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阿含經卷第六
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 譯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
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,晡時 從禪覺,往詣佛所,禮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“如世尊說有流 。云何名有流?云何名有流滅?”
佛告羅陀:“善哉所問!當爲汝說。所謂有流者,愚癡無聞凡夫於色集、色滅、色味、色患、色離不如實知。不如實知故,於色愛樂、讚歎、攝受、染著。縁愛樂色故取,縁取故有,縁有故生,縁生故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增。如是純大苦聚斯集起;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是名有流”。
多聞聖弟子於色集、色滅、色味、色患、色離如實知。如實知故,於彼色不起愛樂、讚歎、攝受、染著。不愛樂、讚歎、攝受、染著故,色愛則滅,愛滅則取滅,取滅則有滅,有滅則生滅,生滅則老、病、死、憂、悲、惱、苦滅。如是純大苦聚滅,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是名如來所說有流、有流滅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
時,有侍者比丘名羅陀,晡時從禪覺,往詣佛所,禮佛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“世尊!如世尊說色斷知 ,受、想、行、識斷知。世尊!云何色斷知,受、想、行、識斷知?”
佛告羅陀:“善哉所問,當爲汝說。於色憂、悲、惱、苦盡,離欲、滅、息、沒,是名色斷知。於受、想、行、識,憂、悲、惱、苦盡,離欲、滅、息、沒,是名受、想、行、識斷知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,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時,有衆多外道出家詣尊者羅陀所,共相問訊已,退坐一面,問尊者羅陀言:“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?”
尊者羅陀答言:“我爲斷苦故,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復問:“汝爲斷何等苦故,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?”
羅陀答言:“爲斷色苦故,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,斷受、想、行、識苦故,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時,諸外道出家聞尊者羅陀所說,心不喜,從座起,訶罵而去。
爾時,尊者羅陀諸外道出家去已,作是念:“我向如是說,將不毀謗世尊耶?如說說耶?如法說、法次法說耶?將不爲他難問詰(qi)責墮負處耶?”
爾時,尊者羅陀晡時從禪覺,徃詣佛所,稽首佛足,却坐一面,以其上事具白佛言:“世尊!我向所說,得無過耶?將不毀謗世尊耶?不爲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?如說說耶?如法說、法次法說耶?”
佛告羅陀:“汝成實說,不毀如來,如說說、如法說、法次法說。所以者何?羅陀!色苦,爲斷彼苦故,出家修梵行。受、想、行、識苦,爲斷彼苦故,出家修梵行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,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時,有衆多外道出家至尊者羅陀所,共相問訊已,退坐一面,問羅陀言:“汝爲何等故,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?”
羅陀答言:“我爲知苦故,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時,諸外道聞羅陀所說,心不喜,從座起,訶罵而去。
爾時,羅陀晡時從禪覺,往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。以其上事具白佛言:“世尊!我向所說,得無毀謗世尊耶?將不令他難問詰(qi)責墮負處耶?不如說說、非如法說、非法次法說耶?”
佛告羅陀:“汝真實說,不毀如來,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,是如說說、如法說、法次法說。所以者何?色是苦,爲知彼苦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。受、想、行、識是苦,爲知彼苦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時,有衆多外道出家至尊者羅陀所,共相問訊已,退坐一面,問羅陀言:“汝爲何等故,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?”
羅陀答言:“爲於色憂、悲、惱、苦盡;離欲、滅、寂、沒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;爲於受、想、行、識,憂、悲、惱、苦盡;離欲、滅、寂、沒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爾時,衆多外道出家聞是已,心不喜,從座起,訶罵而去。
爾時,羅陀晡時從禪覺,往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。以其上事具白佛言:“世尊!我得無謗世尊耶?不令他人來難問詰責墮負處耶?不如說說、非法如法說、非法次法說耶?”
佛告羅陀:“汝真實說,不謗如來,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,如說說、如法說、法次法說。所以者何?羅陀!色憂、悲、惱、苦,爲斷彼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憂、悲、惱、苦,爲斷彼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時,有衆多外道出家至羅陀所,共相問訊已,退坐一面,問羅陀比丘言:“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?”
羅陀答言:“於色見我、我所、我慢使繫著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。於受、想、行、識,見我、我所、我慢使繫著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故,於世尊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諸外道出家聞是語,心不喜,從座起,訶罵而去。
羅陀比丘晡時從禪覺,往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。以其上事具白佛言:“世尊!我之所說,得無毀謗世尊耶?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?不如說說、不如法說、非法次法說耶?”
佛告羅陀:“汝真實說,不謗如來,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,是如說說、如法說、法次法說。所以者何?於色見我、我所、我慢使繫著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故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見我、我所、我慢使繫著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時,有衆多外道出家至羅陀所,共相問訊已,退坐一面,問羅陀言:“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?”
羅陀答言:“於色有漏,障礙、熱惱、憂悲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。受、想、行、識有漏,障礙、熱惱、憂悲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時,衆多外道出家聞是已,心不喜,從座起,訶罵而去。
爾時,羅陀晡時從禪覺,往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。以其上事具白佛言:“世尊!我之所說,將無謗世尊耶?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?不如說說、不如法說、非法次法說耶?”
佛告羅陀:“汝真實說,不謗如來。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,如說說、如法說、法次法說,所以者何?色有漏,有障礙、熱惱、憂悲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。受、想、行、識有漏,障礙、熱惱、憂悲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時,有外道出家至羅陀所,共相問訊已,退坐一面,問羅陀言:“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?”
羅陀答言:“於色貪、恚、癡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。於受、想、行、識,貪、恚、癡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諸外道聞是語已,心不喜,從座起,訶罵而去。
羅陀比丘晡時從禪覺,往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。以其上事具白佛言:“世尊!我之所說,將無謗世尊耶?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?不如說說、不如法說、非法次法說耶?”
佛告羅陀:“汝真實說,不謗如來,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也,如說說、如法說、如法次法說。所以者何?於色貪、恚、癡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。於受、想、行、識,貪、恚、癡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時,有衆多外道出家至羅陀所,共相問訊已,退坐一面,問羅陀言:“汝何故於沙門瞿曇所出家修梵行?”
羅陀答言:“於色欲、愛、喜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。於受、想、行、識,欲、愛、喜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時,諸外道聞是語已,心不喜,從座起,訶罵而去。
羅陀比丘晡時從禪覺,詣佛所,稽首佛足,退坐一面。以其上說具白佛言:“世尊!我之所說,不謗如來耶?不令他人難問詰責墮負處耶?不如說說、不如法說、非法次法說耶?”
佛告羅陀:“汝真實說,不謗如來,不令他人難問訶責墮負處也,如說說、如法說、法次法說。所以者何?於色欲、愛、喜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。於受、想、行、識,欲、愛、喜,彼若盡、離欲、滅、寂、沒故,於如來所出家修梵行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爾時,世尊告羅陀言:“諸所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當觀皆是魔所作。諸所有受、想、行、識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當觀皆是魔所作”。
佛告羅陀:“色爲常耶?爲無常耶?”
答曰:“無常。世尊!”
復問:“若無常者,是苦耶?”
答曰:“是苦。世尊!”
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復問:“羅陀!若無常、苦者,是變易法,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色是我、異我、相在不?”
答曰:“不也,世尊!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”。
佛告羅陀:“若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隂不見是我、是我所故。於諸世間都無所取,無所取故無所著,無所著故自覺涅槃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爾時,世尊告羅陀比丘言:“諸所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皆是死法。所有受、想、行、識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皆是死法”。
佛告羅陀:“色爲常耶?爲無常耶?”
答曰:“無常。世尊!”
復問:“無常者,是苦耶?”
答曰:“是苦。世尊!”
受、想、行、識,爲常耶、爲無常耶?
答曰:“無常。世尊!”
復問:“若無常者,是苦耶?”
答曰:“是苦。世尊!”
復問:“若無常、苦者,是變易法,多聞聖弟子寧(ning4)於中見是我、異我、相在不?”
答曰:“不也,世尊!”
佛告羅陀:“若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隂如實觀察非我、非我所者。於諸世間都無所取,無所取者無所著,無所著故自覺涅槃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
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,白佛言:“世尊!所謂衆生者,云何名爲衆生?”
佛告羅陀:“於色染著纏綿,名曰衆生;於受、想、行、識染著纏綿,名曰衆生”。
佛告羅陀:“我說於色境界當散壞消滅,於受、想、行、識境界當散壞消滅,斷除愛欲,愛盡則苦盡,苦盡者我說作苦邊。譬如聚落中諸小男小女嬉戲,聚土作城郭宅舍,心愛樂著,愛未盡、欲未盡、念未盡、渴未盡,心常愛樂守護,言:‘我城郭,我舍宅。’若於彼土聚愛盡、欲盡、念盡、渴盡,則以手撥足蹈,令其消散。如是,羅陀!於色散壞消滅愛盡,愛盡故苦盡,苦盡故我說作苦邊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
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,往詣佛所,稽首禮足,退坐一面,白佛言:“善哉!世尊!爲我畧說法要,我聞法已,我當獨一靜處,專心思惟,不放逸住。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,身著染衣,正信非家,出家學道,增加精進,修諸梵行,見法自知作證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”。
爾時,世尊告羅陀曰:“善哉!羅陀!能於佛前問如是義。諦聽,善思,當爲汝說。羅陀!當知有身 、有身集、有身滅、有身滅道跡。何等爲有身?謂五受隂。色受隂,受、想、行、識受隂。云何有身集?謂當來有愛,貪、喜俱,於彼彼愛樂,是名有身集。云何有身滅?謂當有愛,喜、貪俱。彼彼愛樂無餘斷、捨、吐、盡、離欲、寂、沒,是名有身盡。云何有身滅道跡?謂八正道。正見、正志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方便、正念、正定,是名有身滅道跡。有身當知,有身集當斷,有身滅當證,有身滅道跡當知當修。羅陀!若多聞聖弟子於有身若知、若斷;有身集若知、若斷;有身滅若知、若證;有身滅道跡若知、若修已。羅陀!名斷愛、離愛、轉結,止慢無間等,究竟苦邊”。
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随喜奉行。從座起,作禮而去。世尊如是教授已,羅陀比丘獨一靜處,專精思惟。所以者何?善男子剃除鬚髮,著染色衣,正信非家,出家學道,增益精進,修諸梵行,見法自知作證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成阿羅漢,心善解脫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爾時,世尊告羅陀比丘言:“諸比丘!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當觀皆是魔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當觀皆是魔。羅陀!於意云何?色爲常耶?爲無常耶?”
答曰:“無常。世尊!”
若無常者,是苦耶?
答曰:“是苦。世尊!”
若無常、苦者,是變易法,多聞聖弟子寧(ning4)於中見我不?
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復如是。是故,羅陀!多聞聖弟子於色生猒,於受、想、行、識生猒,猒故不樂。不樂故解脫,解脫知見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爾時,世尊告羅陀比丘言:“諸所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皆是魔所作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”。
佛告羅陀:“於意云何?色是常耶?爲非常耶?”
答曰:“無常。世尊!”
復問:“若無常者,是苦耶?”
答曰:“是苦。世尊!”
復問:“受、想、行、識爲是常耶?爲無常耶?”
答曰:“無常。世尊!”
復問:“若無常者,是苦耶?”
答曰:“是苦。世尊!”
佛告羅陀:“若無常、苦者,是變易法,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、異我、相在不?”
答曰:“不也,世尊!”
是故,羅陀!多聞聖弟子於色生猒,猒故不樂;於受、想、行、識生猒,猒故不樂。不樂故解脫,解脫知見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第三經亦如是。所異者,佛告羅陀:“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隂,觀察非我、非我所。觀察已,於諸世間都無所取,不取故不著,不著故自覺涅槃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爾時,世尊告羅陀言:“諸所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當觀彼一切皆是死法。受、想、行、識亦復如是”。
餘如前說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爾時,世尊告羅陀言:“諸所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若一切當觀皆是斷法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多聞聖弟子如是觀者,於色生猒,於受、想、行、識生猒,猒故不樂。不樂故解脫,解脫知見,自知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作,自知不受後有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觀察斷法,如是觀察滅法,觀察棄捨法,觀察無常法,觀察苦法,觀察空法,觀察非我法,觀察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法,觀察病法,觀察癰法,觀察剌法,觀察殺法,觀察殺根本法,觀察病、癰、剌、殺、殺根本法。如是諸經,皆如上說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爾時,世尊告羅陀言:“諸所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當觀皆是斷法。觀察已,於色欲貪斷,欲貪斷已,我說心善解脫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比十四經,亦如上說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摩拘羅山。時,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。
爾時,世尊告羅陀言:“諸所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當觀皆是斷法。觀察斷法已,於色欲貪斷,欲貪斷已,我說心善解脫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”。
佛說此經已,羅陀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欲斷五受隂者,當求大師。何等爲五?謂色受隂,受、想、行、識受隂,欲斷此五受隂,當求大師”。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當斷,如是當知、當吐、當息、當捨,亦復如是。如求大師,如是勝師者、順次師者、教誡者、勝教誡者、順次教誡者、通者、廣通者、圓通者、導者、廣導者、究竟導者、說者、廣說者、順次說者、正者、伴者、真知識者、親者、愍者、悲者、崇義者、安慰者、崇樂者、崇觸者、崇安慰者、欲者、精進者、方便者、勤者、勇猛者、固者、強者、堪能者、專者、心不退者、堅執持者、常習者、不放逸者、和合者、思量者、憶念者、覺者、知者、明者、慧者、受者、思惟者、梵行者、念處者、正勤者、如意足者、根者、力者、覺分者、道分者、止者、觀者、念身者、正憶念者,亦復如是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若沙門、婆羅門習於色者,隨魔自在,入於魔手,隨魔所欲,爲魔所縛,不脫魔繫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若沙門、婆羅門不習色。如是沙門、婆羅門不隨魔自在,不入魔手,不隨魔所欲,解脫魔縛,解脫魔繫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”。
佛說是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,習近者、習著者、味者、決定著者、止者、使者、往者、選擇者、不捨者、不吐者,如是等沙門、婆羅門隨魔自在,如上說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若沙門、婆羅門於色不習近者,不隨魔自在,不入魔手,不隨魔所欲,非魔縛所縛,解脫魔繫。不習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”。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乃至吐色,亦復如是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何所有故,何所起?何所繫著,何所見我?令衆生無明所蓋,愛繫其首,長道驅馳,生死輪迴,生死流轉,不知本際?”
諸比丘白佛言:“世尊是法根、法眼、法依。善哉!世尊!唯願哀愍,廣說其義,諸比丘聞已,當受奉行”。
佛告比丘:“諦聽,善思,當爲汝說。諸比丘!色有故,色事起,色繫著,色見我,令衆生無明所蓋,愛繫其首,長道驅馳,生死輪迴,生死流轉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諸比丘!色爲常耶?爲非常耶?”
答曰:“無常。世尊!”
復問:“若無常者,是苦耶?”
答曰:“是苦。世尊!”
如是,比丘!若無常者是苦,是苦有故,是事起、繫著、見我,令衆生無明所蓋,愛繫其頭,長道驅馳,生死輪迴,生死流轉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是故,諸比丘!諸所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、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非我、非異我、不相在,是名正慧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
如是見、聞、覺、識、得、求、憶,隨覺、隨觀,彼一切非我、非異我、不相在,是名正慧。
若有見言有我、有世間、有此世、常、恒、不變易法,彼一切非我、非異我、不相在,是名正慧。
若復有見非此我、非此我所、非當來我、非當來我所,彼一切非我、非異我、不相在,是名正慧。
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、非我所,如是觀者,於佛所狐疑斷,於法、於僧狐疑斷。是名,比丘!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,作身、口、意業,趣三惡道。正使放逸,聖弟子決定向三菩提,七有天人往來,作苦邊。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……如上說。差别者: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、非我所。如是觀者,於苦狐疑斷,於集、滅、道狐疑斷。是名,比丘!多聞聖弟子不復堪任作身、口、意業,趣三惡道……如是廣說,乃至作苦邊。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……。廣說如上。差别者: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、非我所。如是觀者,於佛狐疑斷,於法、僧、苦、集、滅、道狐疑斷……如是廣說,乃至作苦邊。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如是我聞:
一時,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於何所是事有故,何所起,何所繫著,何所見我?諸比丘!令彼衆生無明所蓋,愛繫其首,長道驅馳,生死輪迴,生死流轉,不知本際?”
諸比丘白佛:“世尊是法根、法眼、法依。善哉!世尊!惟願哀愍,廣說其義,諸比丘聞已,當受奉行”。
佛告諸比丘:“諦聽,善思,當爲汝說。諸比丘!色有故,是色事起,於色繫著,於色見我,令衆生無明所蓋,愛繫其首,長道驅馳,生死輪迴,生死流轉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諸比丘!色是常耶?爲非常耶?”
答曰:“無常。世尊!”
復問:“若無常者,是苦耶?”
答曰:”是苦。世尊!”
如是,比丘!若無常者是苦,是苦有故,是事起、繫著、見我,令衆生無明所蓋,愛繫其首,長道驅馳,生死輪迴,生死流轉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
是故,諸比丘!諸所有色,若過去、若未來、若現在,若內、若外,若麤、若細,若好、若醜,若遠、若近,彼一切非我、非異我、不相在。如是觀者,是名正慧。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
如是見、聞、覺、識、求、得,隨憶、隨覺,隨觀,彼一切非我、非異我、不相在,是名正慧。
若有見言有我、有此世、有他世、有常、有恒、不變易,彼一切非我、非異我、不相在,是名正慧。
若復有見非此我、非此我所、非當來我、非當來我所,彼一切非我、非異我、不相在,是名正慧。
若多聞聖弟子於此六見處觀察非我、非我所,如是觀者,於佛狐疑斷,於法、僧狐疑斷。是名,比丘!不復堪任作身、口、意業,趣三惡道。正使放逸,諸聖弟子皆悉決定向於三菩提,七有天人往生,作苦後邊。
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第二經亦如是。差别者,於苦、集、滅、道狐疑斷。
第三經亦如是。差别,佛、法、僧狐疑斷,於苦、集、滅、道狐疑斷。
雜阿含經卷第六
释典文化龙藏法音供养群供养此经一卷
西安释典文化龙藏法音工作室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