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六
符秦三藏曇摩難提譯
等見品第三十四
聞如是:
一時,尊者舍利弗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,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。
爾時,衆多比丘到舍利弗所,共相問訊,在一面坐。爾時,衆多比丘白舍利弗言:“戒成就比丘 當思惟何等法?”
舍利弗報言:“戒成就比丘 當思惟五盛隂無常,爲苦、爲惱、爲多痛畏。亦當思惟苦、空、無我。云何爲五?所謂色隂、痛隂、想隂、行隂、識隂。爾時,戒成就比丘思惟此五盛隂,便成須陀洹道”。
比丘白舍利弗言:“須陀洹比丘當思惟何等法?”
舍利弗報言:“須陀洹比丘 亦當思惟此五盛隂爲苦、爲惱、爲多痛畏。亦當思惟苦、空、無我。諸賢當知。若須陀洹比丘思惟此五盛隂時,便成斯陀含果”。
諸比丘問曰:“斯陀含比丘 當思惟何等法?”
舍利弗報言:“斯陀含比丘 亦當思惟此五盛隂爲苦、爲惱、爲多痛畏。亦當思惟苦、空、無我。爾時,斯陀含比丘當思惟此五盛隂時,便成阿那含果”。
諸比丘問曰:“阿那含比丘 當思惟何等法?”
舍利弗報言:“阿那含比丘 亦當思惟此五盛隂爲苦、爲惱、爲多痛畏。亦當思惟五盛隂苦、空、無我。爾時,阿那含比丘 當思惟此五盛隂時,便成阿羅漢”。
諸比丘問曰:“阿羅漢比丘 當思惟何等法?”
舍利弗報言:“汝等所問,何甚過乎?阿羅漢比丘所作已過,更不造行。有漏心得解脫,不向五趣生死之海,更不受有,有所造作。是故,諸賢!持戒比丘,須陀洹、斯陀含、阿那含,當思惟此五盛陰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”。
爾時,諸比丘聞舍利弗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婆羅柰仙人鹿野苑中。
爾時,如來成道未久,世人稱之爲大沙門。爾時,波斯匿王新紹王位。是時,波斯匿王便作是念:“我今新紹王位,先應取釋種(zhong3)家女。設與我者,乃適我心,若不見與我者,當以力徃逼之”。爾時,波斯匿王即告一臣曰:“往至迦毘羅衛至釋種家,持我名字,告彼釋種云:‘波斯匿王問訊興居輕利,致問無量’。又語(yu4)彼釋:‘吾欲取釋種女,設與我者,抱德永已,若見違者,當以力相逼’”。
爾時,大臣受王教勑,徃迦毗羅衛國。爾時,迦毗羅衛釋種(zhong3)五百人,集在一處。是時,大臣即徃至五百釋種所,持波斯匿王名字,語(yu4)彼釋種言:“波斯匿王問訊慇懃,興居輕利,致意無量。吾欲取釋種之女,設與吾者,是其大幸,若不與者,當以力相逼”。
時,諸釋種聞此語(yu3)已,極懷瞋恚:“吾等大姓,何縁當與婢子結親?”其衆中或言當與,或言不可與。
爾時,有一釋集彼衆中,名摩呵男,語(yu4)衆人言:“諸賢,勿共瞋恚。所以然者,波斯匿王爲人暴惡,設當波斯匿王來者,壞我國界。我今躬自當徃與波斯匿王相見,說此事情”。
時,摩呵男家中婢生一女,面貌端正,世之希有。時,摩呵男沐浴此女,與著好衣,載羽葆車,送與波斯匿王,又白王言:“此是我女,可共成親”。
時,波斯匿王得此女 極懷歡喜,即立此女爲第一夫人。時,此夫人未經數日,而身懷妊,復經八九月生一男兒,端正無雙,世所殊特。時,波斯匿王集諸相師與此太子立字。
時,諸相師問訊王已,即白王言:“大王當知,求夫人時,諸釋共諍,或言當與,或言不可與,使彼此流離,今當立名,名曰毗流離”。相師立號已,各從座起而去。
時,波斯匿王愛此流離太子,未曾去目前(未曾离开其眼前)。然 流離太子年向八歲,王告之曰:“汝今已大,可詣迦毗羅衛 學諸射術”。
是時,波斯匿王給諸使人,使乗大象,徃詣釋種家,至摩呵男舍,語(yu4)摩呵男言:“波斯匿王使我至此學諸射術,唯願祖父母 事事教授”。
時,摩訶男報言:“欲學術者,善可習之”。是時,摩訶男釋種集五百童子,使共學術。時,流離太子與五百童子共學射術。
爾時,迦毗羅衛城中新起一講堂,天及人民、魔、若魔天 不在此講堂中住。時,諸釋種(zhong3)各各自相謂言:“今此講堂成來未乆,畫彩已竟,猶如天宮,而無有異。我等先應請如來於中供養及比丘僧,令我等受福無窮。然後我等當入此堂,長夜之中受福無窮。是時,釋種即於堂上敷種種坐具,懸繒旛蓋,香汁灑地,燒衆名香,復儲好水,燃諸明燈。是時,流離太子將五百童子徃至講堂所,即昇師子之座。時,諸釋種見之,極懷瞋恚,即前捉臂,逐出門外,各共罵之:此是婢子,諸天、世人未有居中者,此婢生物敢入中坐?復捉流離太子,撲之著地。是時,流離太子即從地起,長歎息而視後。是時,有梵志子,名曰好苦。是時,流離太子語(yu4)好苦梵志子曰:此諸釋種取我毀辱乃至於斯,設我後紹王位時,汝當告我此事”。
是時,好苦梵志子報曰:“如太子教”。時,彼梵志子日三時 白太子曰:“憶釋所辱”。便說此偈:
一切歸於盡,果熟亦當墮,
合㑹必當散,有生必有死。
是時,波斯匿王隨壽在世,後取命終,便立流離太子爲王。是時,好苦梵志徃至王所,而作是說:“王當憶本釋所毀辱”。
是時,流離王報曰:“善哉!善哉!善憶本事”。是時,流離王興起瞋恚,告群臣曰:“今人民主者爲是何人?”
群臣報曰:“大王!今日之所統領”。流離王報曰:“汝等速嚴駕,集四部兵,吾欲徃征釋種”。
諸臣對曰:“如是。大王!”。是時,群臣受王教(jiao4)令,即雲集四種之兵。是時,流離王將四部之兵,徃至迦毗羅越。
爾時,衆多比丘聞流離王徃征釋種,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立,以此因縁具白世尊。
是時,世尊聞此語(yu3)已,即徃逆流離王,便在一枯樹下,無有枝葉,於中結加趺坐。是時,流離王遥見世尊在樹下坐,即下車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立。
爾時,流離王白世尊言:“更有好樹,樹枝繁茂,尼拘留 之等,何故在此枯樹下坐?”
世尊告曰:“親族之蔭,故勝外人”。
是時,流離王便作是念:“今日世尊故爲親族,然我今日應還本國,不應徃征迦毗羅越”。是時,流離王即辭還退。
是時,好苦梵志復白王言:“王當憶本爲釋所辱”。
是時,流離王聞此語(yu3)已,復興瞋恚:“汝等速嚴駕,集四部兵,吾欲徃征迦毗羅越”。
是時,群臣即集四部之兵,出舍衛城,徃詣迦毗羅越征伐釋種。
是時,衆多比丘聞已,徃白世尊:“今流離王興兵衆,徃攻釋種”。
爾時,世尊聞此語(yu3)已,即以神足,徃在道側,在一枯樹下坐。時,流離王遥見世尊在樹下坐,即下車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立。爾時,流離王白世尊言:“更有好樹,不在彼坐,世尊今日何故在此枯樹下坐?”
世尊告曰:“親族之蔭,勝外人也”。
是時,世尊便說此偈:
親族之蔭涼,釋種出於佛,
盡是我枝葉,故坐斯樹下。
是時,流離王復作是念:“世尊今日出於釋種,吾不應徃征,宜可齊此還歸本土”。是時,流離王即還舍衛城。
是時,好苦梵志復語王曰:“王當憶本釋種所辱”。
是時,流離王聞此語(yu3)已,復集四種兵出舍衛城,詣迦毗羅越。
是時,大目揵連聞流離王徃征釋種,聞已,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立。爾時,目連白世尊言:“今日流離王集四種兵,徃攻釋種。我今堪任使流離王及四部兵,擲著他方世界”。
世尊告曰:“汝豈能取釋種宿緣,著他方世界乎?”
時,目連白佛言:“實不堪任,使宿因縁,著他方世界”。
爾時,世尊語(yu4)目連曰:“汝還(huan2)就坐”。
目連復白佛言:“我今堪任移此迦毘羅越,著虛空中”。
世尊告曰:“汝今堪能移釋種宿縁 著虚空中乎?”
目連報言:“不(fou3)也,世尊!”
佛告目連:“汝今還就本位”。
爾時,目連復白佛言:“唯願聽許 以鐵籠 䟽覆迦毗羅越城上”。
世尊告曰:“云何,目連!能以鐵籠 䟽覆釋宿縁乎?”
目連白佛:“不(fou3)也,世尊!”
佛告目連:“汝今還就本位,釋種今日宿縁已熟,今當受報”。
爾時,世尊便說此偈:
欲使空爲地,復使地爲空,
本縁之所繫,此縁不腐敗。
是時,流離王徃詣迦毗羅越。時,諸釋種聞流離王 將四部之衆 來攻我等,復集四部之衆,一由旬中 徃逆流離王。是時,諸釋一由旬內,遥射流離王。或射耳孔,不傷其耳;或射頭髻,不傷其頭:或射弓壞,或射弓弦,不害其人;或射鎧器,不傷其人;或射牀座,不害其人;或射車壞輪,不傷其人;或壞幢麾,不害其人。是時,流離王見此事已,便懷恐怖,告群臣曰:“汝等觀此箭爲從何來?”
群臣報曰:“此諸釋種,去此一由旬中 射箭使來”。
流離王報言:“彼設發心欲害我者,普當死盡,宜可於中,還歸舍衛”。
是時,好苦梵志前白王言:“大王勿懼,此諸釋種皆共持戒,蟲尚不害,況害人乎!今宜前進,必壞釋種”。
是時,流離王漸漸前進向彼釋種。是時,諸釋退入城中。時,流離王在城外而告之曰:“汝等速開城門。若不爾者,當盡取汝殺之”。
爾時,迦毗羅越城有釋童子,年向十五,名曰舍摩。聞流離王今在門外,即著鎧持仗至城上,獨與流離王兵共鬪。是時,舍摩童子多殺害兵衆,各各馳散,並作是說:“此是何人?爲是天耶?爲是鬼神耶?遥見如似小兒”。
是時,流離王便懷恐怖,即入地孔中而避之。
時,釋種聞壞流離王衆。是時,諸釋即呼舍摩童子而告之曰:“汝年幼小,何故辱我等門戶?豈不知諸釋修行善法乎?我等尚不能害蟲,況復人命乎?我等亦能壞此軍衆,一人敵萬人。然我等復作是念:然 殺害衆生,不可稱計。世尊亦作是說:“夫人殺害人命,死入地獄。若生人中,壽命極短”。汝速去,不復住此”。
是時,舍摩童子即出國去,更不入迦毗羅越城。
是時,流離王復至門中語(yu4)彼人曰:“速開城門,不須稽留”。
是時,諸釋自相謂言:“可與開門,爲不可乎?”
爾時,弊魔波旬在釋衆中作一釋形,告諸釋言:“汝等速開城門,勿共受困於今日”。
是時,諸釋即與開城門。是時,流離王即告群臣曰:“今此釋衆人民極多,非刀劒所能害盡,盡取埋脚地中,然後使暴象蹈殺”。
爾時,群臣受王教勅,即以象蹈殺之。
時,流離王勑群臣曰:“汝等速選好面手 釋女五百人”。
時,諸臣受王教令,即選五百端正女人,將詣王所。
是時,摩訶男釋至流離王所,而作是說:“當從我願”。
流離王言:“欲何等願?”
摩訶男曰:“我今沒(mo4)在水底,隨我遲疾,使諸釋種並得逃走。若我出水,隨意殺之”。流離王曰:“此事大佳”。
是時,摩訶男釋即入水底,以頭髮繫樹根 而取命終。
是時,迦毗羅越城中諸釋,從東門出,復從南門入;或從南門出,還從北門入;或從西門出,而從北門入。是時,流離王告群臣曰:“摩訶男父何故隱在水中,如今不出?”
爾時,諸臣聞王教令,即入水中,出摩訶男,已取命終。爾時,流離王以見摩訶男命終,時王方生悔心:“我今祖父已取命終,皆由愛親族故。我先不知當取命終,設當知者,終不來攻伐此釋”。
是時,流離王殺九千九百九十萬人,流血成河,繞迦毗羅越城,徃詣尼拘留園中。是時,流離王語(yu4)五百釋女言:“汝等慎莫愁憂,我是汝夫,汝是我婦,要當相接”。
是時,流離王便舒手捉一釋女,而欲弄之。
時,女問曰:“大王欲何所爲?”
時,王報言:“欲與汝情通”。
女報王曰:“我今何故與婢生種情通”。
是時,流離王甚懷瞋恚,勑群臣曰:“速取此女,刓(wan2)其手足,著深坑中”。
諸臣受王教令,刓其手足,擲著坑中。及五百女人皆罵王言:“誰持此身與婢生種共交通?”
時,王瞋恚盡取五百釋女,刓其手足,著深坑中。是時,流離王悉壞迦毗羅越城已,還舍衛城。
爾時,祇陀太子在深宮中與諸妓女共相娛樂,是流離王聞作妓聲,即便問之:“此是何音聲乃至於斯?”
群臣報言:“此是祇陀王子在深宮中,作倡妓樂(yue4),而自娛樂(le4)”。
時,流離王即勑御者:“汝回此象 詣祇陀王子所”。
是時,守門人遥見王來而白王言:“王小徐行,祇陀王子今在宮中五樂(le4)自娛,勿相觸嬈”。是時,流離王即時拔劒,取守門人殺之。
是時,祇陀王子聞流離王在門外住,竟不辭諸妓女,便出在外,與王相見:“善來,大王!可入小停駕”。
時,流離王報言:“豈不知吾與諸釋共鬪乎?”
祇陀對曰:“聞之”。
流離王報言:“汝今何故與妓女遊戲而不佐我耶?”
祇陀王子報言:“我不堪任殺害衆生之命”。
是時,流離王極懷瞋恚,即復拔劒斫殺祇陀王子。是時,祇陀王子命終之後,生三十三天中,與五百天女共相娛樂。
爾時,世尊以天眼 觀祇陀王子以取命終,生三十三天,即便說此偈:
人天中受福,祇陀王子德,
爲善後受報,皆由現報故。
此憂彼亦憂,流離二處憂,
爲惡後受惡,皆由現報故。
當依福祐功,前作後亦然,
或獨而爲者,或復人不知。
作惡有知惡,前作後亦然,
或獨而爲者,或復人不知。
人天中受福,二處(chu4)俱受福,
爲善後受報,皆由現報故。
此憂彼亦憂,爲惡二處憂,
爲惡復受報,皆由現報故。
是時,五百釋女自歸,稱喚如來名號。如來於此生 亦從此間出家學道,而後成佛。然佛今日永不見憶,遭此苦惱,受此毒痛。世尊何故而不見憶?
爾時,世尊以天耳清徹,聞諸釋女稱怨向佛。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汝等盡來,共觀迦毗羅越,及看諸親命終”。
比丘對曰:“如是。世尊!”
爾時,世尊將諸比丘出舍衛城,往至迦毗羅越。時,五百釋女遥見世尊將諸比丘來,見已,皆懷慚愧。
爾時,釋提桓因及毗沙門天王在世尊後而扇。爾時,世尊還顧語(yu4)釋提桓因言:“此諸釋女皆懷慚愧”。
釋提桓因報言:“如是,世尊!”是時,釋提桓因即以天衣覆此五百女身體上。
爾時,世尊告毗沙門天王曰:“此諸女人飢渴日乆,當作何方宜?”
毗沙門王白佛言:“如是。世尊!”
時,毗沙門天王即辦自然天食,與諸釋女 皆悉充足。
是時,世尊漸與諸女說微妙法:“所謂諸法,皆當離散,會有別離。諸女當知,此五盛隂皆當受此苦痛諸惱,墮五趣中。夫受五隂之身,必當受此行報。已有行報,便當受胎,已受胎分,復當受苦樂之報。設當無五盛隂者,便不復受形。以無形像,則無有生;以無有生,則無有老;以無有老,則無有病;以無有病,則無有死;以無有死,則無有合會別離之惱。是故,諸女!當念此五陰成敗之變。所以然者,以知五陰,則知五欲;以知五欲,則知愛法;以知愛法,則知染著之法。知此衆事已,則不復受胎,以不受胎,則無生、老、病、死”。
爾時,世尊與衆釋女 漸說此法,所謂論者:施論、戒論、生天之論,欲不淨想,出要爲樂。爾時,世尊觀此諸女心開意解,諸佛世尊常所說法:苦、集、盡、道。爾時世尊盡與彼說之。爾時,諸女諸塵垢盡,得法眼淨,各於其所,而取命終,皆生天上。
爾時,世尊詣城東門,見城中煙火洞然,即時而說此偈:
一切行無常,生者必有死,
不生則不死,此滅爲最樂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汝等盡來徃詣尼拘留園中就坐”。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此是尼拘留園,我昔在中與諸比丘廣說其法,如今空墟,無有人民。昔日之時,數千萬衆於中得道,獲法眼淨。自今已後,如來更不復至此間”。
爾時,世尊與諸比丘說法已,各從座起而去,徃舍衛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今流離王及此兵衆 不乆在世,却後七日,盡當磨滅”。
是時,流離王聞世尊所記:“流離王及諸兵衆,却後七日,盡當銷滅”。聞以恐怖,告群臣曰:“如來今已記之云:‘流離王不乆在世,却後七日及兵眾 盡當沒滅。’汝等觀外境,無有盜賊、水火灾變來侵國者,何以故?諸佛如來語(yu3)無有二,所言終不異”。
爾時,好苦梵志白王言:“王勿恐懼,今外境無有盜賊畏難,亦無水火灾變。今日大王快自娛樂”。
流離王言:“梵志當知,諸佛世尊,言無有異”。
時,流離王使人數日,至七日頭,王 大歡喜踊躍,不能自勝。將諸兵衆及諸婇女,徃阿脂羅河側而自娛樂,即於彼宿。是時,夜半有非時雲起,暴風疾雨,時,流離王及兵衆盡爲水所漂,皆悉銷滅,身壞命終,入阿鼻地獄中。復有天火燒城內宮殿。
爾時,世尊以天眼觀見流離王及四種兵爲水所漂,皆悉命終,入地獄中。
爾時,世尊便說此偈:
作惡爲極甚,皆由身口行,
爾身亦受惱,壽命亦促短。
設在家中時,爲火之所燒,
若其命終時,必生地獄中。
爾時,衆多比丘白世尊言:“流離王及四部兵,今已命終,爲生何處?”
世尊告曰:“流離王者,今入阿鼻獄中”。
諸比丘白世尊言:“今此諸釋昔日作何因縁,今爲流離王所害?”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昔日之時,此羅越城中有捕魚村。時世極飢儉,人食草根,一斗金贸一斗米。時,彼村中有大池水,又復饒魚(鱼很多)。時,羅越城中人民之類,徃至池中而捕魚食之。當於爾時,水中有二種魚:一名拘璅 (gou1suo3),二名兩舌。是時,二魚各相謂言:‘我等於此衆人,先無過失,我是水性之蟲,不處(chu3)乾(gan1)地,此人民之類,皆來食噉我等。設前世時,少有福德者,其當用報怨’”。
爾時,村中有小兒年向八歲,亦不捕魚,復非害命。然後? (shou1)魚在岸上者,皆悉命終,小兒見已,極懷歡喜。
比丘當知,汝等莫作是觀。爾時,羅越城中人民之類,豈異人乎?今釋種是也。爾時,拘璅魚者,今流離王是也。爾時,兩舌魚者,今好苦梵志是也。爾時,小兒見魚在岸上而笑者,今我身是也。爾時,釋種坐取魚食,由此因縁,無數劫中入地獄中,今受此對。我爾時坐見而笑之,今患頭痛,如似石?(ya1),猶如以頭戴須彌山。所以然者,如來更不受形,已捨衆行,度諸厄難,是諸,比丘!由此因縁今受此報。諸比丘當護身、口、意行,當念恭敬,承事梵行人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當知天子欲命終時,有五未曽有瑞應而現在前。云何爲五?一者、華冠自萎,二者、衣裳垢圿(jia2),三者、身體汗臭,四者、不樂本座,五者、天女星散。是謂天子當命終時,有此五瑞應。爾時,天子極懷愁憂,搥胷喚呌(jiao4)。爾時,諸天子來至此天子所,語(yu4)此天子言:‘汝今將來可生善處(chu4),已生善處,快得善利,已得善利,當念安處善業。’爾時,諸天而教授之”。
爾時,有一比丘白世尊言:“三十三天云何得生善處?云何快得善利?云何安處善業?”
世尊告曰:“人間於天則是善處,得善利者,生正見家,與善知識從事,於如來法中得信根,是謂名爲 快得善利。彼云何名為安處善業?於如來法中,而得信根,剃除鬚髮,以信堅固,出家學道。彼已學道,戒性具足,諸根不缺,飲食知足,恒念經行,得三達明,是謂名爲安處善業”。
爾時,世尊便說此偈:
人爲天善處,良友爲善利,
出家爲善業,有漏盡無漏。
比丘當知,三十三天著於五欲,彼以人間爲善趣。於如來得出家,爲善利 而得三達。所以然者,諸佛世尊皆出人間,非由天而得也。是故,比丘!於此命終當生天上。
爾時,彼比丘白世尊:“云何比丘當生善趣?”
世尊告曰:“涅槃者,即比丘善趣。汝今,比丘!當求方便,得至涅槃。如是,比丘!當作是學”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沙門出家,有五毀辱之法。云何爲五?一者、頭髮長,二者、爪長,三者、衣裳垢圿,四者、不知時宜,五者、多有所論。所以然者,多有論說比丘復有五事。云何爲五?一者、人不信言,二者、不受其教,三者、人所不喜見,四者、妄言,五者、鬪亂彼此。是謂多論說之人有此五事。比丘!當除此五,而無邪想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”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爾時,世尊與諸比丘五百人俱。
爾時,頻婆娑羅王勑諸群臣:“速嚴駕羽葆之車,吾欲至舍衛城,親覲世尊”。
是時,群臣聞王教勑,即駕羽葆之車,前白王言:“嚴駕已訖,王知是時”。
爾時,頻婆娑羅王乗羽葆之車,出羅越城,徃詣舍衛城。漸至祇桓精舍,歩入祇桓精舍。夫水灌頭王法有五威容,悉捨之一面,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坐。
爾時,世尊漸與說微妙之法。爾時,王聞法已,白世尊言:“唯願如來當在羅越城夏坐!亦當供給(ji3)衣被飲食,牀敷卧具,病瘦醫藥”。
爾時,世尊黙然受頻婆娑羅王請。是時,王已見世尊黙然受請,即從座起,頭面禮足,遶三帀,便退而去,還詣羅越城入於宮中。
爾時,頻婆娑羅王在閑靜處,便生此念:我亦堪任供養如來及比丘僧,盡其形壽,衣被飲食,牀敷卧具,病瘦醫藥。但當愍其下劣。是時,頻婆娑羅王尋告群臣曰:“我昨日而生此念:我能盡形壽供養如來及比丘僧,衣被飲食,牀敷卧具,病瘦醫藥。然復當愍諸下劣。汝等各各相率,次第飯如來諸賢,長夜受福無窮”。爾時,摩竭國王即於宮門前起大講堂,復辦種種食具。
爾時,世尊出舍衛國,及將五百比丘,漸漸人間遊化,至羅越城迦蘭陀竹園所。是時,頻婆娑羅王 聞世尊來至迦蘭陀竹園中,尋時(随时)乗羽葆之車,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坐。爾時,頻婆娑羅王白世尊言:“我在閑靜之處,便生此念:如我今日能供辦衣被飲食,牀敷卧具,病瘦醫藥。但念下劣之家。即告群臣:汝等各各供辦飯食之具,次第飯佛。云何,世尊!此是其宜?爲非其宜?”
世尊告曰:“善哉!善哉!大王!多所饒益,爲天世人而作福田”。
爾時,頻婆娑羅王白世尊言:“唯願世尊明日就宮中食”。
爾時,頻婆娑羅王已見世尊黙然受請。時,王尋起,頭面禮足,便退而去。
爾時,世尊明日清旦,著衣持鉢,入城至王宮中,各次第坐。爾時,王給(ji3)以百味食,手自斟酌,歡喜不亂。爾時,頻婆娑羅王見世尊食訖,除去鉢器,更取卑座,在如來前坐。
爾時,世尊漸與王說微妙之法,令發歡喜之心。爾時,世尊與諸大王及群臣之類,說微妙之法,所謂論者:施論、戒論、生天之論,欲不淨想,婬爲穢惡,出要爲樂。
爾時,世尊已知彼衆生 心意開解,無復狐疑。諸佛世尊常所說法:苦、習、盡、道。爾時,世尊盡與說之。當於座上六十餘人諸塵垢盡,得法眼淨。六十大臣及五百天人諸塵垢盡,得法眼淨。
爾時,世尊即與頻婆娑羅王及諸人民說此頌偈:
祠祀火爲上,書中頌爲最,
王爲人中尊,衆流海爲原,
星中月照明,光明日爲上。
上下及四方,諸所有萬物,
天及世人民,佛爲最尊上,
欲求其福者,當供養於佛。
爾時,世尊說此偈已,便從座起而去。爾時,羅越城中人民之類,隨其貴賤,從家多少,飯佛及比丘僧。
爾時,世尊在迦蘭陀竹園中住,國界人民靡(mi3)不供養者。爾時,羅越城中諸梵志等,次應作食。是時,彼梵志集在一處,各作此論:吾等各各出二兩金錢,以供食具。
爾時,羅越城中有梵志,名曰雞頭,極爲貧匱,趣自存活,無金錢可輸,便為諸梵志所驅逐,使出衆中。
是時,雞頭梵志還至家中,而告其婦:“卿今當知,諸梵志等所見驅逐,不聽在衆。所以然者,由無金錢故”。
時,婦報言:“還入城中,隨人舉債(借钱),必當得之”。又語(yu4)其主:“七日之後,當相報償。設不償者,我身及婦,沒(mo4)爲奴婢”。
是時,梵志隨其婦言,即入城中,處處求索,了不能得。還至婦所,而告之曰:“吾所在求索 了不能得,當如之何?”
時,婦報曰:“羅越城東 有大長者,名 不奢蜜多羅,饒財多寳,可徃至彼,而求請之。見與二兩金錢,七日之後,自當相還。設不償者,我身及婦,沒爲奴婢”。
是時,梵志從婦受語(yu3),徃語(yu4)不奢蜜多羅,從求金錢:“不過七日,自當相還。若不相還者,我與婦 沒身爲奴婢”。是時,不奢蜜多羅即與金錢。
是時,雞頭梵志持此金錢,還詣婦所,而告之曰:“已得金錢,當何方宜?”
時,婦報言:“可持此錢,衆中輸之”。
時,彼梵志即持金錢,徃衆中輸之,諸梵志語(yu4)此梵志曰:“我等辦具已訖,可持此金錢還歸所在,不須住此衆中”。
時,彼梵志即還到舍,以此因縁,向婦說之。其婦報言:“我等二人共至世尊所,自宣微意”。
爾時,梵志即將其婦至世尊所,共相問訊,在一面坐。又復,其婦禮如來足,在一面坐。爾時,梵志以此因縁,具白世尊。爾時,世尊告梵志曰:“汝今可爲如來及比丘僧 辦具飲食”。
爾時,梵志還顧熟視其婦。時,婦報曰:“但隨佛教,不足疑難”。
爾時,梵志即從座起,前白佛言:“唯願世尊及比丘衆 當受我請”。
是時,世尊黙然受梵志請。
爾時,釋提桓因在世尊後,叉手侍焉。爾時,世尊回顧謂釋提桓因:“汝可佐此梵志 共辦食具”。
釋提桓因白佛言:“如是。世尊!”
爾時,毗沙門天王去如來不逺,將諸鬼神眾 不可稱計,遥扇世尊。是時,釋提桓因語(yu4)毗沙門天王曰:“汝亦可佐此梵志 辦此食具”。
毗沙門報曰:“甚善。天王!”
是時,毗沙門天王前至佛所,頭面禮足,遶佛三帀,自隱其形,化作人像,領五百鬼神 供辦食具。是時,毗沙門天王勑諸鬼神:“汝等速徃至栴檀林中 而取栴檀。著鐵厨中,爾時厨中有五百鬼神於中作食”。
時,釋提桓因告自在天子曰:“毗沙門今日已造鐵厨,與佛、比丘僧作飲食。汝今可化作講堂,使佛、比丘僧於中 得飲食”。
自在天子報曰:“此事甚佳”。是時,自在天子聞釋提桓因語(yu3),去羅越城不逺,化作七寳講堂。所謂七寳者:金、銀、水晶、瑠璃、碼碯、赤珠、硨磲。復化作四梯陛 (bi4):金、銀、水晶、瑠璃。金梯陛上,化作銀樹,銀梯陛上,化作金樹,金根、金莖、金枝、金葉。若復金梯陛上,化作金葉銀枝,水晶梯陛上,化作瑠璃樹,亦各雜種,不可稱計。復以雜寶,而廁其間,復以七寳,而覆其上,周帀四面,懸好金鈴,然彼鈴聲皆出八種之音。復化作好牀座,敷以好褥,懸繒旛蓋,世所希有。爾時,以牛頭栴檀 然火作食,羅越城側十二由旬,香?遍滿其中。
是時,摩竭國王告諸群臣:“我生長深宮,初不聞此香,羅越城側 何縁聞此好香”。
群臣白王:“此是雞頭梵志在食厨中,然天旃檀香,是其瑞應”。
是時,頻婆娑羅王勑諸群臣:“速嚴駕羽葆之車,吾欲徃至世尊所,問訊此縁”。
是時,諸臣報王:“如是,大王!”
頻婆娑羅王即徃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立。爾時,國王見此鐵厨中有五百人作食,見已,便作是語(yu3):“此是何人所作飲食?”
時,諸鬼神以人形報曰:“雞頭梵志請佛及比丘僧 而供養之”。
是時,國王復遥見髙廣講堂,問侍人曰:“此是何人所造講堂?昔所未有,爲誰所造?”
群臣報曰:“不知此縁”。
是時,頻婆娑羅王作是念:“我今可至世尊所,而問此義。然佛世尊無事不知,無事不見”。
時,摩竭國頻婆娑羅王徃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坐。爾時,頻婆娑羅王白世尊言:“昔日不見此髙廣講堂,今日見之。昔日不見此鐵厨,今日見之。將是何物?爲是誰變?”
世尊告曰:“大王當知,此是毗沙門天王所造鐡㕑,及自在天子作是講堂”。
是時,摩竭國王即於座上悲泣交集,不能自 勝。世尊告曰:“大王!何故悲泣乃至於斯”。
時,頻婆娑羅王白佛言:“不敢悲泣,但念後生民人不覩聖興,當來之人慳著財物,無有威德,尚不聞此奇寳之名,何況見乎!今蒙如來有奇特之變,出現於世,是故悲泣”。
世尊告曰:“當來之世,國王、人民實不覩(du3)此變”。
爾時,世尊即與國王說法,使發歡喜之心。王聞法已,即從座而去。
是時,毗沙門天王即於其日 語(yu4)雞頭梵志曰:“汝舒右手”。是時,雞頭即舒右手,毗沙門天王即授與金鋌 (ding4),又告之曰:“以此金鋌,投于地上”。
是時,梵志即投于地上,乃成百千兩金。毗沙門天王報曰:“汝持此金鋌入城中,買種種飯食,持來此間”。
是時,梵志受天王教,即持此金入城,買種種飯食,持來㕑所。是時,毗沙門天王沐浴梵志,與著種種衣裳,手執香火,教白:“時到,今正是時,願尊屈顧”。
是時,梵志即受其教,手執香爐,而白時至,唯願屈顧”。
爾時,世尊已知時至,著衣持鉢,將諸比丘衆徃至講堂所,各次第坐,及比丘尼衆 亦次第坐。是時,雞頭梵志見飲食極多,然衆僧復少,前白世尊言:“今日飲食極爲豐多,然比丘僧少,不審云何?”
世尊告曰:“汝今,梵志!手執香爐,上髙臺上,向東、南、西、北,並作是說:諸釋迦文佛弟子得六神通,漏盡阿羅漢者,盡集此講堂”。
梵志白言“如是,世尊!”是時,梵志從佛受教,即上樓上,請諸漏盡阿羅漢。是時,東方有二萬一千阿羅漢,從東方來詣此講堂。南方二萬一千,西方二萬一千,北方二萬一千阿羅漢集此講堂。爾時,講堂上有八萬四千阿羅漢集此一處。
是時,頻婆娑羅王將諸群臣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 及禮比丘僧。是時,雞頭梵志見比丘僧已,歡喜踊躍,不能自勝。以飯食之具,飯佛及比丘僧,手自斟酌,歡喜不亂。然故有遺餘之食,是時,雞頭梵志前白佛言:“今飯佛及比丘僧,故有遺餘飲食在”。
世尊告曰:“汝今可請佛及比丘僧七日中供養”。
梵志對曰:“如是,瞿曇!”是時,雞頭梵志即前長跪,白世尊言:“今請佛及比丘僧七日供養,自當供給(ji3)衣被飲食,牀敷卧具,病瘦醫藥”。
爾時,世尊黙然受請。
爾時,大衆之中有比丘尼,名舍鳩利。是時,比丘尼白世尊言:“我今心中生念:頗有釋迦文佛弟子 漏盡阿羅漢不集此乎?又以天眼觀東方界,南方、西方、北方皆悉觀之。靡不來者,皆悉雲集。今此大會,純是羅漢真人雲集”。
世尊告曰:“如是,舍鳩利。如汝所言,此之大會純是真人,東、西、南、北無不集者”。爾時,世尊以此因縁,告諸比丘:“汝等頗見比丘尼中天眼徹覩,如此比丘尼等乎?”
諸比丘對曰:“不見也。世尊!”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我聲聞中第一弟子,天眼第一者,所謂舍鳩利比丘尼是”。
時,雞頭梵志七日之中供養聖衆 衣被飲食,牀敷卧具,病瘦醫藥,復以香華散如來上。是時,此華在空中化作七寳交露臺。是時,梵志見交露臺已,歡喜踊躍,不能自勝,前白佛言:“唯願世尊,聽在道次,得作沙門”。
爾時,雞頭梵志即得爲道,已得爲道,諸根寂靜,自修其志。除去睡眠,設眼見色,亦不起想念。其眼根 亦無惡想,流馳諸念,而護眼根。若耳聞聲,鼻嗅香,舌知味,身知細滑,不起細滑之想,意知法亦然。是時,便滅五結蓋,覆弊人心者,令人無智慧。亦無殺害之意,而淨其心,不殺,不念殺,不教人殺,手不執刀杖,起仁慈之心,向一切衆生。除去不與取,不起盜心,而淨其意。恒有施心於一切众生,亦使不盜。已不婬泆,亦復教人使不婬泆,恒修梵行,清淨無瑕穢,於梵行中,而淨其心。亦不妄語,亦不教人使行妄語,恒念至誠,無有虚詐誑惑世人,於中而淨其心。復不兩舌,亦不教人使兩舌。若此聞語(yu3)不傳至彼,設彼聞語不傳至此,於中而淨其意。於食知足,不著氣味,不著榮色,不著肥白,但欲支其形體,使全其命。欲除故痛,使新者不生,得修行道,長處無為之地。猶如有男女,以脂膏塗瘡者,但欲除愈故也。此亦如是,所以於食知足者,欲使故痛除愈,新者不生。
或復是時,達曉行道,不失時節,不失三十七道品之行。或坐、或行,除去睡眠之蓋。或初夜時,或坐或行,除去睡眠之蓋。或中夜時,右脇著地,脚脚相累,繫意在明。彼復以後夜時,或坐、或經行,而淨其意。是時,飲食知足,經行不失時節,除去欲不淨想,無諸惡行,而遊初禪。有覺有觀,息念待歡樂,而遊二禪。無有樂,護念清淨,自知身有樂,諸賢所求護念清淨者,而遊三禪。彼苦樂以滅,無有愁憂,無苦無樂,護念清淨,遊於四禪。
彼以三昧心,清淨無瑕穢,亦得無所畏。復得三明,自憶無數世事,彼便憶過去之事。若一生、二生、三生、四生、五生、十生、二十生、三十生、四十生、五十生、百生、千生、萬生、數千萬生,成劫、敗劫、成敗之劫。我曾生彼處,姓某、字某,食如此之食,受如是苦樂,壽命長短,彼生此死,死此生彼,因縁本末,皆悉知之。彼復以三昧心清淨無瑕穢,得無所畏,觀衆生類生者、死者。彼復以天眼觀衆生類,生者、死者,善趣、惡趣,善色、惡色,若好、若醜,隨行所種,皆悉知之。或有衆生類 身、口、意行惡,誹謗賢聖,造邪業本,身壞命終,生地獄中。或復有衆生 身、口意行善,不誹謗賢聖,身壞命終,生善處天上。復以清淨天眼 觀衆生類若好、若醜,善趣、惡趣,善色、惡色,皆悉知之,得無所畏,復施心盡漏,後觀此苦,如實知之。此是苦,此是苦集、苦盡、苦出要,如實知之。彼作是觀已,欲漏心、有漏心、無明漏心 得解脫。已得解脫,便得解脫智,生死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更不復受胎,如實知之。是時,雞頭梵志便成阿羅漢。
爾時,尊者雞頭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世間五事,最不可得。云何爲五?應喪之物 欲使不喪者,此不可得;滅盡之法 欲使不盡者,此不可得;夫老之法 欲使不老者,此不可得,夫病之法 欲使不病者,此不可得也;夫死之法 欲使不死者,此不可得。是謂,比丘!有此五事最不可得。若如來出世,若如來不出世,此法界恒住如故,而不朽敗。有喪滅之聲,生、老、病、死,若生、若逝,皆歸於本。是謂,比丘!此五難得之物”。
當求方便,修行五根。云何為五?所謂信根、精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是謂,比丘!行此五根已,便成須陀洹。家家 ,一種,轉進成斯陀含。轉進滅五結使,成阿那含,於彼般涅槃不來此世。轉進有漏盡,成無漏心解脫、智慧解脫,自身作證,而自遊化,更不復受胎,如實知之。當求方便,除前五事,修後五根。如是,比丘!當作是學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今有五人,不可療治。云何爲五?一者、諛諂之人不可療治;姦邪之人不可療治;惡口之人不可療治;嫉妬之人不可療治;無反復之人不可療治。是謂,比丘!有此五人不可療治”。
爾時,世尊便說此偈:
姦邪惡口人,嫉妬無反復,
此人不可療,智者之所棄。
是故,諸比丘!常當學正意,除去嫉妬,修行威儀,所說如法,當知反復。識其恩養,小恩常不忘,何況大者,勿懷慳貪,又不自譽,復不毀他人。如是,比丘!當作是學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“昔者,釋提桓因告三十三天曰:‘若諸賢與阿須倫共鬪時,設阿須倫不如者,諸天得勝汝等捉毗摩質多羅阿須倫,將(1捉拿)來至此,身爲五繫。’是時,毗摩質多羅阿須倫,復告諸阿須倫曰:‘卿等!今日與諸天共鬪,設得勝者,便捉釋提桓因,縛送此間。’比丘當知。爾時,二家共鬪,諸天得勝,阿須倫不如。是時,三十三天躬捉毘摩質多羅阿須倫王,束縛其身,將(1)詣釋提桓因所,著中門外,自觀被五繫”。
是時,毗摩質多羅阿須倫王便作是念:此諸天法正,阿須倫所行非法,我今不樂阿須倫,便當即住此諸天宮。是時,以生此念言:諸天法正,阿須倫非法,我欲住此間。作此念已。是時,毗摩質多羅阿須倫王便自覺知身無縛繫,五欲而自娛樂。設毗摩質多羅阿須倫王生此念已,言:“諸天非法,阿須倫法正,我不用此三十三天,還欲詣阿須倫宮”。是時,阿須倫王身被五繫,五欲娛樂,自然消滅。
比丘當知,纏縛之急,莫過此事,魔之所縛,復甚於斯。設興結使 ,魔已被縛;若不興结使,魔已得脫。毁人魔被縛,不毁人魔,不被縛,動魔被縛,不動魔不被縛。是故,諸比丘!當求方便,使心不被縛,樂閑靜之處。所以然者,此諸結使是魔境界。若有比丘在魔境界者,終不脫生、老、病、死,不脫愁、憂、苦、惱。我今說此苦際。若復比丘心不移動,不著結使,便脫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愁、憂、苦、惱,我今說此苦際。是故,比丘!當學無有結使,越出魔界。如是,比丘!當作是學。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尊者阿難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立。是時,阿難白世尊言:“夫言盡者,名何等法言盡乎?”
世尊告曰:“阿難!色者無爲,因縁而有此名。無欲、無爲,名滅之法。彼盡者,名曰滅盡。痛、想、行、識,無爲、無作,皆是摩滅之法。無欲、無汙,彼滅盡者,故名滅盡。阿難當知,此五盛隂無欲、無作,爲摩滅法。彼滅盡者,名爲滅盡。此五盛隂永以滅盡,更不復生,故名滅盡”。
是時,尊者阿難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生漏梵志徃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坐。是時,生漏梵志白世尊言:“云何,瞿曇!有何因縁,有何宿行,使此人民之類 有盡、有滅、有減少者?本爲城廓,今日已壞,本有人民,今日丘荒”。
世尊告曰:“梵志!欲知由此人民所行非法故,使本有城郭,今日摩滅,本有人民,今日丘荒,皆由生民慳貪結縛,習行愛欲之所致故。使風以不時,雨以不時,所種根栽,不得長大,其中人民,死者盈路。梵志當知,由此因緣,使國毀壞,民不熾盛。
復次,梵志!人民之類,所行非法,便有雷電霹靂自然之應。天降雹雨,壞敗生苗,爾時人民,死者難計。復次,梵志!人民之類所行非法,共相爭競。或以手拳相加,瓦石相擲,各各自喪其命。復次,梵志!彼人民之類已共諍競,不安其所,國主不寧,各興兵衆,共相攻伐,至大衆中,死者難計。或有被刀死者,或有矟箭死者。如是,梵志!由此因縁,使民減少不復熾盛。復次,梵志!人民之類所行非法故,使神祇(qi2)不祐,而得其便。或遭困厄,疾病著牀,除降(jiang4)者少(免除病苦而好起来的为少),疫死者多。是謂,梵志!由此因縁,使民減少不復熾盛。
是時,生漏梵志白世尊言:“瞿曇!所說甚為快哉!說此人本減少之義。實如來教,本有城廓,今日摩滅,本有人民,今日丘荒。所以然者,以有非法,便生慳嫉,已有慳嫉,便生邪業。以邪業故,使天雨不時,五穀不熟,人民不熾,故使非法流行,天雨灾變,壞敗生苗。彼以行非法,貪著慳嫉,是時國主不寧(ning2),各興兵衆,共相攻伐,死者難計,故使國土流荒,人民迸(beng4)散。今日世尊所說甚善!快哉,由非法故,致此灾患。正使爲他所捉,便斷其命,由非法故,便生盜心,以生盜心,後爲王殺,以生邪業,非人得其便。由此因縁,便取命終,人民減少,故使無有城郭之所居處。
瞿曇!今日所說,已自過多,猶如僂(lv3)者得伸,盲者得眼目,冥中得明,無目者爲作眼目。今沙門瞿曇無數方便而說法,我今重自歸佛、法、衆,願聽爲優婆塞,盡形不敢復殺。若沙門瞿曇見我若乗象騎馬,我由恭敬。所以然者,我爲王波斯匿、頻婆娑羅王、優填王、惡生王、優陀延王,受梵之福,我恐失此之德。設我偏露右肩時,唯願世尊,受我禮拜。設我步行時,見瞿曇來,我當去履,唯願世尊,受我禮拜。
爾時,世尊顉 (qin1)頭可之。是時,生漏梵志歡喜踊躍,不能自勝,前白佛言:“我今重自歸沙門瞿曇!唯願世尊聽我爲優婆塞”。
爾時,世尊漸與說法,使發歡喜之心。梵志聞法已,即從座起,便退而去。
爾時,生漏梵志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