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
(上下同卷出六根聚經中)
隋外國沙門菩提登 譯
如是我聞:
一時,婆伽婆一切智人,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,以神通力,示廣博嚴淨無礙道場,與無量無邊諸大衆俱,演說甚深根聚法門。
爾時,㑹中有菩薩名堅淨信,從座而起,整衣服,偏袒右肩,合掌白佛言:「我今於此衆中,欲有所問,諮請世尊,願垂聽許。」
佛言:「善男子!隨汝所問,便可說之。」
堅淨信菩薩言:「如佛先說:『若我去世,正法滅後,像法向盡,及入末世。如是之時,衆生福薄,多諸衰惱,國土數亂,灾害頻起,種種厄難怖懼逼繞。我諸弟子失其善念,唯長貪瞋、嫉妬我慢,設有像似行善法者,但求世間利養名稱,以之爲主,不能專心修出要法。爾時衆生覩世灾亂,心常怯弱,憂畏己身及諸親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。以如此等衆多障礙因縁故,於佛法中鈍根少信,得道者極少,乃至漸漸於三乗中,信心成就者亦復甚尠,所有修學世間禪定,發諸通業,自知宿命者,次轉無有。如是於後,入末法中經乆,得道、獲信、禪定通業等一切全無。』我今爲此未來惡世像法向盡及末法中,有微少善根者,請問如來:設何方便,開化示導,令生信心,得除衰惱?以彼衆生遭值惡時,多障礙故,退其善心,於世間、出世間因果法中,數起疑惑,不能堅心專求善法。如是衆生,可愍可救!世尊大慈,一切種智,願興方便而曉喻之,令離疑網,除諸障礙,信得增長,隨於何乗速獲不退。」
佛告堅淨信言:「善哉!善哉!快問斯事,深適我意。今此衆中,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。汝應以此事而請問之,彼當爲汝建立方便,開示演說,誠汝所願。」
時,堅淨信菩薩復白佛言:「如來世尊,無上大智!何意不說,乃欲令彼地藏菩薩而演說之?」
佛告堅淨信:「汝莫生高下想。此善男子發心已來,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,乆已能度薩婆若海,功德滿足,但依本願自在力故,權巧現化,影應十方;雖復普遊一切刹土常起功業,而於五濁惡世化益偏厚,亦依本願力所熏習故,及因衆生應受化業故也。彼從十一劫來,莊嚴此世界,成熟衆生。是故在斯㑹中,身相端嚴,威德殊勝,唯除如來,無能過者。又於此世界所有化業,唯除遍吉、觀世音等諸大菩薩,皆不能及。以是菩薩本誓願力,速满衆生一切所求,能滅衆生一切重罪,除諸障礙,現得安隱。又是菩薩,名爲善安慰說者。所謂,巧演深法,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乗者,令不怯弱。以如是等因縁,於此世界,衆生渴仰,受化得度,是故我今令彼說之。」
爾時,堅淨信菩薩既解佛意已,尋即勸請地藏菩薩摩訶薩言:「善哉,救世眞士!善哉,大智開士!如我所問:『惡世衆生,以何方便而化導之,使離諸障,得堅固信?』如來今者,爲欲令汝說是方便,宜當知時,哀愍爲說。」
爾時,地藏菩薩摩訶薩語堅淨信菩薩摩訶薩言:「善男子!諦聽,當爲汝說。若佛滅後,惡世之中,諸有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於世間、出世間因果法,未得決定信,不能修學無常想、苦想、無我想、不淨想成就現前,不能勤觀四聖諦法及十二因縁法,亦不勤觀眞如、實際、無生無滅等法;以不勤觀如是法故,不能畢竟不作十惡根本過罪,於三寳功德種種境界不能專信,於三乗數中皆無定向。如是等人,若有種種諸障礙事,増長憂慮,或疑或悔,於一切處心不明了,多求多惱,衆事牽纒,所作不定,思想繞亂,廢修道業。有如是等障難事者,當用木輪相法,占察善惡宿世之業、現在苦樂吉凶等事。縁合故有,縁盡則滅,業集隨心,相現果起,不失不壞,相應不差。如是諦占善惡業報,曉喻自心,於所疑事,以取決了。
「若佛弟子,但當學習如此相法,至心歸依,所觀之事,無不成者。不應棄捨如是之法,而返隨逐世間卜筮、種種占相吉凶等事,貪著樂習。若樂習者,深障聖道。
「善男子!欲學木輪相者,先當刻木如小指許,使長短減於一寸,正中令其四面方平,自餘向兩頭斜漸去之,仰手傍擲,令使易轉,因是義故,說名爲輪。又依此相,能破壞衆生邪見疑網,轉向正道,到安隱處,是故名輪。其輪相者,有三種差别。何等爲三?一者輪相,能示宿世所作善惡業種差别,其輪有十。二者輪相,能示宿世集業乆近、所作强弱、大小差别,其輪有三。三者輪相,能示三世中受報差别,其輪有六。
「若欲觀宿世作善惡業差别者,當刻木爲十輪,依此十輪,書記十善之名,一善主在一輪,於一面記;次以十惡書對十善,令使相當,亦各記在一面。言十善者,則爲一切衆善根本,能攝一切諸餘善法。言十惡者,亦爲一切衆惡根本,能攝一切諸餘惡法。
「若欲占此輪相者,先當學至心緫禮十方一切諸佛,因即立願:『願令十方一切衆生,速疾皆得親近供養,諮受正法。』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,因即立願:『願令十方一切衆生,速疾皆得受持讀誦,如法修行,及爲他說。』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,因即立願:『願令十方一切衆生,速疾皆得親近供養,發菩提心,至不退轉。』後應學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,因即立願:『願令十方一切衆生,速得除滅惡業重罪,離諸障礙,資生衆具悉皆充足。』如是禮已,隨所有香華等,當修供養。
「修供養者,憶念一切佛法僧寳,體常遍满,無所不在。願令以此香華,等同法性,普熏一切諸佛刹土,施作佛事。又念十方一切供具,無時不有。我今當以十方所有一切種種香華瓔珞、幢旛寳蓋、諸珍妙飾、種種音樂、燈明燭火、飲食衣服、卧具湯藥,乃至盡十方所有一切種種莊嚴供養之具,憶想遥擬,普共衆生奉獻供養。常念一切世界中,有修供養者,我今隨喜;若未修供養者,願得開導,令修供養。又願我身,速能遍至一切刹土,於一一佛法僧所,各以一切種莊嚴供養之具,共一切衆生等持奉獻,供養一切諸佛法身、色身、舍利、形像、浮圖廟塔、一切佛事,供養一切所有法藏及說法處,供養一切賢聖僧衆;願共一切衆生,修行如是供養已,漸得成就六波羅蜜、四無量心,深知一切法本來寂靜、無生無滅、一味平等、離念清淨、畢竟圎满。
「又應别復係心供養我地藏菩薩摩訶薩,以當稱名,若黙誦念,一心告言:『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。』如是稱名,满足至千;經千念已,而作是言:『地藏菩薩摩訶薩,大慈大悲!惟願護念我及一切衆生,速除諸障,増長淨信,令今所觀稱實相應。』作此語已,然後手執木輪,於淨物上而傍擲之。如是欲自觀法,若欲觀他,皆亦如是應知。
「占其輪相者,隨所現業,悉應一一諦觀思驗;或純具十善,或純具十惡,或善惡交雜,或純善不具,或純惡不具,如是業因種類不同,習氣果報各各别異,如佛世尊餘處廣說。應當憶念思惟觀察,所現業種與今世果報所經苦樂、吉凶等事及煩惱業習,得相當者,名爲相應;若不相當者,謂不至心,名虚謬也。
「若占輪相,其善惡業俱不現者,此人已證無漏智心,專求出離,不復樂受世間果報,諸有漏業展轉微弱,更不増長,是故不現。又純善不具、純惡不具者,此二種人,善惡之業所有不現者,皆是微弱未能牽果,是故不現。
「若當來世佛諸弟子,已占善惡果報得相應者,於五欲衆具得稱意時,勿當自縱以起放逸,即應思念:『由我宿世如是善業故,今獲此報。我今乃可轉更進修,不應休止。』若遭衆厄種種衰惱不吉之事繞亂憂怖,不稱意時,應當甘受,無令疑悔,退修善業,即當思念:『但由我宿世如是惡業故,今獲此報。我今應當悔彼惡業,專修對治及修餘善,無得止住懈怠放逸,轉更増集種種苦聚。』是名占察初輪相法。
「善男子!若欲占察過去徃昔集業乆近、所作强弱、大小差别者,當復刻木爲三輪,以身、口、意各主一輪,書字記之。又於輪正中,一面書一畫,令麤長使徹畔;次第二面書一畫,令細短使不至畔;次第三面,作一傍刻如畫,令其麤深;次第四面,亦作傍刻,令使細淺。當知善業莊嚴猶如畫飾,惡業衰害猶如損刻。其畫長大者,顯示積善來乆,行業猛利,所作増上。其畫細短者,顯示積善來近,始習基鈍,所作微薄。其刻麤深者,顯示習惡來乆,所作増上,餘殃亦厚。其刻細淺者,顯示退善來近,始習惡法,所作之業未至増上,或雖起重惡,已曽改悔,此謂小惡。
「善男子!若占初轉相者,但知宿世所造之業善惡差别,而不能知積習乆近,所作之業强弱大小,是故須占第二輪相。若占第二輪相者,當依初輪相中所現之業,若屬身者,擲身輪相;若屬口者,擲口輪相;若屬意者,擲意輪相。不得以此三輪之相一擲通占,應當隨業主念,一一善惡依所屬輪,别擲占之。
「復次,若占初輪相中,唯得身之善,於此第二輪相中得身惡者,謂無至心,不得相應,名虚謬也。又復不相應者,謂占初輪相中,得不殺業,及得偷盗業,意先主觀不殺業,而於第二輪相中得身惡者,名不相應。
「復次,若觀現在從生以來,不樂殺業,無造殺罪,但意主殺業,而於此第二輪相中得身大惡者,謂名不相應。自餘口意中業不相應義,亦如是應知。
「善男子!若未來世諸衆生等,欲求度脫生老病死,始學發心修習禪定、無相智慧者,應當先觀宿世所作惡業多少,及以輕重。若惡業多厚者,不得即學禪定智慧,應當先修懴悔之法。所以者何?此人宿習惡心猛利故,於今現在必多造惡,毀犯重禁;以犯重禁故,若不懴悔令其清淨,而修禪定、智慧者,則多有障礙,不能尅獲,或失心錯亂,或外邪所惱,或納受邪法,増長惡見。是故當先修懴悔法,若戒根清淨,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,則離諸障。
「善男子!欲修懴悔法者,當住靜處,隨力所能莊嚴一室,内置佛事及安經法,懸繒旛蓋,求集香華,以修供養,澡沐身體,及洗衣服,勿令臭穢。於晝日分,在此室内,三時稱名,一心敬禮過去七佛及五十三佛。次隨十方面,一一緫歸,擬心遍禮一切諸佛所有色身、舍利、形像、浮圖廟塔、一切佛事。次復緫禮十方三世所有諸佛,又當擬心遍禮十方一切法藏,次當擬心遍禮十方一切賢聖,然後更别稱名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。
「如是禮已,應當說所作罪,一心仰告:『惟願十方諸大慈尊,證知護念,我今懴悔,不復更造。願我及一切衆生,速得除滅無量劫來十惡、四重、五逆、顚倒、謗毀三寳一闡提罪。』
「復應思惟:『如是罪性,但從虚妄顚倒心起,無有定實而可得者,本唯空寂。願一切衆生速達心本,永滅罪根。』
「次應復發勸請之願:『願令十方一切菩薩,未成正覺者,願速成正覺;若已成正覺者,願常住在世,轉正法輪,不入涅槃。』
「次當復發隨喜之願:『願我及一切衆生,畢竟永捨嫉妬之心,於三世中一切刹土,所有修學一切功德及成就者,悉皆隨喜。』
「次當復發廻向之願:『願我所修一切功德,資益一切諸衆生等,同趣佛智,至涅槃城。』
「如是發廻向願已,復徃餘靜室,端坐一心,若稱誦、若黙念我之名號。當減省睡眠,若惽蓋多者,應於道塲室中旋遶誦念。
「次至夜分時,若有燈燭光明事者,亦應三時恭敬供養,悔過發願;若不能辦光明事者,應當直在餘靜室中,一心誦念。日日如是行懴悔法,勿令懈廢。若人宿世逺有善基,暫時遇惡因縁而造惡法,罪障輕微,其心猛利,意力强者,經七日後,即得清淨,除諸障礙。如是衆生等,業有厚薄,諸根利鈍差别無量,或經二七日後而得清淨,或經三七日,乃至或經七七日後而得清淨。若過去現在俱有増上種種重罪者,或經百日而得清淨,或經二百日,乃至或經千日而得清淨。若極鈍根,罪障最重者,但當能發勇猛之心,不顧惜身命想,常勤稱念,晝夜旋遶,減省睡眠,禮懴發願,樂修供養,不懈不廢,乃至失命,要不休退;如是精進,於千日中必獲清淨。
「善男子!若欲得知清淨相者,從始修行過七日後,應當日日於晨朝旦,以第二輪相具安手中,頻三擲之,若身口意皆純善者,名得清淨。如是未來諸衆生等,能修行懴悔者,從先過去乆逺以來,於佛法中各曽習善,隨其所修何等功德,業有厚薄種種别異,是故彼等得清淨時,相亦不同。或有衆生得三業純善時,即更得諸餘好相。或有衆生得三業善相時,於一日一夜中,復見光明遍满其室;或聞殊特異好香氣,身意快然;或作善夢,夢見佛色身來爲作證,手摩其頭,歎言:『善哉!汝今清淨,我來證汝。』或夢見菩薩身來爲作證,或夢見佛形像放光而爲作證。
「若人未得三業善相,但先見聞如此諸事者,則爲虚妄誑惑詐僞,非善相也。若人曽有出世善基,攝心猛利者,我於爾時,隨所應度而爲現身,放大慈光,令彼安隱,離諸疑怖;或示神通種種變化,或復令彼自憶宿命所經之事、所作善惡;或復隨其所樂,爲說種種深要之法,彼人即時於所向乗,得決定信,或漸證獲沙門道果。
「復次,彼諸衆生,若雖未能見我化身轉變說法,但當學至心,使身口意得清淨相已,我亦護念,令彼衆生速得消滅種種障礙,天魔波旬不來破壞,乃至九十五種外道邪師、一切鬼神,亦不來亂,所有五蓋展轉輕微,堪能修習諸禪智慧。
「復次,若未來世諸衆生等,雖不爲求禪定智慧出要之道,但遭種種衆厄,貧窮困苦,憂惱逼迫者,亦應恭敬禮拜供養,悔所作惡,恒常發願;於一切時、一切處,勤心稱誦我之名號,令其至誠,亦當速脫種種衰惱,捨此命已,生於善處。
「復次,未來之世,若在家、若出家諸衆生等,欲求受清淨妙戒,而先已作増上重罪,不得受者,亦當如上修懴悔法,令其至心,得身口意善相已,即應可受。若彼衆生欲習摩訶衍道,求受菩薩根本重戒,及願緫受在家出家一切禁戒,所謂攝律儀戒、攝善法戒、攝化衆生戒——而不能得善好戒師,廣解菩薩法藏先修行者,應當至心於道場内,恭敬供養,仰告十方諸佛菩薩,請爲師證,一心立願,稱辯戒相,先說十根本重戒,次當緫舉三種戒聚,自誓而受,此亦得戒。
「復次,未來世諸衆生等,欲求出家,及已出家,若不能得善好戒師,及清淨僧衆,其心疑惑,不得如法受於禁戒者,但能學發無上道心,亦令身、口、意得清淨已,其未出家者,應當剃髮,被服法衣,如上立願,自誓而受菩薩律儀三種戒聚,則名具獲波羅提木叉出家之戒,名爲比丘、比丘尼,即應推求聲聞律藏,及菩薩所習摩德勒伽藏,受持讀誦,觀察修行。
「若雖出家,而其年未满二十者,應當先誓願受十根本戒,及受沙彌、沙彌尼所有别戒。旣受戒已,亦名沙彌、沙彌尼,即應親近供養給侍先舊出家學大乗心具受戒者,求爲依止之師,請問教戒,修行威儀,如沙彌、沙彌尼法。若不能值如是之人,唯當親近菩薩所修摩德勒伽藏,讀誦思惟,觀察修行,應勤供養佛法僧寳。
「若沙彌尼年已十八者,亦當自誓受毗尼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之法,及遍學比丘尼一切戒聚。其年若满二十時,乃可如上緫受菩薩三種戒聚,然後得名比丘、比丘尼。
「若彼衆生,雖學懴悔,不能至心,不獲善相者,設作受想,不名得戒。」
爾時,堅淨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薩摩訶薩言:「所說至心者,差别有幾種?何等至心,能獲善相?」
地藏菩薩摩訶薩言:「善男子!我所說至心者,略有二種。何等爲二?一者、初始學習,求願至心;二者、攝意專精,成就勇猛,相應至心。得此第二至心者,能獲善相。此第二至心,復有下、中、上三種差别。何等爲三?一者、一心,所謂係想不亂,心住了了;二者、勇猛心,所謂專求不懈,不顧身命;三者、深心,所謂與法相應,究竟不退。若人修習此懴悔法,乃至不得下至心者,終不能獲清淨善相。是名說占第二輪法。
「善男子!若欲占察三世中受報差别者,當復刻木爲六輪,於此六輪,以一二三、四五六、七八九、十十一十二、十三十四十五、十六十七十八等數,書字記之,一數主一面,各三面,令數次第不錯不亂。當知如此諸數,皆從一數而起,以一爲本。如是數相者,顯示一切衆生六根之聚,皆從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一實境界而起,依一實境界以之爲本。所謂依一實境界故,有彼無明;不了一法界,謬念思惟,現妄境界,分别取著,集業因縁,生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根;以依内六根故,對外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等六塵,起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識;以依六識故,於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中,起違想、順想、非違非順等想,生十八種受。
「若未來世佛諸弟子,於三世中所受果報,欲決疑意者,應當三擲此第三輪想,占計合數,依數觀之,以定善惡。
「如是所觀三世果報善惡之相,有一百八十九種。何等爲一百八十九種?
「一者、求上乗得不退。
「二者、所求果現當證。
「三者、求中乗得不退。
「四者、求下乗得不退。
「五者、求神通得成就。
「六者、修四梵得成就。
「七者、修世禪得成就。
「八者、所欲受得妙戒。
「九者、所曽受得戒具。
「十者、求上乗未住信。
「十一者、求中乗未住信。
「十二者、求下乗未住信。
「十三者、所觀人爲善友。
「十四者、隨所聞是正法。
「十五者、所觀人爲惡友。
「十六者、隨所聞非正教。
「十七者、所觀人有實德。
「十八者、所觀人無實德。
「十九者、所觀義不錯謬。
「二十者、所觀義是錯謬。
「二十一者、有所誦不錯謬。
「二十二者、有所誦是錯謬。
「二十三者、所修行不錯謬。
「二十四者、所見聞是善相。
「二十五者、有所證爲正實。
「二十六者、有所學是錯謬。
「二十七者、所見聞非善相。
「二十八者、有所證非正法。
「二十九者、有所獲邪神持。
「三十者、所能說邪智辯。
「三十一者、所玄知非人力。
「三十二者、應先習觀智道。
「三十三者、應先習禪定道。
「三十四者、觀所學無障礙。
「三十五者、觀所學是所宜。
「三十六者、觀所學非所宜。
「三十七者、觀所學是宿習。
「三十八者、觀所學非宿習。
「三十九者、觀所學善増長。
「四十者、觀所學方便少。
「四十一者、觀所學無進趣。
「四十二者、所求果現未得。
「四十三者、求出家當得去。
「四十四者、求聞法得教示。
「四十五者、求經卷得讀誦。
「四十六者、觀所作是魔事。
「四十七者、觀所作事成就。
「四十八者、觀所作事不成。
「四十九者、求大富財盈满。
「五十者、求官位當得獲。
「五十一者、求壽命得延年。
「五十二者、求世仙當得獲。
「五十三者、觀學問多所達。
「五十四者、觀學問少所達。
「五十五者、求師友得如意。
「五十六者、求弟子得如意。
「五十七者、求父母得如意。
「五十八者、求男女得如意。
「五十九者、求妻妾得如意。
「六十者、求同伴得如意。
「六十一者、觀所慮得和合。
「六十二者、所觀人心懷恚。
「六十三者、求無恨得歡喜。
「六十四者、求和合得如意。
「六十五者、所觀人心歡喜。
「六十六者、所思人得㑹見。
「六十七者、所思人不復㑹。
「六十八者、所請喚得來集。
「六十九者、所憎惡得離之。
「七十者、所愛敬得近之。
「七十一者、觀欲聚得和集。
「七十二者、觀欲聚不和集。
「七十三者、所請喚不得來。
「七十四者、所期人必當至。
「七十五者、所期人住不來。
「七十六者、所觀人得安吉。
「七十七者、所觀人不安吉。
「七十八者、所觀人已無身。
「七十九者、所望見得覩之。
「八十者、所求覔得見之。
「八十一者、求所聞得吉語。
「八十二者、所求見不如意。
「八十三者、觀所疑即爲實。
「八十四者、觀所疑爲不實。
「八十五者、所觀人不和合。
「八十六者、求佛事當得獲。
「八十七者、求供具當得獲。
「八十八者、求資生得如意。
「八十九者、求資生少得獲。
「九十者、有所求皆當得。
「九十一者、有所求皆不得。
「九十二者、有所求少得獲。
「九十三者、有所求得如意。
「九十四者、有所求速當得。
「九十五者、有所求乆當得。
「九十六者、有所求而損失。
「九十七者、有所求得吉利。
「九十八者、有所求而受苦。
「九十九者、觀所失求當得。
「一百者、觀所失求不得。
「一百一者、觀所失自還得。
「一百二者、求離厄得脫難。
「一百三者、求離病得除愈。
「一百四者、觀所去無障礙。
「一百五者、觀所去有障礙。
「一百六者、觀所住得安止。
「一百七者、觀所住不得安。
「一百八者、所向處得安快。
「一百九者、所向處有厄難。
「一百一十者、所向處爲魔網。
「一百一十一者、所向處難開化。
「一百一十二者、所向處可開化。
「一百一十三者、所向處自獲利。
「一百一十四者、所遊路無惱害。
「一百一十五者、所遊路有惱害。
「一百一十六者、君民惡饑饉起。
「一百一十七者、君民惡多疾疫。
「一百一十八者、君民好國豐樂。
「一百一十九者、君無道國灾亂。
「一百二十者、君修德灾亂滅。
「一百二十一者、君行惡國將破。
「一百二十二者、君修善國還立。
「一百二十三者、觀所避得度難。
「一百二十四者、觀所避不脫難。
「一百二十五者、所住處衆安隱。
「一百二十六者、所住處有障難。
「一百二十七者、所依聚衆不安。
「一百二十八者、閑靜處無諸難。
「一百二十九者、觀怪異無損害。
「一百三十者、觀怪異有損害。
「一百三十一者、觀怪異精進安。
「一百三十二者、觀所夢無損害。
「一百三十三者、觀所夢有損害。
「一百三十四者、觀所夢精進安。
「一百三十五者、觀所夢爲吉利。
「一百三十六者、觀障亂速得離。
「一百三十七者、觀障亂漸得離。
「一百三十八者、觀障亂不得離。
「一百三十九者、觀障亂一心除。
「一百四十者、觀所難速得脫。
「一百四十一者、觀所難乆得脫。
「一百四十二者、觀所難受衰惱。
「一百四十三者、觀所難精進脫。
「一百四十四者、觀所難命當盡。
「一百四十五者、觀所患大不調。
「一百四十六者、觀所患非人惱。
「一百四十七者、觀所患合非人。
「一百四十八者、觀所患可療治。
「一百四十九者、觀所患難療治。
「一百五十者、觀所患精進差。
「一百五十一者、觀所患乆長苦。
「一百五十二者、觀所患自當差。
「一百五十三者、觀所患向醫堪能治。
「一百五十四者、觀所療是對治。
「一百五十五者、所服藥當得力。
「一百五十六者、觀所患得除愈。
「一百五十七者、所向醫不能治。
「一百五十八者、觀所療非對治。
「一百五十九者、所服藥不得力。
「一百六十者、觀所患命當盡。
「一百六十一者、從地獄道中來。
「一百六十二者、從畜生道中來。
「一百六十三者、從餓鬼道中來。
「一百六十四者、從阿脩羅道中來。
「一百六十五者、從人道中而來。
「一百六十六者、從天道中而來。
「一百六十七者、從在家中而來。
「一百六十八者、從出家中而來。
「一百六十九者、曽值佛供養來。
「一百七十者、曽親供養賢聖來。
「一百七十一者、曽得聞深法來。
「一百七十二者、捨身已入地獄。
「一百七十三者、捨身已作畜生。
「一百七十四者、捨身已作餓鬼。
「一百七十五者、捨身已作阿脩羅。
「一百七十六者、捨身已生人道。
「一百七十七者、捨身已爲人王。
「一百七十八者、捨身已生天道。
「一百七十九者、捨身已爲天王。
「一百八十者、捨身已聞深法。
「一百八十一者、捨身已得出家。
「一百八十二者、捨身已值聖僧。
「一百八十三者、捨身已生兜率天。
「一百八十四者、捨身已生淨佛國。
「一百八十五者、捨身已尋見佛。
「一百八十六者、捨身已住下乗。
「一百八十七者、捨身已住中乗。
「一百八十八者、捨身已獲果證。
「一百八十九者、捨身已入上乗。
「善男子!是名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别之相。如此占法,隨心所觀主念之事,若數合與意相當者,無有乖錯。若其所擲所合之數,數與心所觀主念之事不相當者,謂不至心,名爲虚謬。其有三擲而皆無所見者,此人則名已得無所有也。
「復次,善男子!若自發意,觀於他人所受果報,事亦同爾。若有他人不能自占,而來求請欲使占者,應當籌量觀察自心,不貪世間,内意清淨,然後乃可如上歸敬,修行供養,至心發願而爲占察。不應貪求世間名利,如行師道,以自妨亂。又若内心不清淨者,設令占察而不相當,但爲虚謬耳。
「復次,若未來世諸衆生等,一切所占不獲吉善,所求不得,種種憂慮逼惱怖懼時,應當晝夜常勤誦念我之名字。若能至心者,所占則吉,所求皆獲,現離衰惱。」
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
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製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