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六
符秦 三藏曇摩難提譯
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三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三事現在前,爾時善男子、善女人獲福無量。云何爲三?信在前,善男子、善女人獲福無量。若財現在前,爾時善男子、善女人獲福無量。若復持梵行者現在前,爾時善男子、善女人獲福無量。是謂,比丘!有此三事現在前,獲福無量。」
爾時,世尊便說此偈:
「信財梵難得,受者持戒人,
覺此三事已,智者隨時施。
長夜獲安隱,諸天恒扶將,
在彼自娛樂,五欲無厭足。
「以是,諸比丘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,當求方便,成此三法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拘深城瞿師羅園中。
爾時,拘深比丘恒好鬪訟(dou4 song4),犯諸惡行,面相談說,或時刀杖相加。爾時,世尊清旦往詣彼比丘所。到已,世尊告彼比丘:「汝等比丘,慎莫鬪訟,莫相是非。諸比丘!當共和合,共一師侶,同一水乳,何爲鬪訟?」
爾時,拘深比丘白世尊曰:「唯願世尊勿憂此事!我當自慮此理;如此過狀,自識其罪。」
世尊告曰:「汝等云何,爲(wei4)王種作道,爲畏恐故作道,爲以世儉故作道耶?」
諸比丘對曰:「非也。世尊!」
世尊告曰:「云何,比丘!汝等豈非欲離生死,求無爲(wei2)道故作道乎?然五陰之身實不可保。」
諸比丘對曰:「如是。世尊!如世尊教,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學道者,以求無爲(wei2)道,滅五陰身,是以學道。」
世尊告曰:「諸比丘!不應作道而復鬪諍,手拳相加,面相是非,惡聲相向。汝等當應成就此行:共同一法,共一師受,亦當行此六種之法,亦當行此身、口、意行,亦當行此供養諸梵行者。」
諸比丘對曰:「此是我等事,世尊勿足慮此事。」
爾時,世尊告拘深比丘:「云何,愚人!汝等不信如來語乎?方語如來勿慮此事,然汝等自當受此邪見之報。」
爾時,世尊重告彼比丘曰:「過去久遠,此舍衛城中有王,名曰長壽王,聰明黠(xia2)慧,無事不知。然善明刀劍之法,又乏寶物,諸藏無充,財貨減少,四部之兵,亦復不多,臣佐之屬,亦復減少。當於爾時,波羅㮈國有王名梵摩達,勇猛剛健,靡(mi3)不降(xiang2)伏,錢財、七寶,悉皆滿藏,四部之兵,亦復不乏,臣佐具足。
「爾時,梵摩達王便作是念:『此長壽王無有臣佐,又乏財貨,無有珍寶,我今可往攻罰其國。』爾時,梵摩達王即便興兵,往罰其國。
「爾時,長壽王聞興兵攻罰其國,即設方計:『我今雖無七寶之財,臣佐之屬,四部之兵,彼王雖復多諸兵眾,如我今日一夫之力,足能壞彼百千之眾,殺害眾生,不可稱計,不可以一世之榮,作永世之罪。我今可出此城,更在他國,使無鬪諍。』
「爾時,長壽王不語臣佐,將(jiang1)第一夫人,及將(jiang1)一人,出舍衛城,入深山中。是時,舍衛城中臣佐、人民,以不見長壽王,便遣信使,往詣梵摩達王所,而作是說:『唯願大王來至此土,今長壽王莫知所在。』是時,梵摩達王來至迦尸國中,而自治化。
「然長壽王有二夫人,皆懷妊,臨欲在產。是時,夫人自夢在都市中生,又日初出,四部之兵,手執五尺刀,各共圍繞,而獨自產無有佐者。見已,便自驚覺,以此因緣白長壽王。时,長壽王告夫人曰:『我今在此深山之中,何緣乃當在舍衛城內,在都市中產乎?汝今欲产者,當如鹿生。』是時,夫人曰:『設我不得如此產者,正爾取死。』是時,長壽王聞此語已,即於其夜,更改衣服,不將人眾,入舍衛城。
「時,長壽王有一大臣,名曰善華,甚相愛念。有小事緣出城,而見長壽王入城。時,彼善華大臣熟視王已,便捨而去,嘆息墮淚,著道而行。時,長壽王便逐彼大臣,將在屏處 而共言語;『慎莫出口。』大臣對曰:『如大王教,不審明王有何教勅(chi4)?』長壽王曰:『憶我舊恩,便有反復。』時,臣對曰:『大王有教令,我當辦之。』長壽王曰:『我夫人者,昨夜夢在都市中產,又有四部之兵而自圍遶,生一男兒,極自端正。若不如夢產者,七日之中,當取命終。』大臣報曰:『我今堪辦此事,如王來勅。』作此語已,各捨而去。
「是時,大臣便往至梵摩達王所。到已,而作是說:『七日之中,意欲觀看大王軍眾:象兵、馬兵、車兵、步兵,竟爲多少。』是時,梵摩達王勅左右曰:『時催上兵眾,如善華語。』是時,善華大臣七日之中即集兵眾,在舍衛都市中。是時,彼夫人七日之中,來在都市中。時,善華大臣遙見夫人來,便作是說:『善來,賢女!今正是時。』
「爾時,夫人見四部兵眾已,便懷歡喜,勅左右人,施張大幔(man4)。時,夫人日初出時,便生男兒,端政無雙,世之希有。時,夫人抱兒還詣山中。時,長壽王遙見夫人抱兒而來,便作是語:『使兒老壽,受命無極。』夫人白王:『願王當與立字!』時,王即以立字,名曰長生。
「時,長生太子年向八歲。父王長壽有小因緣入舍衛城。爾時,長壽王昔臣劫比,見王入城,從頭至足而熟觀視。見已,便往至梵摩達王所。到已,而作是說:『大王!極爲放逸,長壽王者今在此城。』時,王瞋恚,勅左右人催收捕長壽王。
「是時,左右大臣將此劫比,東西求索。時,劫比遙見長壽王,便指示語大臣曰:『此是長壽王。』即前收捕,至梵摩達王所。到已,白大王言:『長壽王者此人身是。』國中人民,悉皆聞知传捉得長壽王身。
「時,夫人亦復聞長壽王爲 梵摩達王所捉得,聞已,便作是念:『我今復用活爲?寧共大王一時同命。』是時,夫人即將太子入舍衛城。夫人語太子曰:『汝今更求活處。』時,長生太子聞已,默然不語。時,夫人徑往至梵摩達王所,王遙見來,歡喜踊躍,不能自勝,即勅大臣:『將此夫人及長壽王,至四衢(qu2)道 頭,分作四分。』時,諸大臣受王教命,將長壽王及夫人身,皆取返縛,遶舍衛城,使萬民見。爾時,人民之類,莫不痛心!
「時,長生太子在大眾中,見將父母詣市取殺,顏色不變。時,長壽王還顧告長生曰:『汝莫見長,亦莫見短。』爾時,便說此偈:
「『怨怨不休息,自古有此法,
無怨能勝怨,此法終不朽。』
「是時,諸臣自相謂曰:『此長壽王極爲愚惑,長生太子竟是何人,在我等前而說此偈?』時,長壽王告諸臣曰:『我不愚惑,但其中智者乃明吾語耳。諸賢者當知,以我一夫之力,足能壞此百萬之眾。然我復作是念:「此眾生類死者難數,不可以我一身之故,歷世受罪。怨怨不休息,自古有此法,無怨能勝怨,此法終不朽。」』
「時,彼諸臣將長壽王及夫人身,至四衢道頭,分作四分,即而捨去,各還所在。時,長生太子向暮 收拾薪草,耶維 父母而去。
「爾時,梵摩達王在高樓上,遙見有小兒耶維長壽王及夫人身,見已,勅左右曰:『此必是長壽王親里,汝催收捉來。』時,諸臣民即往詣彼,未到之頃,兒已走去。
「時,長生太子便作是念:『此梵摩達王殺我父母,又住我國中,我今當報父母之怨。』是時,長生太子便往至彈琴師所。到已,便作是說:『我今欲學彈琴。』時琴師問曰:『今汝姓誰?父母爲何所在?』小兒對曰:『我無父母,我本住此舍衛城中,父母早死。』琴師報曰:『欲學者便學之。』
「比丘當知,爾時,長生太子便學彈琴歌曲。時,長生太子素自聰明,未經數日,便能彈琴歌曲,無事不知。是時,長生太子抱琴徃詣梵摩達王所,在象廐中,非人之時而獨彈琴,並復清歌。爾時,梵摩達王在高樓上,聞彈琴歌曲之聲,便問勅左右人曰:『此何人在象廐中,而獨彈琴歌戲?』臣佐報曰:『此舍衛城中有一小兒,而獨彈琴歌戱。』時,王告侍者曰:『汝可約勅使此小兒來在此戱,吾欲見之。』是時,使人受王敕已,既往喚此小兒,來至王所。是時,梵摩達王問小兒曰:『汝昨夜在象廐中彈琴乎?』對曰:『如是,大王!』梵摩達曰:『汝今可在吾前,彈琴歌舞,我當供給衣被、饮食。』
「比丘當知,爾時,長生太子在梵摩達前,彈琴歌舞,極爲精妙。時,梵摩達王聞此琴音,極懷歡喜,便告長生太子:『當與吾守藏珍寶。』時,長生太子受王教勅,未曾有失,恒隨王意,先笑後語,恒認王意。爾時,梵摩達王復告勅曰:『善哉!善哉!汝今作人極爲聰明,今復勅汝宮內可否?汝悉知之。』是時,長生太子在內宮中,以此琴音教諸妓女,亦復使乘象馬妓術,無事不知。
「是時,梵摩達意欲出遊園舘,共相娛樂,催駕羽葆 之車。時,長生太子即受王教,尋駕羽葆之車,鞁象金銀鞍勒 (an1le4),還來白王:『嚴駕已辦,王知是時。』梵摩達王乘羽葆之車,使長生御之,及將(jiang4)四部兵眾。
「時,長生太子御車引道,恒離大眾。時,梵摩達王問長生太子曰:『今日軍眾,悉爲所在?』長生對曰:『臣亦不知軍眾所在?』時王告曰:『可小停車,吾體疲極,欲小止息。』時,長生太子即自停車,使王憩息。比頃,軍眾未至。
「比丘當知,爾時,梵摩達王即枕太子長生膝上睡眠。時,長生太子以見王眠,便作是念:『此王於我極是大怨,取我父母殺,又住我國界,今不報怨者,何時當報怨?我今正爾斷其命根。』時,長生太子右手拔劍,左手捉王髮,然復作是念:『我父臨欲命終時,而告我言:「長生當知:亦莫見長,亦莫見短。」又說此偈:
「『「怨怨不休息,自古有此法,
無怨能勝怨,此法終不朽。」
「『我今捨此怨。』即還內(na4)劍。如是再三,復作是念:『此王於我極是大怨,取我父母殺,又住我國界,今不報怨者,何日當尅(ke4)?我今正爾斷其命根,乃名爲報怨。』是時,復作憶念:『汝長生,亦莫見長,亦莫見短。父王有是教勅:「怨怨不休息,自古有此法,無怨能勝怨,此法終不朽。」我今可捨此怨。』即還內(na4)劍。
「是時,王梵摩達夢見長壽王兒長生太子,欲取我殺,即便恐懼,尋時得覺。時,長生太子曰;大王!『何故驚起,乃至於斯?』梵摩達王曰:『向者睡眠,夢見長壽王兒長生太子拔劍欲取吾殺,是故驚耳。』
「是時,長生太子便作是念:『今此王已知我是長生太子。』即右手拔劍,左手捉髮,而語王言 :『我今正是長壽王兒長生太子,然王是我大怨,取我父母殺之,加住我國界,今不報怨,何日當剋?』時,梵摩達王即向長生而作是說:『我今命在汝手,願垂原捨,得全生命!』長生報曰:『我可活王,然王不全我命。』王報長生:『唯願垂濟,吾終不取汝殺!』是時,長生太子與王共作言誓:『俱共相濟命者,終不相害。』
「比丘當知,爾時,長生太子即活王命。是時,梵摩達王語長生太子言:『願太子還與我嚴駕羽寶之車,還詣國界。』是時,太子即嚴駕羽寶之車,二人共乘,徑來至舍衛城。
「時,王梵摩達即集群臣而作是說:『設卿等見長壽王兒,欲取何爲?』其中或有大臣而作是說:『當斷手足。』或有言:『當分身三段。』或有言:『當取殺之。』是時,長生太子在王側坐,正身正意,思惟來言。時,梵摩達王躬自手捉長生太子,語諸人言:『此是長壽王兒長生太子,此人身是。卿等勿得復有語,敢有所說。所以然者,長生太子見活吾命,吾亦活此人命。』時,諸群臣聞此語已,歎未曾有:『此王、太子甚奇!甚特!乃能於怨而不報怨。』
「時,梵摩達王問長生曰:『汝應取我殺,何故見放,復不殺之。將有何因緣?今願聞之。』長生對曰:『大王!善聽,父王臨欲命終之時,而作是說:「汝今亦莫見長,亦莫見短。」又作是語:「怨怨不休息,自古有此法,無怨能勝怨,此法終不朽。」是時,群臣聞父王此語,皆相謂言:「此王狂惑,多有所說,長生者竟是何人?」長壽王對曰:「卿等當知,其中有智之人,乃明此語耳。」憶父此語已,是故全王命耳。』梵摩達王聞此語已,甚奇所作,歎未曾有,乃能守亡父教勅,不有所墮。
「時,梵摩達王語太子曰:『汝今所說之義,吾猶不解,今可與吾說其義,使得意解。』時,長生太子對曰:『大王!善聽!我當說之。梵摩達王取長壽王殺,設復長壽王本所有群臣極有親者,亦當取王殺之;設復梵摩達王所有臣佐,復當取長壽王臣佐殺之,是謂怨怨終不斷絕。欲使怨斷者,唯有無報耳。我今觀此義已,是故不害王也。』是時,梵摩達王聞此語已,甚懷踊躍,不能自勝,此王太子極爲聰明,乃能廣演其義。
「時,王梵摩達即向懺悔:『是我罪過,而取長壽王殺之。』即自脫天冠與長生使著(zhuo2),又復嫁女與,還(huan2)将舍衛城國土、人民,尋付長生使領,王還去波羅㮈治。
「比丘當知,然古昔諸王有此常法;雖有此諍國之法,猶相堪忍,不相傷害。然汝等比丘,以信堅固,出家學道,捨貪欲、瞋恚、愚癡之心,今復諍競不相和順,各不相忍而不懺 (chan4)改。諸比丘!當以此因緣,知鬪非其宜然。同一師侶,共一水乳,勿共鬪訟。」
爾時,世尊便說此偈:
「無鬪無有諍,慈心愍一切,
無患於一切, 諸佛所歎譽。
「是時,諸比丘!當修行忍辱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是時,拘深比丘白世尊曰:「唯願世尊勿慮此事,我等自當分明此法。世尊!雖有此語,其事不然。」是時,世尊便捨而去,詣跋耆國。
爾時,跋耆國中有三族姓子:阿那律、難提、金毘羅。然彼族姓子,共作制限:其有出乞食者,後住者便掃灑地使淨,事事不乏。其得食來者分與使食,足者則善,不足者隨意所如。有遺餘者,瀉(xie4)著(zhuo2)器中,便捨而去。若復最後乞食來者,足者則善,不足者便取器中食而自著鉢中。爾時,便取水瓶,更著一處,即當一日掃除房舍,復更在閑靜之處,正身正意,繫(xi4)念在前,思惟妙法,然復彼人終不共語,各自寂然。
爾時,尊者阿那律思惟欲不淨想,念得喜安而遊初禪 。是時,難提、金毘羅知阿那律心中所念,亦復思惟欲不淨想,念恃喜安而遊初禪。若復尊者阿那律思惟二禪 、三禪 、四禪 ,爾時尊者難提、金毘羅亦復思惟二禪、三禪、四禪。若復尊者阿那律思惟空處、識處、不用處、有想無想處,是時尊者難提、金毘羅亦復思惟空處、識處、不用處、有想無想處。若復尊者阿那律思惟滅盡定,爾時尊者難提、金毘羅亦復思惟滅盡定。如此諸法,諸賢思惟此法。
爾時,世尊往師子國中。爾時,守園人遙見世尊來,便作是說:「沙門勿來勿入園中。所以然者,此園中有三族姓子,名阿那律、難提、金毘羅,慎莫觸嬈(rao3)。」
是時,尊者阿那律以天眼清淨及天耳通,聞守園人與世尊作如是說,使世尊不得入園。是時,尊者阿那律即出告守門人曰:「勿遮,世尊今來,欲至此看。」
是時,尊者阿那律尋入告金毘羅曰:「速來,世尊今在門外。」是時,尊者三人即從三昧起,往至世尊所。到已,頭面禮足,在一面住,各自稱言:「善來,世尊!」尊者阿那律前取世尊鉢,尊者難提前敷座,尊者金毘羅取水與世尊洗足。
爾時,世尊告阿那律曰:「汝等三人在此和合,無有他念,乞食如意乎?」
阿那律曰:「如是。世尊!乞食不以爲勞。所以然者,若我思惟初禪時,爾時難提、金毘羅亦復思惟初禪。若我思惟二禪、三禪、四禪、空處、識處、不用處、有想無想處、滅盡三昧,爾時難提、金毘羅亦復思惟二禪、三禪、四禪、空處、識處、不用處、有想無想處、滅盡定。如是,世尊!我等思惟此法。」
世尊告曰:「善哉!善哉!阿那律!汝等頗有是時更得上人法乎?」
阿那律報曰:「如是。世尊!我等更得上人之法。」
世尊告曰:「何者是上人之法?」
阿那律曰:「有此妙法,出上人法上,若復我等以慈心,遍滿一方,二方、三方、四方亦復如是,四維上下亦復如是,一切中一切,以慈心遍滿其中,無數無限,不可稱計,而自遊戲。復以慈心、悲心、喜心、護心,遍滿一方,二方、三方、四方亦復如是,四維上下而自遊戲。是謂,世尊!我等更得此上人之法。」
爾時,尊者難提、金毘羅語阿那律曰:「我等何日至汝許問此義乎?今在世尊前而自稱說。」
阿那律曰:「汝等亦未曾至我許而問此義?但諸天來至我所而說此義。是故,在世尊前而說此義耳。但我長夜之中知諸賢心意,然諸賢者得此三昧故,在世尊前說此語耳。」
爾時,說此法時,長壽大將至世尊所,頭面禮足,在一面坐。是時,長壽大將白世尊曰:「今日,世尊與此諸人而說法乎?」
是時,世尊以此因緣具向長壽大將說之。
是時,大將白世尊曰:「跋耆(ba2qi2)大國快得大利,有此三族姓子而自遊化:阿那律、難提、金毘羅。」
世尊告曰:「如是,大將!如汝所言,跋耆大國快得善利。且捨跋耆大國,摩竭大國快得善利,乃有此三族姓子。若當摩竭大國人民之類,憶此三族姓子,便長夜獲安隱。大將當知,若當縣邑城郭有此族姓子者,彼城郭之中,人民之類,長夜獲安隱。此三族姓子所生之家,亦獲大利,乃能生此上尊之人,彼父母五種親族,若當憶此三人者,亦獲大利。若復天、龍、鬼神憶此三族姓子者,亦獲大利。若有人歎說阿羅漢者,亦當歎說此三人。若有人歎說無貪欲、無愚癡、無瞋恚者,亦當歎說此三人。若有人歎說此福田者,亦當歎說此三人。如我於三阿僧祇劫所行懃(qin2)苦,成無上道,使此三人成此法義。是故,大將!當於此三族姓子,起歡喜心。如是,大將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大將聞世尊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三結使,繫縛眾生,不能從此岸至彼岸。云何爲三?身邪、戒盜、疑。」
「彼云何身邪结?所謂計身有我,生吾我想,有眾生想,有命、有壽、有人、有士夫、有緣、有著,是謂名爲身邪之結。
「彼云何名爲疑結?所謂有我耶?無我耶?有生耶?無生耶?有我、人、壽命耶?無我、人、壽命耶?有父母耶?無父母耶?有今世、後世耶?無今世、後世耶?有沙門、婆羅門耶?無沙門、婆羅門耶?世有阿羅漢耶?世無阿羅漢耶?有得證者耶?無得證耶?是謂名爲疑結。
「彼云何名爲戒盜結?所謂戒盜者,我當以此戒生大姓家,生長者家,生婆羅門家,若生天上及諸神中,是謂戒盜結。
「如是,比丘!有此三結繫縛眾生,不能從此岸至彼岸,猶如兩牛同一軛 (e4),終不相離。此眾生類,亦復如是,三結所繫,不能得從此岸至彼岸。
「云何此岸?云何彼岸?所謂此岸者身邪是,彼岸者所謂身邪滅是。是謂,比丘!三結繫縛眾生,不能從此岸至彼岸。是故,諸比丘!當求方便,滅此三結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。
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「有此三三昧。云何爲三?空三昧、無願三昧、無相三昧。
「彼云何爲空三昧?所謂空者,觀一切諸法,皆悉空虛,是謂空三昧。
「彼云何名爲無相三昧?所謂無相者,於一切諸法,都無想念,亦不可見,是謂無相三昧。
「彼云何名爲無願三昧?所謂無願者,於一切諸法,亦不願求,是謂無願三昧。
「如是,比丘!有此三三昧,久在生死,不能自覺寤(wu4)。如是,諸比丘!當求方便,得此三三昧。如是,諸比丘!當作是學。」
爾時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
幢、毘沙、法王 瞿默、神足化
齋戒、神現前 長壽、結、三昧
增壹阿含經卷第十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