増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二
符秦三藏曇摩難提譯
力品第三十八之二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羅閱城耆闍崛(ku1)山中,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汝等見此靈鷲山乎?”
諸比丘對曰:“唯然,見之”。
卿等當知,過去乆逺世時,此山更有異名。汝等復見此廣普山乎?
諸比丘對曰:“唯然,見之”。
汝等當知,過去乆逺,此山更有異名,不與今同。汝等見白墡(shan4)山乎?
諸比丘對曰:“唯然,見之”。
過去乆逺,此山更有異名,不與今同。汝等頗見此負重山乎?
諸比丘對曰:“唯然,見之”。
汝等頗見此仙人窟山乎?
諸比丘對曰:“唯然,見之”。
此山過去乆逺,亦同此名,更無異名。所以然者,此仙人山,恒有神通菩薩,得道羅漢,諸仙人所居之處,又辟支佛亦在中遊戲。我今當說辟支佛名號,汝等諦聽,善思念之。有辟支佛,名阿利吒、婆利吒,審諦童辟支佛、善觀辟支佛、究竟辟支佛、聦明辟支佛、無垢辟支佛、帝奢念觀辟支佛,無減、無形、勝、最勝、漿大、漿雷電光明辟支佛。此比丘!諸辟支佛若如來不出世時,爾時此山中有此五百辟支佛,居此仙人山中。如來在兜術天上欲來生時,淨居天子自來在此,相告:普勑世間,當淨佛土,却後二歲,如來當出現於世。
是時,諸辟支佛聞天人語已,皆騰在虚空,說此偈:
諸佛未出時,此處賢聖居,
自悟辟支佛,恒居此山中。
此名仙人山,辟支佛所居,
仙人及羅漢,終無空缺時。
是時,諸辟支佛即於空中燒身,取般涅槃。所以然者,世無二佛之號,故取滅度耳。一商客中,終無二導師;一國之中,亦無二王;一佛境界,無二尊號。所以然者,過去乆逺,此羅閱城中有王名喜益,彼恒念地獄苦痛,亦念餓鬼、畜生之痛。爾時,彼王便作是念:我今恒憶地獄、畜生、餓鬼之苦痛,我今不宜更入此三惡道中。今宜盡捨國王正位、妻子、僕從,以信堅固,出家學道。
爾時,大王喜益,厭此酸苦,即捨王位,剃除鬚髮,著三法衣,出家學道。在空閑之處,而自剋已,觀五盛隂,觀了無常。所謂此色,此色集,此色盡,痛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,皆悉無常。當觀此五盛隂時,諸可集法,盡是滅法。觀此法已,然後成辟支佛道。
是時,喜益辟支佛已成道果,便說此偈:
我憶地獄苦,畜生五道中,
捨之今學道,獨逝而無憂。
是時,此辟支佛在彼仙人山中。比丘當知,以此方便,知此山中恒有神通菩薩,得道真人,學仙道者,而居其中,是故名曰仙人之山,更無異名。若如來不出現於世時,此仙人山中諸天恒來恭敬。所以然者,斯(这)山中純是真人,無有雜錯者。若彌勒佛降神世時,此諸山名各各別異,此仙人山更無異名。此賢劫之中,此山名亦不異。汝等,比丘!當親近此山,承事恭敬,便當増益諸善功德。如是,比丘!當作是學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汝等專念而自修己(ji3)。云何當專念?於是,比丘!可行知行,舉動、進止、屈伸、俯仰、著衣法則、睡眠、覺寤、或語、或黙,皆悉知時。若復比丘心意專正,彼比丘欲漏未生便不生,已生便滅之;未生有漏使不生,已生令滅之;未生無明漏使不生,已生令滅之。若專念分別六入,終不墮惡道”。
云何六入爲惡道?眼觀此色,若好若醜,見好則喜,見惡不喜。若耳聞聲,若好若醜,聞好則喜,聞不好則不喜。鼻、口、身、意,亦復如是。猶如六種之蟲,性行各異,所行不同。若有人取繩纏縛之,取狗、野狐、獼猴、鱣(zhan1)魚、蛇蚖、飛鳥,皆悉縛之,共繫一處而放之。爾時,六種之蟲各有性行。爾時,狗意中欲起趣村中,野狐意中欲起趣塜間,鱣魚意中欲趣水中,獼猴意中欲向山林之間,毒蛇意中欲入穴中,飛鳥意中欲飛在空。爾時,六種之蟲各各有性,行而不共同。
設復有人取此六種之虫,繫著一處,而不得東、西、南、北。是時,六種之虫雖復動轉,亦不離故處。此內六情,亦復如是,各各有所主,其事不同,所觀別異,若好若醜。
爾時,比丘繫此六情而著一處。是故,諸比丘!當念專精,意不錯亂。是時,弊魔波旬終不得其便,衆善功德,皆悉成就。如是,諸比丘!當念具足眼根,便得二果。於現法中得阿那含果,若得阿羅漢果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波羅柰鹿野園中,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當思惟無常想,廣布無常想。已思惟無常想,廣布無常想,便斷欲愛、色愛、無色愛,盡斷憍慢無明。何以故?昔者過去乆逺世時,有辟支佛名善目,颜貌端正,面如桃華色,視瞻審諦,口作優鉢華香,體作栴檀香”。
是時,善目辟支佛到時(到了食时),著衣持鉢,入波羅柰城乞食。漸漸至大長者家,在門外黙然而立。是時,長者女遥見有道士在門外立,端正無雙,颜貌殊特,世之希有。口作優鉢蓮華香,身作栴檀香,便興欲心,向彼比丘所,便作是說:汝今端正,面如桃華色,世之希有!我今雖處女人,亦復端正,可共合㑹。然我家中饒多珍寳,資財無量,然作沙門,甚爲不易。
是時,辟支佛問曰:“大妹!今爲染著何處(chu4)?”
長者女報曰:“我今正著眼色,又復口中作優鉢華香,身作栴檀香”。
是時,辟支佛舒左手,以右手挑眼著掌中,而告之曰:“所愛眼者,此之謂也。大妹!今日爲著何處?猶如癰(yong1)瘡,無一可貪,然此眼中,亦漏淨,亦漏不淨。大妹當知,眼如浮泡,亦不牢固,幻僞非真,誑惑世人。耳、鼻、口、身、意,皆不牢固,欺詐不真。口是唾器,出不淨之物。純含白骨,身爲苦器,爲摩滅之法,恒盛臭處,諸虫所擾,亦如畫瓶,內盛不淨。大妹!今日爲著何處?是故,大妹!當專其心,思惟此法,幻僞不真。如妹思惟,眼色無常,所有著欲之想,便自消滅。耳、鼻、口、身、意,皆悉無常。思惟此已,所有欲意,自當消除,思惟六入,便無欲想”。
是時,長者女便懷恐懼,即前禮辟支佛足,白辟支佛言:“自今已去,改過修善,更不興欲想。唯願受悔過,如是再三修行”。
辟支佛報曰:“止!止!大妹!此非汝咎,是我宿罪,受此形故,使人見起欲情意。當熟觀眼,此眼非我,亦非彼有,亦非我造,亦非彼爲。乃從無有中而生,已有便自壞敗,亦非徃世、今世、後世,皆由合㑹因縁。所謂合㑹因縁者,縁是有是,此起則起,此無則無,此滅則滅。耳、鼻、口、身、意亦如是,皆悉空寂。是故,大妹!莫著眼色,以不著色,便至安隱之處,無復情欲。如是,大妹!當作是學”。
爾時,辟支佛與彼女人,說四非常之法已,昇在虛空,現十八變,還歸所止。
爾時,彼女人觀眼、耳、鼻、口、身、意,了無所有,便在閑靜處,思惟此法。彼女人復更思惟,六情無主,得四等心,身壞命終,生梵天上。
比丘當知,若思惟無常想,廣布無常想,盡斷欲色、無色愛,憍慢無明,皆悉除盡。是故,比丘!當作是學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波斯匿王告御車人曰:“汝今辦羽葆之車,吾欲出外遊觀”。
是時,彼人受王教勑,即辦羽葆之車,前白王曰:“已嚴駕羽葆之車,王宜知是時”。
波斯匿王將此人便出舍衛城,至彼園觀,觀諸樹木,皆無聲響,亦無人民,寂然空虚。見已,便憶如來說諸法之本。是時,彼人在王後,執扇而扇王:此園果樹木皆無聲響,亦無人民,寂然空虚,我今欲請如來、至真、等正覺在此遊化,然不知如來今爲所在?我欲徃覲。
侍人報曰:“釋種有村,名曰鹿堂,如來在彼遊化”。
波斯匿王告曰:“此鹿堂去此逺近?”
侍人白王:“如來住處去此不逺,計其道里有三由旬”。
是時,波斯匿王告曰:“速辦羽葆之車,我今欲見如來”。
是時,彼人受王教已,即辦駕車,前白王曰:“車今已駕,王知是時”。王即乗車,徃詣彼村。
爾時,衆多比丘輩於露地而經行。是時,王下車至衆多比丘所。到已,頭面禮足,在一面住。是時,王白比丘曰:“如來今爲所在?吾欲見之”。
衆多比丘報曰:“世尊在此講堂中住,可徃見之,勿以爲難。王欲去時,徐舉其足,無令有聲”。是時,波斯匿王還顧視彼侍人。是時,侍人便作是念:王今獨與世尊相見,我應住此。是時,王獨徃至世尊所。爾時,世尊以天眼觀見波斯匿王在門外立。是時,世尊即從座起,與王開門。王見世尊,頭面禮足,自稱姓名:“我是波斯匿王”。三自稱號。
世尊告曰:“汝今是王,我今釋種出家學道”。
時,王白佛:“唯願世尊延壽無窮,使天、人得安”。
世尊告曰:“使大王當延壽無窮,以法治化,莫以非法。諸有以法治化者,皆生天上善處(chu4),正使命終之後,名稱不朽。世人所傳云:昔有國王,以法治化,未曽有枉。設有人民住此王境界,歎王功德,思憶不忘者,王身在天上,増六事功德。云何爲六?一者、天壽;二者、天色;三者、天樂;四者、天神足;五者、天豪;六者、天光。是故,大王!當以法治,莫以非法。我今日身中有此功德,應受天人恭敬禮拜”。
王白佛言:“如來功德應(ying1)受人禮拜”。
世尊告曰:“汝今云何言如來應受人禮拜?”
王白佛言:“如來有六功德,應得受人禮拜。云何爲六?如來正法甚爲和雅,智者所修行,是謂如來初功德,可事可敬”。
復次,如來聖衆極爲和順,法法成就;戒成就、三昧成就、智慧成就、解脫成就、解脫見慧成就。所謂聖衆者,四雙八輩,此是如來聖衆,可敬可貴,世間之大福田,是謂如來第二功德。
復次,如來有四部之衆,所施行法皆習行之,更不重(chong2)受觸擾如來,是謂如來第三功德。
復次,世尊!我見剎利之姓、婆羅門、居士、沙門,高才蓋世,皆來集論議:我等當以此論徃問如來,設彼沙門瞿曇不報此論者,則有缺也。設當能報者,我等當稱其善。是時,四姓來至世尊所,而問此論,或復有黙然者。爾時,世尊與彼說法,彼聞法已,更不復問事,況復欲論,皆師事如來,是謂如來,第四功德。
復次,諸六十二見,欺誑世人,不解正法,由此致愚。然如來能除此諸邪見業,修其正見,是謂第五如來功德。
復次,衆生身、口、意修惡。彼若命終,憶如來功德,離三惡趣,得生天上。正使極惡之人,得生天上,是謂第六如來功德。其有衆生見如來者,皆起恭敬之心,而供養之。
世尊告曰:“善哉!善哉!大王!乃能如來前作師子吼,演如來功德。是故,大王!常當興心向於如來。如是,大王!當作是學”。
爾時,世尊與王波斯匿說微妙之法,使令歡喜。是時,大王聞說法已,即從座起,禮世尊足,便退而去。
王去未乆,佛告比丘:“汝等當持此法供養,善諷誦念。所以然者,此波斯匿王之所說也。汝等亦當與四部衆廣演其義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”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,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。
爾時,阿闍世王告群臣曰:“汝等速駕羽葆之車,吾欲徃見世尊!”
是時,群臣受王教勑,即駕羽葆之車,前白王言:“嚴駕已辦,王宜知時”。
時,王乗羽葆之車,徃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住。爾時,阿闍世王白世尊言:“唯願世尊受我請,在羅閱城九十日夏坐”。
爾時,世尊黙然受王請。是時,王見世尊黙然受請,即從座起,頭面禮足,便退而去。
是時,阿闍世王隨時供養衣被、飲食、牀卧具、病瘦醫藥。
爾時,毗舍離城鬼神興盛,人民死亡,不可稱計。一日之中,死者百數,鬼神羅剎充滿其中,面目黃色,或經三、四日而死者。是時,毗舍離人民恐懼,皆集一處,而共論議:此大城中極爲熾盛,士人豐熟,富樂無限,如彼天宮釋所住處。然今日爲此鬼神所害,盡當死亡,丘荒猶如山野。誰能有此神德,却此灾患?
是時,人民各各自相謂曰:“我等聞有沙門瞿曇,所至到處,衆邪惡鬼不得嬈近。若當如來來至此者,此諸鬼神各自馳散。但今日世尊在此羅閱城中,爲阿闍世所供養,將恐不來此間遊化”。
或復有作是說:“如來有大慈悲,愍念衆生,遍觀一切,未度者使令得度,不捨一切衆生,如母愛子。設當有人請者,如來便來,阿闍世王終不留住。誰能堪任至阿闍世王界,而白世尊云:‘我等城中今遭此厄,唯願世尊,慈愍屈顧!’”。
爾時,有大長者,名曰最大,集在彼衆。是時,諸人語長者曰:“我等聞沙門瞿曇所至到處,諸邪惡鬼,無有能害。若當如來至此間者,便能除此灾患。汝可往世尊所,具白此意,使此城廓永得存在”。
是時,長者黙然從衆人語,即從座起,徃至家中。到已,辦道路行具,將諸使人徃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坐。
爾時,長者白世尊言:“毗舍離城中人民遇此鬼灾,人民之類死亡者衆,計彼城中一日之內,連車載屍,動有百數。唯願世尊,垂愍接度,使彼遗餘,拔擇安處,令得無爲。又聞世尊所至到處,天、龍、鬼神不敢嬈近。願垂屈顧,至彼城中,度彼人民,安處無爲”。
世尊告曰:“我今已受羅閱城阿闍世王請。諸佛世尊,言無有二。若當阿闍世王見聽者,如來當徃”。
最大長者白佛言:“此事甚難,阿闍世王終不放如來使至彼國。所以然者,阿闍世王於我國王,無有毫釐(li2)之善,長夜求方便,欲害彼民。設當阿闍世王見我者,即取我殺,況復得陳此事!若當聞彼國人民爲鬼神所害者,歡喜無量”。
世尊告曰:“勿懷恐懼,汝今徑至王所,而白此事言:‘如來記莂王身,終無虚妄,所言無二。父王無咎,而取害之,當生阿鼻地獄中,經歷一劫。然今日以離此罪,改其過罪,於如來法中,信根成就,縁此德本,得滅此罪,永無有餘。於今身命終,當生拍毱地獄中;於彼命終,當生四天王上;於彼命終,生豔天上;於豔天上命終,生兜術天、化自在天、他化自在天。復還以次來至四天王中。大王當知,二十劫中不墮惡趣,恒在天、人中生。最後受身,以信堅固,剃除鬚髮,著三法衣,出家學道,名曰除惡辟支佛。’彼王聞此語,便當歡喜踊躍,不能自勝,亦當告汝作是語:‘隨汝所求要願,吾不違之’”。
是時,長者白世尊言:“我今當持世尊威神至彼王所”。即從座起,頭面禮足,徃彼王所。
爾時,阿闍世王與諸群臣在髙殿上,有所講論。是時,大長者往至王前,王遥見來,語群臣曰:“若當此人今至此所,汝等欲取何爲?”或有作是說:“我等當取五杌(wu4截断手足等为五处)之”。
或言:“當梟其首”。
阿闍世王言:“汝等催取殺之,不須見吾”。
是時,長者聞此語已,極懷恐懼,尋時髙聲,而作是語:“我是佛之所使”。
王聞佛音已,即下座,右膝著地,向如來所,問彼長者曰:“如來何所教勑?”
長者報曰:“世尊記莂聖王,而無虚妄,所吐言教,終無有二。如來言:‘王取父王害之,縁此罪本當入阿鼻地獄中,經歷一劫。然復尋時改過於如來所,今當生拍毱(ju1)地獄中;於彼命終,當生四天王中;展轉生他化自在天中;還復次來生四天王中,二十劫中不墮三惡趣,流轉天、人之中。最後受身,以信堅固,出家學道,名曰除惡辟支佛,出現於世’”。
王聞此語已,歡喜踊躍,不能自勝,即告大長者曰:“汝今欲求何願,吾當與之”。
長者白王:“所求願者,王勿見違”。
阿闍世王告曰:“汝今但說欲求何願,吾不違之”。
長者白王:“毗舍離城人民遇灾,爲鬼神所害,不可稱計。如今羅剎鬼神極爲暴虐。唯願大王聽放世尊至彼國界,令彼鬼神各各馳散!所以然者,我等曽聞,若如來所至到處,天、龍、鬼神不得其便。唯願大王,聽許世尊至彼國界”。
王聞此語已,便長歎息,告長者曰:“此願極大,非常人所及。汝若當隨吾求城郭、村落、國財、妻子,吾不悋(lin4)之。我不慮汝,當屈顧世尊。然我先已許所求之願,今隨汝意”。
是時,長者極懷歡喜,即從座起,辭王退去。徃至世尊所,白世尊言:“阿闍世王已許放世尊詣彼國界”。
世尊告曰:“汝並在前,如來自當知時”。
是時,長者頭面禮足,繞佛三帀,便退而去。
是時,世尊清旦將諸比丘衆,前後圍遶,出迦蘭陀竹園所,徃詣毗舍離城。爾時,王阿闍世在髙樓上,及將持蓋一人。爾時,王遥見世尊向彼國界,便自歎息,告左右曰:“我等爲(2被)此長者所欺,我今復用活爲?乃使如來出此國界”。
是時,阿闍世王持五百蓋,徃送世尊,恐有塵土坌(ben4)身。羅閱城中,復有五百寳蓋從如來後。是時,釋提桓因知世尊心中所念,復以五百寳蓋在虚空中,恐有塵土坌如來身,及諸河神復持五百寳蓋在虚空中。是時,毗舍離城人民之類,聞世尊今當入城,復持五百寳蓋,前迎世尊。爾時,有二千五百寳蓋懸在空中。
爾時,世尊見此蓋已,即時便笑。此是諸佛世尊常法,設如來笑時,口中便有五色光出,青、黃、白、黑、赤。
侍者阿難見此光明,作此思惟:此是何縁?設世尊笑,必有因縁,事不虚爾。是時,阿難長跪叉手,白世尊言:“如來終不妄笑,笑必當有縁”。
世尊告曰:“汝今見此二千五百寳蓋供養如來乎?”
阿難白佛:“唯然,見之”。
世尊告曰:“若如來不出家學道者,當二千五百世作轉輪聖王,治化人民。以如來出家學道,更不受此寶蓋”。
阿難當知,過去乆逺,有王名善化,治在蜜絺羅國。以法治化,绥納有方,統此閻浮提里地,靡不從令者。爾時,彼王有八萬四千宫人婇女,皆是剎利種姓,第一夫人名曰日光,亦無兒息,用繼嗣者。
是時,彼王便作是念:“我今統此閻浮里地,然今無有兒息”。便向諸山神、樹神、天地神明求有兒息。又未經數日之中,夫人懷妊。是時,日光夫人白王言:“大王當知,我今覺知有身,宜自將護”。復經八、九月,生一男兒,颜貌端正,面如桃華色。夫人見已,極懷歡喜,徃示大王。王見歡喜踊躍,不能自勝,及八萬四千夫人,見生太子,亦各歡喜。
是時,國王召諸群臣國師、道士,使瞻相之,又與立字,使世稱傳。爾時,相師前白王言:“今生太子極爲端正,與世有異,其有見者,莫不愛念,今當立字,名曰愛念”。已立字竟,各還所在。是時,國王愛念太子,未曽離目,即與太子起三時講堂(夏、冬、雨时所适住的楼阁),復以婇女充滿其中,與王太子共相娛樂。
爾時,太子便作是念:“此中婇女,頗有常存不離世間,亦不變易。然觀彼衆中,盡皆無常,無有常存於世者,悉是幻僞,無有真實,使人民之類染著愛樂,皆不知逺離之。我今復用此爲?可捨而學道”。是時,愛念太子即以其日,剃除鬚髮,著三法衣,出家學道。尋即其夜,斷諸結縛,思惟有集之法,皆是磨滅,成辟支佛已,便說此偈:
欲者無常法,變易無實定,
知此爲大患,獨遊不與俱。
是時,辟支佛說此偈已,即飛在虚空,遶彼蜜絺羅城三帀。
是時,國王在髙殿上,及諸宮人共相娛樂。見辟支佛遶城三帀,極懷歡喜,不能自勝:我今太子,騰在虚空,如彼飛鳥。又不知成辟支佛(国王并不知道太子已经成为辟支佛),而告之曰:“兒!今來下至此殿上,與吾共相娛樂”。是時,阿難!彼辟支佛尋下殿上,欲度父毋故。時,王語曰:“太子!今日何爲著此綵衣,又剃鬚髮,與人有異?”辟支佛報曰:“子今所著甚爲竒雅,非常人所習”。時,王報曰:“何縁更不至宮中?”辟支佛言:“自今已後,不復習欲,亦不樂此五欲之中”。時,王語言:“設不樂此五欲中者,在吾後園中住”。
爾時,國王即自至園中,造立屋舍。是時,辟支佛欲度父母故,便住彼園舘中受王供養。經歷數時,便於無餘涅槃界而般涅槃。王取舍利而耶維之,即於彼處立大神寺。是時,王復以餘日往至園中觀看,見彼神寺,彫落壞敗。見已,便作是念:此是我兒神寺,今已彫壞。是時,國王即以己蓋,覆彼神寺上,皆由愛心未盡。
故阿難,莫作是觀。爾時善化王者,即我身是。時,以兒故,以一蓋覆寺上,縁此德本,流轉天、人之間,數百千變爲轉輪聖王,或爲帝釋、梵天。我爾時不知是辟支佛,設我知是辟支佛者,其德不可稱量。若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,更二千五百反作轉輪聖王,治化天下,以成道故,今有此二千五百蓋,自然應現。是謂,阿難!縁此因縁,如來笑耳。承事諸佛,功德乃爾,不可稱計。是故,阿難!當求方便,供養諸佛世尊!如是。阿難!當作是學。
是時,世尊將諸比丘衆,徃詣毗舍離城,住城門中,便說此偈:
今以成如來,世間最第一,
持此至誠語,毗舍離無他。
復以至誠法,得至涅槃界,
持此至誠語,毗舍離無他。
復以至誠僧,賢聖衆第一,
持此至誠語,毗舍離無他。
二足獲安隱,四足亦復然,
行道亦吉祥,來者亦復然。
晝夜獲安隱,無有觸嬈者,
持此至誠語,使毗舍無他。
如來說此語已,是時羅剎、鬼神各自馳走,不安其所,更不復入毗舍離城。諸有疾病之人,各得除愈。
爾時,世尊遊在獼猴池側,國土人民承事供養衣被、飲食、牀卧具、病瘦醫藥,隨其貴賤,各來飯佛及比丘僧,亦受八關齋,不失時節。
是時,毗舍離城內,有六師在彼遊化。所謂六師者:不蘭迦葉、阿夷湍(tuan1)、瞿耶樓、波休迦栴、先比盧持、尼揵子等。是時,六師集在一處,而作是說:“此沙門瞿曇住此毗舍離城,爲(2)人民所供養。然我等不爲人民所供養。我等可徃與彼論議,何者得勝?何者不如?”
不蘭迦葉曰:“諸有沙門、婆羅門不受他語,方更致詰(jie2),此非沙門、婆羅門之法。然此瞿曇沙門不受他語,方更致難(nan4),我等那得與彼論議?”
阿夷湍言:“無施、無受,亦無與者,亦無今世、後世衆生之類,亦無善惡之報”。
瞿耶樓說曰:“在恒水側,殺害人民不可稱計,積肉成山。在恒水左,作諸功德,縁此都無善惡之報”。
波休迦旃言:“正使在恒水左,布施、持戒,隨時供給(ji3),不令有乏,亦復無此福報”。
先比盧持言:“無有言語,亦無言語之報,唯黙然快樂”。
尼揵子曰:“有言語,亦有言語之報。沙門瞿曇亦是人,我等亦是人。瞿曇有所知,我等亦有所知。沙門瞿曇有神足,我等亦有神足。若彼沙門現一神足,我當現二神足;彼現二神足,我現四神足;彼現四,我現八;彼現八,我現十六;彼現十六,我現三十二,恒使増多,終不爲彼屈,足得與捔(jue2)力。設彼不受我等論者,即是彼之咎,人民聞已,不復供養,我等便得供養”。
是時,有比丘尼聞此語云:“六師集在一處,生此論本:沙門瞿曇不受人論,我等足得勝”。是時,輸盧比丘尼飛在虚空,向彼六師,而說此偈:
我師無等倫,最尊無過者,
是彼尊弟子,名曰輸盧尼。
汝設有境界,便與我論議,
我當事事報,汝師子掩鹿。
且捨我尊師,本無如來者,
我今比丘尼,足能降外道。
是比丘尼說此語已,六師尚不能仰視顏色,況與論議。
是時,毗舍離城人民之類,遥見比丘尼在虚空中,共六師而論議。然六師不能報之,各各稱慶,歡喜無量。六師今日屈折於彼。
是時,六師極懷愁憂,出毗舍離城而去,更不入城。
是時,衆多比丘聞輸盧比丘尼與六師共論而得勝,聞已,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以此因縁,具白世尊。世尊告諸比丘:“輸盧比丘尼有大神足,有大威神,智慧多聞。我長夜恒生此念,更無有能與六師共論,唯有如來及此比丘尼”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汝等頗見餘比丘尼能降伏外道,如此比丘尼比乎?”
諸比丘對曰:“不也。世尊!”
世尊告諸比丘:“我聲聞中第一比丘尼能降伏外道,所謂輸盧比丘尼是”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有六細滑更樂入。云何爲六?所謂眼、耳、鼻、口、身、意入,是謂六入。凡夫之人,若眼見色,便起染著之心,不能捨離。彼已見色,極起愛著,流轉生死,無有解時。六情亦復如是,起染著意,不能捨離,由是流轉,無有解時”。
若世尊賢聖弟子,眼見色已,不起染著,無有污心,即能分別此眼是無常之法,苦、空、非身之法。六情亦復如是,不起染污心,分別此六情無常、苦、空、非身之法。當思惟此時,便獲二果,於現法中得阿那含、若阿羅漢。猶如有人極飢,欲修治穀麥,颺(yang2)治令淨,而取食之,除去飢渴,賢聖弟子亦復如是。於此六情,思惟恶露(lu4)不淨,即成道跡,入無餘涅槃界。是故,比丘!當求方便,滅此六情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