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一
西晋三藏 竺法護 譯
聞如是:
一時,佛在如來所遊居土,於寳嚴淨巍巍道場,悉是正覺之所建立,大德莊嚴而依積累神妙行業,成佛報應諸菩薩宫,宣揚無量如來變化,入無底慧,遊於殊勝,心懷恱豫,剖判普等所修聖行;咨嗟當來無際功勲,名稱無限;平等正覺以成佛道,善轉法輪,開化無數諸學門徒,而於諸法常得自在,知衆生性,曉了諸根;度于彼岸,隨時方便除諸罣礙,佛事無處住無所住。
與大比丘衆六百萬人俱,心行和安,消滅塵勞、恩愛衆蔽,則是如來爲法王子,修深奥法因正法生,威儀禮節進止光光,爲大衆祐,親歸如來。
復與無極諸菩薩俱,其數甚多不可稱限,一切大聖神通以達,逮得緫持辯才無礙,神智妙達不可舉喻,一心念頃遊無量國,供養十方諸如來衆,明識所奉,聽法無猒,咨受奉宣,常懷勤修,訓誨羣黎,權智普備,所度無極,立無蓋門,皆越妄想,無應、不應,近一切智諸通慧地。
其名曰:天明菩薩、選戰菩薩、炤藏菩薩、除慢菩薩、勇歩菩薩、眼觀菩薩、離言菩薩、除冥菩薩,如是等類諸菩薩㑹者,浩浩皓皓不可思議德皆如是。
爾時世尊入諸菩薩所願成行,其法名曰無隂蓋門:淨諸開士嚴妙道場,正覺法力具無所畏聖慧之室,遊於諸法而得自在,攝緫持印,曉了辯才;所入道門,以大神通普至啓明;講暢分别不退法輪等御諸乗,通一法界無所破壞,頒宣衆生諸根意性,敏達堅要決一切法,降伏魔場;隨應順法,皆能開化塵勞結著、迷惑邪見、六十二疑,闡無礙智,明解無際,所勸助業尋爲發遣;入於諸佛平等道慧,無施、無望、無處所門,演說諸法如審眞諦,等處有想及與無想。曉了深奥十二縁起,積功累德不可稱限,莊嚴諸佛身口意行,志得由身所知無盡,修四聖諦教授聲聞,身心寂靜化縁覺乗,逮一切智,具阿惟顔,興大乗學,入一切法,恣已獨歩,歎詠如來功勲之德。隨時宣示,委靡撫恤,訓誨以漸,導闡法藏顯其處所,除斯微翳,開示明曜。世尊陶演講釋法教,使普流布周于十方。
于時東方自然出現大金色光,其光照此寳淨道場,及曜三千大千世界靡不周遍。大明暐曄皆蔽此上,日月釋梵及四天王,所有威曜悉不復現;大神妙天諸尊巍巍,天龍鬼神、揵沓和、阿須倫、迦留羅、眞陀羅、摩睺勒,光明悉歇;諸明月珠、㷿光寳珠、大火庭燎,悉亦消滅。如來至眞無極大光,諸阿惟顔菩薩身明,獨顯現耳!其餘一切所有光明,皆没不現。此大千國逈逺懸絶窈隱闇冥,日月光明雖爲廣大,威神巍巍不能及逮;照於彼郷悉蒙光暉,其明不礙樹木牆壁、須彌大山、雪山、黒山、目隣山、大目隣山、鐵圍山、大鐵圍山。其明通過,照於三千大千世界,至無擇獄極於上方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中者,其身皆荷此道明曜,衆苦悉除,惱痛休息,身心爲安,各相慶賀,自謂遭時。
於佛左側寳淨道場,尋自然生六十億姟七寳蓮華,其香芬馥普悉流布,聞莫不歡;其華柔輭大如車輪,光色煒曄;葉無數億百千寳成,其形正圎。而斯華上,施交露帳校飾珠蓋。其華所演甘美好香,悉遍三千大千世界;此三千國諸天人民所有名香,值斯華香悉亦消索。天上世間所遊居類,荷此華香咸樂法香,不好愛欲。
於時,賢者舍利弗,覩如是像無極光明清淨蓮華,驚喜無量,即從座起行詣佛所,長跪叉手問世尊曰:「今者所覩爲何瑞應?現如是像顯大光明,清淨蓮華不可稱計,自昔以來未曽見聞。」
佛告舍利弗:「有一菩薩名阿差末,從東方來,與六十億菩薩俱,與眷屬圍遶,欲至此土,故前現瑞應。」
佛說未乆,阿差末菩薩應時現身,與六十億菩薩俱進,則以菩薩無極威神顯大神足,開士變化震動佛國,奮大暉曜,雨衆華香,亦復俱作百千妓樂,至於寳淨廣普道場,往詣佛所,住上虚空如處於地,叉手自歸,以一音聲請告三千大千世界,則以義偈讃世尊曰:
「聖雄捨貪欲,鮮潔無垢染,
其慧除幽冥,施以清淨眼,
斷三垢勞倦,消盡衆瑕玼,
永滅諸塵勞,今故稽首佛。
棄去所破壞,摑裂愚癡網,
聖主有十力,畏者悉降伏。
超越於衆㑹,檢寂三放逸,
獨歩如師子,所遊無恐懼。
其離垢光明,無所不照曜,
普念於一切,濟度衆瑕穢,
無明在蔽隱,消除諸闇塞,
其光所照曜,如日出於雲。
見衆人孤苦,則爲興愍哀,
蠲除老病死,無救爲設護。
導師誘衆生,弘慈常愍哀,
其所修行業,如醫療諸疾;
尊舍利御衆,化無明愚戅,
聞已他人患,度之如船師。
化無數塵勞,所興衆妄想,
其所遊居處,無著如蓮華。
了一切諸法,本淨是寂寞,
口所演音聲,悉從因縁生。
無本橫造作,由習而致此,
愍世懷慈哀,降訓於衆生。
歸命如虚空,見一切如此,
處在於世法,不動如大山。
衆生因無覺,習行不要業,
雖遊習居家,皆度生死難。
道眼甚鮮明,猶如青蓮華,
其威神巍巍,如月之盛满。
一切世間人,咸共咨嗟德,
捨惱不樂俗,以故稽首佛。」
於是,阿差末與六十億菩薩,頌此偈讃佛已,從虚空下,稽首佛足,繞聖七帀,却坐蓮華。
時,舍利弗承佛威神而前問言:「唯然,世尊!阿差末菩薩爲從何來?其佛所號?國土何類?世界逺近去是幾所?」
佛言:「汝自以此問阿差末,當見發遣。」
時,舍利弗問阿差末:「仁族姓子!所來處去此逺近?其佛所號?世界云何?」
時阿差末報舍利弗:「耆年續有去來想乎?」
舍利弗曰:「唯,族姓子!吾想以斷。」
阿差末曰:「唯,舍利弗!其想斷者志不懷二,何縁興念而發此問從何所來?
「唯,舍利弗!其有來者爲合㑹迹,假使去者爲别離迹。若令不㑹,無别離者,彼無去來;其無去來,爲聖道行。
「唯,舍利弗!其有來者自然造相,若有去者罪福盡相。計罪福者爲自然相,若於罪福盡諸相者,則無有相;無徃相者,聖道所趣。
「唯,舍利弗!其有來者謂所願相,若有徃者離於所願;其所願相離所徃相,則聖道相。
「唯,舍利弗!其有來者爲起生相,若有徃者則爲滅相;除生徃相,不起不滅無所徃者,則聖道相。
「唯,舍利弗!其有來者爲訓誨門,若有徃者教授盡索;生無教授、無盡之門,則趣聖道。
「唯,舍利弗!若有徃來則墮於俗,無有去來乃謂爲道。
「唯,舍利弗!以消去來,除於當來及諸境界,乃趣聖道。
「唯,舍利弗!其有來者爲現在相,若有去者爲是離相;至於現在及去離相,則趣聖道。
「唯,舍利弗!其有來者爲是報應起滅之相,若有去者盡報應相;無有報應,不起不滅至於無相,乃趣聖道。
「唯,舍利弗!其有來者隨俗縁合而致徑路,若有去者謂是音聲、言教文字爲徑路也;設除音聲文字因縁徑路,則趣聖道。」
時,舍利弗問阿差末:「唯,族姓子!吾今以此仁有辯才故欲相問。所以然者?欲得聽採本所未聞。猶,族姓子!關尹主者,應得推問出入徃反,設有重貨,若復空行,欲得責稅故冝難詰:『卿何所賷以時輸稅?』唯,族姓子!吾亦如是。鄙等徒類爲聲聞種,依倚他音而得解脫,合與縁響常冝咨受。諸正士等以用護斯將養大乗,從是出生聲聞、縁覺。以是之故,善哉,族姓子!爲分别說所從來處、去此逺近、如來國土號字云何?」
阿差末曰:「唯,舍利弗!如來在前,便可啓問,當爲發遣,衆㑹被蒙決諸疑網。」
時,舍利弗前問佛言:「阿差末菩薩所從來處?去是逺近?其佛所號?國土何類?其聞名者,無央數人啓發道意,被大德鎧。」
佛言:「舍利弗!諦聽,善思。彼世界名,有稱功勲,及如來號若有聞者,勿得懷疑,悉共信之。如來至眞無所罣礙。亦無隂蓋,一切敏達,靡不通暢。」
咸言:「受教。」
佛告舍利弗:「東方去此度十江沙諸佛國土满中諸塵過若干刹,有世界名阿尼彌沙,彼有佛號三曼颰陀如來、至眞、等正覺,現在說法。
「不眴世界無有聲聞、縁覺之名,世尊聖衆純諸菩薩,於徃古世造行以備;布施調意,安庠聖喆;禁戒博聞,寂無放逸,止足功勲,建立閑靜;以忍辱力,心不懷害;堅固精進,積功累劫;每自剋勵普皆禪思,脫門三昧而正受矣;以神通慧而自娯樂,以無極智光明之曜,隨時分别,頒宣一切章句義理。所懷慈心等如虚空,其哀堅强愍於衆生,知其志性而開化之;其喜恱者,爲雨甘露道法之味,雪除一切瞋恨怨結;其行護者離此二乗,以空、無相立無願法,拔濟塵勞、衆魔穢濁危害之患;明識衆生根本所趣十二縁起,觀察其疾應病與藥;執御斯心平等恒一,如地水火風無有憎愛。
「降棄一切衆邪異學,若干法戰堅跱幢旛,猶如勇將大軍之師折伏嚴敵;入於深覺諸佛正法,十力無畏,離二品㑹,順從因縁有無之業,超越諸見,中間之行,棄捐吾我及人、壽命、有無處所,反眞向僞倒見之本。
「諸經典門,如來法王法印印之,所演辯才無所罣礙,於無央數億百千劫,所暢音辭無能障塞不使通流;以佛神足感動變化無量佛國,周旋徃反終而復始,曉了隨時,蠲除一切恐懼瞋恚、憍慢自大;所演音聲如師子吼,亦如雷震,察於衆生上中下行,堅固親友永立究竟滅度之地。
「興無極雲,感法雷震,暢慧解電,雨甘露水,宣道法珍不斷三寳;志性清淨,如明月珠表裏通達,正覺照曜相好殊勝,則以禁戒而自莊嚴,以百千德而文飾體,以諸佛法至阿惟顔一生補處奉遵修行,篤信衆生開化解説,隨其志性令各得所。覺意緫持爲師子座嚴淨道場,明識超入四無所畏,皆現諸佛所興事業,正覺聖體取捨進退,其心强勇而得自在,轉於無上法輪之寳。」
爾時衆㑹聞諸菩薩功勲之德,歡喜踊躍不能自勝,明心生焉,則取天上青黃紅白上好蓮華及諸意華僉供養佛,散阿差末諸菩薩上,同俱舉聲稱揚威德:「我等善利爲獲福慶,乃能遭值此等正士得覩邀遇,稽首歸命而供養之。其有衆生得聞此黨諸菩薩名,德不可量,因斯所聞悉當興發菩薩大心。」
于時,於彼三萬六千諸來㑹人,咸發無上正眞道意。
佛語舍利弗:「阿尼彌沙土者,無地獄、餓鬼、畜生衆惡諸苦也,無奉戒勑,亦無犯禁,不聞見女人。所以者何?皆由化生蓮華交露,無有慳貪,亦無婬恚,離于癡畏,悉都無此三毒之名,何況餘乎?
「其土人民無上中下、好醜差别,普等無殊,亦無是我及非我所,復不飲食。所以者何?法喜爲食,解義爲漿,常自坦然,了不念渴,亦無飢想,亦非我故,亦無他故,亦無衆魔恐難之患。
「又其佛土甚極廣大,一日月照六十億四方之域。所以者何?諸菩薩本願之所致也,由是之故,共一日月。又其土地無有丘墟、髙下邪傾,普悉平正,皆紺瑠璃,皆以衆寳而雜厠間。其地柔輭如天綩綖,以十八事莊嚴國界。斯樹悉寳,行伍相當,常生華實,冬夏恒茂,無沙礫石衆穢之瑕。黒山、雪山、其土諸山,皆以諸寳雜合而成,猶如須彌。
「于彼佛土,天上天下適等無異,捨於世業以法爲财;土無王者,唯以如來普賢至眞而爲法王。又其土法,不用文辭告誨諸菩薩也,欲諮受經徃詣佛所,觀之無猒不以爲倦。所以者何?其心忻然,應時逮得佛心定意,尋則近至無所從生法忍;由是之故,其土號曰不眴。
「何也謂得佛心定意?不以色相,不以種好,亦復不以本宿行故而致是德,亦不希望作是致是。所以者何?不念過去、當來之者,亦復不念今現在世,亦不由從五隂六衰而致之也。
「何謂爲五?其五隂者,謂思六根;其六根者,謂眼、耳、鼻、口、身、意所别。其六衰者,知色、聲、香、味、細滑、法,不用見聞、心意識此衆業之所致也,不以巧僞生滅之所致也;無等、無邪,亦不造意,無所希望,亦非以是,亦非不是之所致也,亦不從一、二、三之所致也;不因心意識,亦不以曉内外衆念望想是非之事而致之也;亦不色、痛、想、行、識之所由致;亦不用戒、定、慧意、解度知見、十力不護、四無所畏諸佛之法,不可以意想知之,不用見聞故之所致;不以想相,亦無我想,不以五隂六衰生滅之處,亦無所住,亦無不住;無色、痛、想、行、識之處,亦不眼色、耳聲、鼻香、舌味、身輭、心法之所致也,亦不得處。
「所以者何?不可以目而見衆相,不可想處見不見;不起、不滅,其不終者則不有始。斯住處者,因縁所爲乃致於是,消除歸滅塵勞之穢。所以者何?用愛欲故,故曰當滅,由斯之故斷於因縁;用吾我故,是以當滅,其淨咸明,不増不減,亦復不念是安是苦。作是計者不離於欲,亦不用念而以爲煩,諸想本脫故行備悉,以能備悉達如無身,色何可得?無有痛者,何從有痒?常住如法,若不想道則非俗業;設無所聞,何從有識?
「無所見者,亦無所得,無所得者,何謂脫矣!亦復不得意念普思心所惟法,亦不賷持無所生矣!不覩來者,不見徃生,本不可得,猶如諸法皆等無異。
「譬如有人上向瞻空,其目所覩,不能别知何所是空、何所非空。佛意如是,菩薩得如佛心定意時,知諸佛法,衆相種好悉具足成,道慧備悉。如來所宣,諸菩薩等皆能解暢,則尋啓受,諷誦通利,普能周備曉了諸佛法。」
佛告舍利弗:「普賢如來,其所頒宣初無二言。何謂爲二?一、不講著,二、不說斷;悉修平等,無有適莫。何謂爲無?未曽有念從人諮受,亦不自念已有所知。斯諸菩薩適見佛已,輙則具足六度無極。」
佛言:「云何具足?捨衆色想,無所希望,是則具足施度無極。不想佛身,達之本無,則以備悉戒度無極。所以者何?不自想故,以得成就三十二相。計於諸法假有號耳,相無有盡因是所起,是故名曰忍度無極。一切諸法普不可見,亦無所聞。所以者何?菩薩大士,見善不恱,見惡不慼,心無適莫,是故名曰進度無極。心不想念不可想者而寂恬怕,是故名曰寂度無極。解色相空,不以此相而懷自大,是故名曰智度無極。」
佛言:「其諸菩薩在彼土者,因便具足六度無極,逮得無所從生法忍。遍察十方諸佛國土衆菩薩學,少有能逮不眴刹土普賢所誨諸菩薩者。」
舍利弗謂阿差末菩薩:「快哉,仁者!彼之佛土,諸菩薩衆功勲難量!」
阿差末尋問舍利弗:「賢者欲見不眴國土普賢如來乎?」
舍利弗報:「唯,欲見之!及衆㑹者皆當被蒙,咸荷福慶功德轉増。」
時,阿差末即於座上三昧正受而現神足,所入三昧其號名曰遍見諸佛土,使諸㑹者及舍利弗,皆得盡見不眴佛國普賢如來,莫不忻然爲未曽有,咸共起住,僉爲彼佛稽首作禮。
佛之聖旨使舍利弗及衆㑹者,於衣裓上自然有天華香,則取東向散彼佛上。其華至彼,於其國土在于佛上,遍諸菩薩普周佛界。
彼土菩薩自問其佛:「今此衆華微妙殊特,爲所從來光光若斯?」
普賢如來告諸菩薩:「此之瑞應,是阿差末今到忍界,奉養咨受釋迦文佛,十方菩薩咸徃㑹彼。所以者何?講大乗故。」
彼土菩薩復問佛言:「此間顯變,何佛威神之所恩化?」
彼佛告曰:「釋迦文佛,十方菩薩咸徃㑹彼。所以者何?講大乗故。」
彼土菩薩復問佛言:「此間聞之?」
彼佛告曰:「釋迦文佛演暢分别大㑹縁品。」
時彼菩薩復問其佛:「其忍世界去是逺近?」
佛言:「西方去此如十江沙諸佛國土满中諸塵,設舉一塵著一佛土,如是盡取一一諸塵,次布西方諸佛世界,衆塵悉索,過若干土,乃至忍界釋迦文佛遊居教處也。」
彼土菩薩復白佛言:「唯,願欲見能仁大聖興隆道化。」
時,普賢佛演身光明通照十方,彼諸菩薩及衆㑹者皆覩此土。彼諸菩薩尋時皆起,遥自歸命,爲釋迦文佛一心作禮。
彼衆菩薩遥見忍界满中菩薩,無空缺處,恠之驚喜,自問其佛。彼佛告曰:「十方佛國諸菩薩衆不可稱載,問當頒宣大㑹縁品,故徃啓受。」
舍利弗問阿差末菩薩:「誰字仁者名阿差末?」
荅:「舍利弗!用諸法故,曰不可盡。所以者何?一切諸法亦不可盡。」
舍利弗言:「願以不可盡法而解說之。」
阿差末言:「本發意時亦不可盡。所以者何?悉遍諸欲、婬怒癡醉而無所縛。所以者何?不與羅漢及縁覺乗而俱同塵故。發心以來,堅固其志不可轉移。所以者何?不爲邪業之所迷没,一切衆魔不能壞意。有是心者,其諸功德悉爲成辦,遊于無常而獨緫攬衆之元首。所以者何?有計常者則生死業,所以特尊解道有常名曰爲尊。出無常故,從發心來其心坦然無所縛著。所以者何?未離諸佛功德業故。所修事業無能得短,所以然者,一切衆惡悉盡索故,其心永安,不可動故。其心無侣,所以然者,希有逮故。心如金剛,所以然者,皆知一切諸法之故。所不可盡,包裹諸法道慧之故。
「從發心來强若金剛,等衆生故,其心質直而無䛕諂,故號曰正而無偏頗。從發心來常懷鮮明,所以然者,本清淨故。以去衆垢悉消諸冥,其慧顯曜,窈隱皆明。從發心來沐浴衆穢,所以然者,其信甚固無所捨故。發心甚大無有邊涯,所以然者,心若虚空。發心曠然,所以然者,含受衆生當因度故。發心無盡,所以然者,其慧玄曠無所罣礙。
「從初發心無所不入,所以然者,大慈無極亦無盡故。其發心行無能斷者,所以然者,功德願故。發心甚安極可愛敬,所以然者,爲諸衆生所喜樂故。發心特尊與衆超異,所以然者,一切外學、聲聞、縁覺之所奉敬。其所發心無能知意,所以然者,非諸凡俗之所及逮,猶如農夫不能達知聖王之事。發種類心,所以然者,各各所從本種之業皆獲其果,一切諸法常存在故。
「從初發心以爲道本,所以然者,由是所致得大安故。發心以來而自莊嚴,所以然者,成功勲故。發心以來與衆殊别,所以然者,達聖慧故。發心以來甚爲微妙,所以然者,用廣布施普及衆生。發心以來建立至願,所以然者,具足戒禁。其發心以來而無等侣,所以然者,無所不忍。其發心來無能抑制,所以然者,用精進行無懈廢故。其發心來無所慕樂,所以然者,寂度無極致定意故。其發心來無所歸趣,因其曉了智度無極。
「其發心來永無所住,所以然者,用極慈故。其發心來根株堅强,所以然者,用行悲哀故。其發心來常懷恱豫,所以然者,於諸衆生懷等心故。其發心來,雖遇苦樂不以爲動,所以然者,護一切故。其發心來,爲諸如來所見將養,所以然者,用順十方諸佛教故。其發心來,欲度一切五趣衆難,所以然者,興隆道化。其發心來,不捨三寳無所違廢,所以然者,將順佛戒,成聖衆故。」
阿差末菩薩復謂舍利弗言:「一切智心寧可盡乎?」
舍利弗報言:「不也。猶如虚空不可窮極,其一切智心不可盡極,亦復若斯。如來禁戒亦不可盡。所以者何?戒是根源,故不可盡。如來定意由無有盡,智慧、解脫、度知見無根,故不可盡。計於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十八不共諸佛之法,斯則是根,此亦心本故不可盡。取要言之,一切諸佛法爲元首,由斯心行故不可盡;三寳無斷,因是之心故不可盡。
「猶如一切衆生四大。何謂四大?地、水、火、風亦不可盡。計是智慧用一切故,咸復曉了不可思議衆生心行,本願不斷故不可盡。所以者何?修奉道願故不可盡,皆無所生靡不恍惚,一切諸法根源無窮,故不可盡。」
阿差末菩薩經卷第一
龍藏音釋:
1、阿差末:梵語也,此云無盡意。
2、恤:辛聿切(xu入聲,取現代音xu4),愍也。
3、暐曄:暐,于鬼切(wei3)。曄,域輙切(ye4)。暐曄,光明盛貌。
4、㷿:羊贍切(yan4),與燄同。
5、燎:力嶠切(liao4),照也。
6、窈:伊鳥切(yao3),深遠也。
7、摑:古獲切(guo入聲,取現代音guo2),打也。
8、戅:陟降切(zhuang4),愚也。
9、鎧:苦亥切(kai3),甲也。
10、眴:輸閏切(shun4)。
11、喆:陟列切(zhe入聲,取現代音zhe2),智也。
12、勵:郎制切(li4),勉也。
13、跱:池爾切(zhi4),跱立也。
14、綩綖:綩,於阮切(yuan3)。綖,夷然切(yan2)。
15、礫:郞擊切(li4),小石也。
16、痒:餘兩切(yang3)。
17、恬怕:恬,徒謙切(tian2)。怕,白各切(bo2)。恬怕,安靜也。
18、苞裹:苞,布交切(bao1),與包同。裹,古火切(guo3)。
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製作