麤澀不柔輭、瞋恚非慈心。世尊!於不實舉他罪比丘,當以幾法饒益,令其改悔?」
佛告舍利弗:「不實舉罪比丘,當以五法饒益,令其改悔,當語之言:『長老!汝今舉罪,不實非是實,當改悔!不時非是時,非義饒益非是義饒益,麤澀非柔輭,瞋恚非慈心,汝當改悔!』舍利弗!不實舉他罪比丘當以此五法饒益,令其改悔,亦令當來世比丘不爲不實舉他罪。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彼不實舉罪比丘復以幾法令不變悔?」
佛告舍利弗:「彼不實舉罪比丘當以五法不自變悔。彼應作是念:『彼比丘不實舉罪非是實、非時非是時、非義饒益非是義饒益,麤澀非柔輭、瞋恚非慈心,我眞是變悔。』彼不實舉罪比丘當以此五法自安其心,不自變悔。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有比丘舉罪,實非不實、時不非時、義饒益不非義饒益、柔輭非麤澀、慈心非瞋恚,實舉罪比丘當以幾法饒益令不改變?」
佛告舍利弗:「實舉罪比丘當以五法饒益令不變悔,當作是言:『長老!汝實舉罪非不實、時不非時、義饒益不非義饒益、柔輭非麤澀、慈心非瞋恚。』舍利弗!實舉罪比丘當以此五法義饒益令不變悔,亦令來世實舉罪比丘而不變悔。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彼實舉罪比丘當以幾法饒益令不變悔?」
佛告舍利弗:「彼舉罪比丘當以五法饒益,令不變悔,當作是言:『彼比丘實舉罪非不實,汝莫變悔!時不非時,義饒益不非義饒益,柔輭非麤澀,慈心非瞋恚,汝莫變悔!』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我見彼實舉罪比丘有瞋恚者,世尊!彼實舉罪瞋恚比丘當以幾法令於瞋恨而自開覺?」
佛告舍利弗:「彼實舉罪瞋恚比丘當以五法,令自開覺,當語彼言:『長老!彼比丘實舉汝罪,非不實,汝莫瞋恨!……乃至慈心非瞋恚,汝莫瞋恨。』
舍利弗!彼實舉罪瞋恚比丘當以此五法,令於恚恨而得開覺。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有實、不實舉我罪者,於彼二人,我當自安其心。若彼實者,我當自知,若不實者,當自開解言:『此則不實,我今自知無此法也。』世尊!我當如是,如世尊所說解林譬經說,教諸沙門:『若有賊來執汝,以鋸(ju4)解身,汝等於賊起惡念惡言者,自生障礙。是故,比丘!若以鋸解汝身,汝當於彼勿起惡心變易,及起惡言,自作障礙,於彼人所,當生慈心,無怨無恨,於四方境界慈心正受具足住,應當學。』是故,世尊!我當如是,如世尊所說,解身之苦,當自安忍,況復小苦、小謗而不安忍!
沙門利、沙門欲,欲斷不善法,欲修善法,於此不善法當斷,善法當修,精勤方便,善自防護,繫念思惟,不放逸行,應當學。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我若舉他比丘罪,實非不實、時非不時、義饒益非非義饒益、柔輭非麤澀、慈心不瞋恚,然彼被舉比丘有懷瞋恚者。」
佛問舍利弗:「何等像類比丘聞舉其罪而生瞋恚?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若彼比丘諂曲幻僞、欺誑不信、無慙無愧、懈怠失念、不定惡慧、慢緩、違於逺離、不敬戒律、不顧沙門、不勤修學、不自省察、爲命出家、不求涅槃,如是等人,聞我舉罪,則生瞋恚。」
佛問舍利弗:「何等像類比丘聞汝舉罪而不瞋恨?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若有比丘不諂曲、不幻僞、不欺誑、有信、慙愧、精勤、正念、正定、智慧、不慢緩、不捨逺離、深敬戒律、顧沙門行、尊崇涅槃、爲法出家、不爲性命,如是比丘聞我舉罪,歡喜頂受,如飲甘露。
譬如:刹利、婆羅門女,沐浴清淨,得好妙華,愛樂頂戴,以冠其首。如是,比丘不諂曲、不幻僞、不欺誑、正信、慙愧、精勤、正念、正定、智慧、不慢緩、心存逺離、深敬戒律、顧沙門行、勤修自省、爲法出家、志求涅槃。如是比丘聞我舉罪,歡喜頂受,如飲甘露。」
佛告舍利弗:「若彼比丘諂曲、幻僞、欺誑、不信、無慙、無愧、懈怠、失念、不定、惡慧、慢緩、違於逺離、不敬戒律、不顧沙門行、不求涅槃、爲命出家,如是比丘不應教授,與共言語,所以者何?此等比丘破梵行故。
若彼比丘不諂曲、不幻僞、不欺誑、信心、慙愧、精勤、正念、正定、智慧、不慢緩、心存逺離、深敬戒律、顧沙門行、志崇涅槃、爲法出家,如是比丘應當教授,所以者何?如是比丘能修梵行,能自建立故。」
佛說此經已,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那羅揵他賣衣者菴羅園。
爾時,舍利弗詣世尊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「世尊!我深信世尊,過去、當來、今現在,諸沙門、婆羅門所有智慧,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,況復過上!」
佛告舍利弗:「善哉!善哉!舍利弗!善哉所說,第一之說,能於衆中作師子吼,自言深信世尊,言:過去、當來、今現在,沙門、婆羅門所有智慧,無有與佛菩提等者,況復過上?」
佛問舍利弗:「汝能審知過去三藐三佛陀所有増上戒不?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不知,世尊!」
復問舍利弗:「知如是法、如是慧、如是明、如是解脫、如是住不?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不知。世尊!」
佛告舍利弗:「汝復知未來三藐三佛陀所有増上戒,如是法、如是慧、如是明、如是解脫、如是住不?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不知,世尊!」
佛告舍利弗:「汝復能知今現在佛所有増上戒,如是法、如是慧、如是明、如是解脫、如是住不?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不知,世尊!」
佛告舍利弗:「汝若不知過去、未來、今現在諸佛、世尊心中所有諸法,云何如是讃歎,於大衆中作師子吼,說言:『我深信世尊,過去、當來諸沙門、婆羅門所有智慧,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,況復過上』?」
舍利弗白佛言:「世尊!我不能知過去、當來、今現在諸佛世尊心之分齊,然我能知諸佛、世尊法之分齊,我聞世尊說法,轉轉深,轉轉勝,轉轉上,轉轉妙,我聞世尊說法,知一法即斷一法,知一法即證一法,知一法即修習一法,究竟於法,於大師所得淨信,心得淨:「世尊是等正覺。」
世尊!譬如:國王有邊城,城周帀方直,牢固堅宻,惟有一門,無第二門,立守門者,人民入出,皆從此門,若入、若出,其守門者,雖復不知人數多少,要知人民唯從此門,更無他處。
如是,我知過去諸佛、如來、應、等正覺悉斷五蓋惱心,令慧力羸、墮障礙品、不向涅槃者,住四念處,修七覺分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彼當來世諸佛、世尊亦斷五蓋惱心,令慧力羸、墮障礙品、不向涅槃者,住四念處,修七覺分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今現在諸佛、世尊、如來、應、等正覺亦斷五蓋惱心,令慧力羸、墮障礙品、不向涅槃者,住四念處,修七覺分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佛告舍利弗:「如是,如是,舍利弗!過去、未來、今現在佛悉斷五蓋惱心,令慧力羸、墮障礙品、不向涅槃者,住四念處,修七覺分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佛說是經已,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
爾時,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中。
時,有月子比丘!是提婆達多弟子,詣尊者舍利弗,共相問訊慰勞已,退住一面。
退住一面已,尊者舍利弗問月子比丘言:「提婆達多比丘爲諸比丘說法不?」
月子比丘答言:「說法。」
尊者舍利弗問月子比丘言:「提婆達多云何說法?」
月子比丘語尊者舍利弗言:「彼提婆達多如是說法言:『比丘心法修心,是比丘能自記說:「我已離欲,解脫五欲功德。」』」
舍利弗語月子比丘言:「汝提婆達多何以不說法言:『比丘心法善修心,離欲心,離瞋恚心,離愚癡心,得無貪法、無恚法、無癡法,不轉還欲有、色有、無色有法,彼比丘能自記說言:「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」耶?』」
月子比丘言:「彼不能也,尊者舍利弗!」
爾時,尊者舍利弗語月子比丘言:「若有比丘心法善修心者,能離貪欲心、瞋恚、愚癡心,得無貪法、無恚、無癡法,是比丘能自記說:『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』
「譬如:村邑近有大石山,不斷、不壞、不穿、厚宻,正使東方風來,不能令動,亦復不能過至四方;如是南、西、北方、四維風來,不能傾動,亦不能過。如是,比丘心法善修心者,離貪欲心,離瞋恚心,離愚癡心,得無貪法、無恚法、無癡法,是比丘能自記說:『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』
「譬如:因陀銅鐵及銅柱深入地中,築(zhu4)令堅宻,四方風吹不能傾動,如是,比丘心法善修心已,離貪欲心,離瞋恚心,離愚癡心,得無貪法、無恚法、無癡法,是比丘能自記說:『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』
「譬如石柱長十六肘,八肘入地,四方風吹不能傾動,如是,比丘心法善修心已,悉離貪欲心,離瞋恚心,離愚癡心,得無貪法、無恚法、無癡法,能自記說:『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』
「譬如:火燒未燒者,燒已不復更燒,如是,比丘心法修心已,離貪欲心,離瞋恚心,離愚癡心,得無貪法、無恚法、無癡法,能自記說:『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』」
舍利弗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其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時,尊者舍利弗亦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爾時,尊者舍利弗晨朝著衣持鉢,入王舍城乞食,乞食已,於一樹下食。
時,有淨口外道出家尼從王舍城出,少有所營,見尊者舍利弗坐一樹下食,見已,問言:「沙門食耶?」
尊者舍利弗答言:「食。」
復問:「云何?沙門!下口食耶?」
答言:「不也,姊妹!」
復問:「仰口食耶?」
答言:「不也,姊妹!」
復問:「云何?方口食耶?」
答言:「不也,姊妹!」
復問:「四維口食耶?」
答言:「不也,姊妹!」
復問:「我問沙門食耶?」答我言:「食。」我問仰口耶?答我言:「不。」「下口食耶?」答我言:「不。」「方口食耶?」答我言:「不。」四維口食耶?答我言:「不。」如此所說,有何等義?
尊者舍利弗言:「姊妹!諸所有沙門、婆羅門明於事者,明於横法,邪命求食者,如是沙門、婆羅門下口食也。
若諸沙門、婆羅門仰觀星暦,邪命求食者,則是沙門、婆羅門則爲仰口食也。
若諸沙門、婆羅門爲他使命,邪命求食者,如是沙門、婆羅門則爲方口食也。
若有沙門、婆羅門爲諸醫方,種種治病,邪命求食者,如是沙門、婆羅門則爲四維口食也。
姊妹!我不墮此四種邪命而求食也,然我,姊妹!但以法求食而自活也,是故,我說不爲四種食也。」
時,淨口外道出家尼聞尊者舍利弗所說,歡喜隨喜而去。
時,淨口外道出家尼於王舍城里巷、四衢處,讃歎言:「沙門釋子,淨命自活,極淨命自活!諸有欲爲施者,應施沙門釋種子;若欲爲福者,應於沙門釋子所作福。」
時,有餘外道出家,聞淨口外道出家尼讃歎沙門釋子聲,以嫉妬心,害彼淨口外道出家尼,命終之後,生兜率天,以於尊者舍利弗所生信心故也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爾時,尊者大目揵連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。
爾時,尊者大目揵連告諸比丘:「一時,世尊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,我於此耆闍崛山中住。我獨一靜處,作如是念:『云何爲聖黙然?』
復作是念:『若有比丘息有覺有觀,内淨一心,無覺、無觀,三昧生喜樂,第二禪具足住,是名聖黙然。』
復作是念:『我今亦當聖黙然,息有覺有觀,内淨一心,無覺、無觀,三昧生喜樂,具足住、多住。多住已,復有覺,有觀心起。』
爾時,世尊知我心念,於竹園精舍没,於耆闍崛山中現於我前,語我言:『目揵連!汝當聖黙然,莫生放逸。』
我聞世尊說已,即復離有覺、有觀,内淨,一心,無覺、無觀,三昧生喜樂,第二禪具足住。
如是再三,佛亦再三教我:『汝當聖黙然,莫放逸。』
我即復息有覺有觀,内淨,一心,無覺、無觀,三昧生喜樂,第三禪具足住。
「若正說佛子從佛口生,從法化生,得佛法分者,則我身是也,所以者何?我是佛子,從佛口生,從法化生,得佛法分,以少方便,得禪、解脫、三昧、正受。
譬如:轉輪聖王長太子,雖未灌頂,已得王法,不勤方便,能得五欲功德。我亦如是,爲佛之子,不勤方便,得禪、解脫、三昧、正受,於一日中,世尊以神通力三至我所,三教授我,以大人處所建立於我。」
尊者大目揵連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其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爾時,尊者大目揵連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。
爾時,尊者大目揵連告諸比丘:「一時,世尊住王舍城,我住耆闍崛山中。
我獨一靜處,作如是念:『云何名爲聖住?』
復作是念:『若有比丘不念一切相,無相心正受,身作證具足住,是名聖住。』
我作是念:『我當於此聖住,不念一切相,無相心正受,身作證具足住、多住。』
多住已,取相心生。
爾時,世尊知我心念,如力士屈伸臂頃,以神通力,於竹園精舍没,於耆闍崛山中現於我前,語我言:『目揵連!汝當住於聖住,莫生放逸。』
我聞世尊教已,即離一切相,無相心正受,身作證具足住。
如是至三,世尊亦三來教我:『汝當住於聖住,莫生放逸。』
我聞教已,離一切相,無相心正受,身作證具足住。
「諸大德!若正說佛子者,則我身是,從佛口生,從法化生,得佛法分,所以者何?我是佛子,從佛口生,從法化生,得佛法分,以少方便,得禪、解脫、三昧、正受。
譬如:轉輪聖王太子,雖未灌頂,已得王法,不勤方便,能得五欲功德,我亦如是,爲佛之子,不勤方便,得禪、解脫、三昧、正受,於一日中,世尊以神通力三至我所,三教授我,以大人處建立於我。」
尊者大目揵連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其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尊者舍利弗、尊者大目揵連、尊者阿難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,於一房共住。
時,尊者舍利弗於後夜時告尊者目揵連:「竒哉!尊者目揵連!汝於今夜住寂滅正受。」
尊者目揵連聞尊者舍利弗語尊者目揵連言:「我都不聞汝喘(chuan3)息之聲。」
尊者目揵連言:「此非寂滅正受,麤正受住耳。尊者舍利弗!我於今夜與世尊共語。」
尊者舍利弗言:「目揵連!世尊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,去此極逺,云何共語?汝今在竹園,云何共語?汝以神通力至世尊所?爲是世尊神通力來至汝所?」
尊者目揵連語尊者舍利弗:「我不以神通力詣世尊所,世尊不以神通力來至我所,然我於舍衞國王舍城中聞,世尊及我俱得天眼、天耳故,我能問世尊:『所謂:慇懃精進,云何名爲慇懃精進?』
世尊答我言:『目揵連!若此比丘晝則經行、若坐,以不障礙法自淨其心;初夜若坐、經行,以不障礙法自淨其心;於中夜時,出房外洗足,還入房,右脇而卧,足足相累,繫念明相,正念、正知,作起思惟,於後夜時,徐覺、徐起,若坐亦經行,以不障礙法自淨其心,目揵連!是名比丘慇懃精進。』」
尊者舍利弗語尊者目揵連言:「汝大目揵連眞爲大神通力、大功德力,安坐而坐,我亦大力,得與汝俱。
目揵連!譬如大山,有人持一小石,投之大山,色味悉同,我亦如是,得與尊者大力大德,同座而坐。
譬如:世間鮮淨好物,人皆頂戴,如是,尊者目揵連大德、大力,諸梵行者皆應頂戴。
諸有得遇尊者目揵連交遊徃來,恭敬供養者,大得善利,我今亦得與尊者大目揵連交遊徃來,亦得善利。」
時,尊者大目揵連語尊者舍利弗:「我今得與大智、大德尊者舍利弗同座而坐,如以小石投之大山,得同其色,我亦如是,得與尊者大智舍利弗同座而坐,爲第二伴。」
時,二正士共論議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雜阿含經卷第十八
音释:
1、枙:於革切(e4),与‘轭’同。
2、掉:徒吊切(diao4),摇也。
3、浚:私閏切(xun4),深也。
4、翮:下革切(he2),鳥之颈羽也。
5、耆闍崛:梵语也,此云鹫头,即灵鹫山也。耆:渠伊切(qi2);闍:石遮切(che2);崛:渠勿切(jue2)。
6、嫌:戸兼切(xian2),憎也。
7、鋸:居御切(ju4),刀鋸也。
8、喘息。喘:昌兖切(chuan3),疾息也。
释典文化龙藏法音供养群供养此经一卷
西安释典文化龙藏法音工作室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